問:請問您當選後,對台灣的國防戰略在「協防國土」、「採購新式武器」和「維繫和平」上,將採取什麼立場?
答:我認為,現階段的國防戰略可以以「積極防禦、有效嚇阻」的構想,來強化我們的國防實力,也就是要強化第二擊的能力,建立有效的嚇阻兵力。但是國防戰備並不能只著重在硬體的軍備武器上,必須同時注重科技網路與指揮、管制、通訊情報、資訊統合戰的運用。因此,以數位科技的素養來規劃建軍、運籌帷幄,是未來國防發展的必要思維;另一方面,我們樂於見到TMD的建構與參與,也將加強本身反飛彈的預警、攔截、摧毀等基本戰力的構建,以保障國家的生存與發展。
台海局勢絕不只是海峽兩岸的問題,而是整個亞太區域安全的一環。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主張應藉由加強海峽兩岸互動、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學術交流與國際組織,促進亞太集體安全意識,也就是以區域合作取代對抗,確保我國家安全。
問:喊了多年的「三通」,您若當選會實現嗎?「戒急用忍」政策會調整嗎?
答:兩岸「三通」是有關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共一直企圖利用「三通」來矮化我國為地方政府,我們絕對無法接受。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勢必調整三通政策,我必須指出,三通和加入世貿組織實在扯不上太大關係,整個世貿組織體系並未對通航做規範,而通郵包括通信、通電等政策,我在擔任交通部長時就已逐步推動,基本上沒有問題,癥結在於通商,我一向主張,兩岸關係應以經貿為主軸,秉持善意促進彼此良性互動。
至於「戒急用忍」政策,只是針對高科技產業、基礎建設、國防工業,以及五千萬美元以上等明顯危及國家安全的投資做限制,執行方式是溫和而理性的,避免台商在大陸投資過度集中及不必要的風險,而這項政策也是階段性的,只要兩岸關係明顯改善,台商權益獲得確切保障,就可以作調整,兩岸經貿交流就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問:兩岸政策與外交政策目前似乎是互為因果,您認為這二者之間孰輕孰重?可否兼顧?
答:外交政策與兩岸政策是一體的兩面,兩者同等重要。面對兩岸分治、甚至敵意未消的現實,國家安全與台海和平是外交工作的首要考量,在這個前提之下,我主張成立常設機制,加強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的協調與配合,整合涉外事務的決策思考,使整體團隊運作發揮最大效益。
推動「台海和平區」是我對外交與兩岸事務的基本理念。我認為,我們應該以開放的立場與政策,增進大陸內部及國際間瞭解台海和平的重要性,進而強化區域成員──包括大陸當局在內──維護和平的共識與責任感,使台海和平獲得進一步的保障。
問:每到大選,政治與金錢糾葛的問題就會浮上檯面,請問您上任後將如何處理金權政治的問題?
答:我國行憲五十餘年,雖然已經建立了民主的基本制度,但仍缺少了民主應有的內涵,所以我提出「優質民主」,以建立透明化、公開化的政府機制。目前社會大眾所關切的黑道掛鉤及金權政治的問題,不能光喊口號,一定要採取必要的行動、步驟與法治制度,讓「黑」與「金」無所遁形,讓特權不法無所藏身。
我主張修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嚴格審核候選人資格,放寬行賄罪的認定要件,而且只要行賄確鑿,當選就無效,使賄選絕跡;同時制訂「政黨法」,規範政黨運作,禁止政黨從事營利事業活動,並且由國民黨本身做起,將黨產交付信託,我們希望由此建立政黨間良性、公平的競爭。我還主張儘速制定包括「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遊說法」、「政治獻金法」等法規,以杜絕特權關說、官商勾結等不當外力介入政治的現象,確保政治與行政的公正、公開及清廉。
問:您認為海外僑民是不是台灣人?具有雙重國籍的僑民可否擔任中華民國政府公職?
答:自從李總統提出「新台灣人」的理念,並廣為國人接納後,所謂的「台灣人」呈現了更寬、更新的定義。不管是僑民、本省人或外省人,只要「愛這塊土地的人都是新台灣人」。
至於具有雙重國籍的僑民可否擔任公職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尊重現行法律規定,除了特殊人員經主管機關核准外,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應擔任中華民國公職。這是考慮在兩國發生利益衝突時,避免所謂的忠誠問題可能危及到的國家利益之故,但這並不表示政府不重視海外僑民,反而將一本平等互惠的原則積極保障僑民權益。
問:您認為台灣有沒有族群問題?應如何化解族群對立?
答:族群之所以成為社會議題,並非它是真正的問題所在,而是遭到有心人士利用。尤其到了選舉期間,很不幸地有些人會用分化、離間的手段,來分隔我們的社會,例如有人把民眾區隔為外省人、台灣人,作為鼓吹投票的依據,大家應該看清這種不正確的族群劃分形式,是國家發展、社會祥和的阻礙,並且唾棄這種訴求,作出明智抉擇。
問:您認為下一個四年台灣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何?您將如何面對、如何解決?
答:在新的世代來臨之際,國家面對的是民眾「要更好」的挑戰。許多民意調查都顯示,民眾特別關注的問題是兩岸關係、社會治安及經濟發展:在兩岸關係方面,我主張「三不」,就是「不獨」、「不統」、「不對立」,以及「三要」,就是「要和平」、「要交流」、「要雙贏」,拋開意識型態的包袱,以務實的態度用心推進兩岸的和平與合作。
在社會治安方面,我認為竊盜案件、婦女安全、少年犯罪和新型態的犯罪,是我們面臨的四大治安課題。我曾提出幾項主張,首要之務就是推動「重罪重懲,輕罪輕處」的刑事政策。其次,治安機關可以以婦幼案件、少年犯罪及竊盜犯罪作為指標,成立「治安優先治理區」,不斷對該區實施定時與不定時的臨檢、掃蕩,以達成犯罪控制的目標。最後,犯罪預防的根本在社區,唯有落實「治安社區化」工作,推動社區警政、警民連線、守望相助,才是犯罪預防之道。
在經濟發展方面,我提出八個策略:一、在全球化的架構下,建構一個全面開放的經貿體系;二、以科技化促進產業升級,以永續發展理念維護環境品質;三、落實金融紀律化,提升金融競爭力;四、促進租稅公平,確保財政穩健;五、全力推動通訊及交通的基礎建設;六、促進中小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七、建立一個有彈性、有活力的勞動市場,提升勞動生產力;八、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化。

相較其他候選人,許信良的資源最少,他採取火車拉票方式,環島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