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網路文學」在台灣出版市場沸沸揚揚登場,為低迷的文學書市注入一股熱烈買氣。姑且不論是網路文學遭平面出版「收編」,或網路文學熱潮「延燒」平面書市,不可否認地,網路文學已脫離網路人口的侷限,以傳統面貌直接面對廣大閱讀群眾。其中最受矚目的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和《晴天娃娃》更被改編成電影,在影劇版上受到熱烈討論。
到底什麼是「網路文學」?有哪些代表作品?進軍平面的作品為何特受青睞?平面出版能否完整呈現網路文學的真實面貌?平面化成功的結果又對網路寫作生態產生什麼樣的衝擊?
「……
後來阿泰想出了一個逃生守則,
即日後跟任何女性網友單獨見面時,要帶個call機。
我們會互相支援,讓call機適時響起,
若碰到肉食性恐龍,就說:"宿舍失火了";
若是草食性恐龍,則說:"宿舍遭小偷了"。
於是阿泰的房間發生了四次火警,六次遭竊;
我比較幸運,只被偷過五次。
所以在見到"輕舞飛揚"之前,
我心臟其實已經被鍛鍊得很堅強,
即使再碰到恐龍,我的心跳仍能維持每分鐘72下。
阿泰曾經提醒我,她如果不是長頭髮,就會是花痴,
因為女孩子在跳舞的時候只有兩個地方會飛揚:頭髮和裙子。
頭髮飛揚當然很美,
但若裙子飛揚,則表示她有相當程度的性暗示。
……」
這是蔡智恆所寫的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描寫在校園BBS站上暱稱「痞子蔡」與「輕舞飛揚」的兩名學生網戀的悲劇故事。文字簡單易讀,處處可見網路式的幽默,一九九八年三月至五月在校園BBS站連線版連載期間引起熱烈迴響,「驚動」平面出版商。城邦出版集團在該年九月出書,隔年於大陸發行,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已銷售二十四萬多本,大陸則賣出三十六萬本平裝書及俱樂部版五萬本。若以出版社的估算方法,加上大陸地區五倍於正版的盜版書,目前《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已在華文市場有將近三百萬本的銷售佳績。有人說這是出版界的「奇蹟」。
二○○○年,《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拍成電影,由青春偶像陳小春、舒淇、張震擔綱男女主角,雖然賣座未如書籍,但也成為該年度電影界的一大話題──這是第一部由網路文學改編的華人電影。
另一個從網路延燒出來的出版傳奇則是《晴天娃娃》。
《晴天娃娃》描寫純純高中女生暗戀同學的故事,頗有日本少女漫畫風格。於一九九八年二月在BBS連線版連載,為期一個月,造成轟動,故事尚未完成即有電影導演接觸,希望能拍成電影。二○○○年《晴天娃娃》與另一篇小說《懶得說愛你》集結出書,在台灣地區賣了二萬多本。短短幾個月內,作者高中女學生琦琦搖身成為網路文學界知名作家,呼應了網路「快速」的特性。

平面服務業
網路文學挾著網上的高度人氣,第一次跨足平面就得到難以置信的成功。城邦出版集團負責人詹宏志指出,網路文學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出版流程,以往作家是由出版社編輯發掘,現在則經過讀者篩選,再由慢半拍的出版業來追認他們的成就,「出版社的角色從製造業變成服務業,」他說。
網路文學賣座,使得出版社也紛紛尋找「明日之星」,大量出版網路文學書籍。目前台灣每個月的網路文學平面出版量超過十本,發行方式也十分多元,除了單人專書的傳統方式,也有將眾多作者短篇小說集結成季刊定期出版的,如紅色文化的LOVEPOST、晨星出版社的E-WRITER;更有與知名文化人網站合作的,如遠流出版社將漫畫家水瓶鯨魚網站「失戀雜誌」網友張貼的心情故事集結,定期出書,網路文學加上名人背書,市場反應也不惡。

私羅曼史
量多、出版形式多元,但平面化的網路文學卻同質性極高。根據誠品書店永和店店長梁永華的觀察,受到網路文學衝擊最大的,大概就是深受少女喜愛的「羅曼史」市場,純文學市場反而不受影響。
「都是高中生在買,」梁永華說,「羅曼史」是出版社的「寫手」所作,對情色場面的比例、角色鋪陳的安排等細節都有嚴格規範,離現實太遠,所以當題材、語言、媒介都更貼近生活的網路愛情故事出現時,「羅曼史」市場當然受到衝擊。
的確,愛情可以說是網上作品出版成冊的基調,網路書評人林信安就表示,平面網路文學幾乎可以形成一種新的「私羅曼史」文類了。
「受選書方向與網路人口以學生為主的生態影響,網路文學的平面出版幾乎都以寫實的方式描繪校園生活中的愛戀情事,可以說是作者藉著寫作讓愛情生活『小小死亡與小小重生』,」林信安說,這種作者與讀者都來自大眾的模式,當然能引起迴響。
「另外,網路新世代語彙、隨性的標點符號使用、作者為呈現語氣與段落的獨特排版方式等『網路樣貌』,也都在平面化時仍被保留,這使得網路文學更親近生活,」他說。

如何網路?怎樣文學?
然而,在平面書市所向披靡的「網路文學作品,到底能真正反映「網路文學到什麼樣的程度?還保留了多少「網路」的原貌?
目前一般通用的廣義「網路文學」,是指「以網路為媒介散播的文學形式」。若從這角度看,平面書市所反映的現實只能說是一小塊。以出版社取材最多的校園BBS為例:Story板中小說居多,是出版社作品的主要來源,其他如Feeling版為抒發情緒的小品,Love版是愛情的反芻,Poem版有現代詩的對談,FHN歷史幻想版甚至讓大家來想像如果孔明不死,《三國演義》會怎麼寫下去。當然Sexstory版也是思春年少的遐想園地。
BBS就像網路上的社區,不同興趣的人在全國連線的版面上活動,容易形成「討論」,產生大量「民意」,平面出版社看上的作家只不過是少數版面上的了,更遑論WWW隨便上一家搜尋引擎都可以找到近百個大大小小號稱「網路文學」的網站,其廣大與多元的創作形式能被反映出來的就更少了。
移情別戀?
當然,這牽涉到選書的標準。
紅色文化總編輯葉姿麟表示,網路文學能夠成功平面化,必須經過「網路民粹」與「編輯守門」兩關。基於市場考量,選書時網友迴響的熱烈與否當然是參考的標準,但平面讀者與網路上的閱讀習慣畢竟不同,在眾多受歡迎的網路作品中,什麼樣的書能受平面讀者歡迎,還是得依賴編輯的判斷與整個系列的方向來決定。
目前國內文學書市小說賣得比較好,出版社也就一窩蜂出版網路愛情小說。至於現實網路文學的大宗──散文及小品文的部分,葉姿麟表示近期內紅色文化也有出版計劃,但這只是「嘗試」,市場反映仍有待觀察。
葉姿麟也不諱言,即使多元、自由如網路,當進了平面書市,還是得依照平面商業運作的方式,如發新聞捧明星作家、出版社自行架設網站發掘作家以建立品牌等等,這些商業手段難免就造成網路創作生態的轉變。目前就可看到網路上一窩蜂的校園羅曼史,許多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成名作家,而成名作家受盛名之累,創作也可能不再那麼自在。
蔡智恆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表示,除了第一部作品《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最是貼近自己的生活與情感外,他之後再寫的東西就以虛構的成分居多。「網友大多覺得網路小說就是作者的真實故事,如果我還明顯地以週遭生活為題材,不免會有人質疑『你怎麼那麼容易就在輕舞飛揚死後移情別戀?』」盛名之累,蔡智恆創作不再隨心所欲。
網路上的胡適
或許平面出版不能完全代表網路文學,其「大眾文學」的特性在深度上也略嫌不足,但不可否認地,經過出版社的推介卻不啻也為不常接觸的閱讀群眾帶來新的視野。
文學如何評判優劣?真實、誠懇一直是一種價值。林信安說,雖然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輕蔑地說過:「所有的壞詩都很誠懇。」但作家王文興卻也提出「修辭立其誠」的說法。「問題在於作者所感受的是不是一種真摯的情感,不管它是幸福的、哀傷的、渴望愛情或色慾的,或甚至是反社會的,當他返回本源式的文字索求,尋找適合的意象來表達,裡頭自然就有詩意的力量,即使它具有強大的破壞性,」林信安說。
詩人向陽也曾指出,網路文學未必就是庸俗或缺乏深度,網路上沒拘束,不必經過像平面副刊一樣的主流價值篩選,或許青年朋友能因此有更寬廣的空間,藉此樹立不同於以往的文學理念,當一個「網路上的胡適」。
目前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李順興所研究、推廣的,就是一種全新的文學理念。他說,新的網路文學應該是一種「通了電的文字」,能充分發揮網路的數位化特色,將文學創作轉型成一種「超文本」的型態,也就是超越單一文字、圖像、版面,甚至一度空間的考量, 讓創作者跟閱聽者都能自由感受。
「舉例來說,『超文本』可以在傳統文學創作中加進排版功能,呈現特殊圖像、隨機選取、讀者互動等功能。它不只是純文字,還加進更多的美學概念,」李順興說, Photoshop等軟體使用越來越簡單,「超文本」的新網路文學普及化將指日可待。
顛覆尚未成功,收編也不完全。當傳統思考還在擔心平面出版是否制約了網路文學原有的特質之時,網路自由、無拘束的特質早已指出它無限形塑可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