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總是忒短,暑日依舊炎炎。
而九月開學在即,此刻,意志飛揚的校園好漢也罷、捲土重來的國四英雄也好,都將回到教室裡、講台下,繼續學也無涯的日子。
「假如教室像電影院」,上學該是件有趣的事;而你有沒有想過,假如老師像孔子,又如何?
假如老師像孔子?孔子又是什麼樣子?
話說孔子帶著弟子到鄭國去,路上卻與他們失散了。他一個人又急又慌地在東門大街上轉來又轉去。
子貢忙去找他。一路上,聽人說起東門大街上有個怪老頭兒,「其顙(額頭)似堯,其項(後腦勺)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如喪家之狗!」子貢半信半疑地往東門尋去,果然找回了老夫子。
帝堯、皋陶、子產、大禹,都是古代明君賢臣,但他們的額頭、後腦勺、肩膀長得什麼樣,卻難考察。綜合各種猜測,只知道孔子大約是頭頂凹陷(故名丘)、額頭隆起、身長過人,但路人說他「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可見是個短腿。
子貢找到老師,向他說起方才路人形容老師如何如何……,夫子聽得笑了起來;說長得像堯、皋陶、子產……那倒未必,把自己著急的樣子形容成「喪家之狗」,倒真是「然哉!然哉!」見「子曰:……」*1
原來是個這樣風趣的老教授。假如老師像孔子,上起課來大約也不至無趣。

根據台灣地區第三次寺廟總登記的資料,國內共有廿四座以孔子為王神的寺廟。但近年來許多廟裏添加了商業神關公分享香火。(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小班制、討論課
教室裏只有子路、曾皙、冉求、公西華四個高材生乖乖站在孔子身邊求教。
夫子見他們一副恭領聖旨的樣子,忍不住笑說:「你們不必以為我比你們大幾歲,就把我看得多麼了不起,不敢在我面前爽爽快快說心事。」
這麼一來,氣氛輕鬆了不少。
「這樣吧!」他說:「平常你們不是老慨嘆沒人瞭解嗎?這會兒不妨說你們的理想我聽聽。」
子路這個急性子早就忍不住剛才那正經八百的氣氛。說話的機會來了!這老兄一步跨前,就滔滔說將起來,大志無非是治理個如何倒楣的大國,也能在三年之內使一切都上軌道云云。
夫子笑笑,轉向年紀較小的冉求說:「求啊,你呢?」
冉求以為自己有信心掌握一個方圓六、七十里的小國家,但對於文化建設,他坦白地說:「就只有等更高明的人才來推動了!」另一個學生公西華,則想當個體面的宰相。
夢想一個春天的故事
正當三位同學口沫橫飛,大談志向的時候,曾皙(名點)卻一逕在旁悠閒鼓瑟。孔子聽完了他們的報告,轉過頭來親切地喚他名字:「點啊,你也說說看。」
這時琴音漸杳,終於嘎然而止。曾晰推琴起身說:「老師,您問我啊?」他似乎有點遲疑,「問題是,我的想法跟他們都不一樣……」
「這有什麼關係?人各有志嘛!你儘管說。」
曾晰這才若有所思地說:「我只是在想,春天的時候,換上薄薄的春衫,和五、六個好朋友,六、七個孩子,到沂水去游泳,迎著風跳舞,盡興之後,一路唱歌回家……那該有多好。」
這調子顯然撥動了孔子心中某一根弦。夫子嘆了一口氣說:「點啊,我的想法和你一樣呢!」*2
小子何莫學夫詩
小班制的自由討論,是夫子一般的上課方式,幾個人就這麼無拘無束地暢談人生理想、處事原則,討論國際情勢,也談詩、談音樂。
「小子,何莫學夫詩!」這是孔子常說的話。詩,指的是詩經,其中不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類男女相慕的情歌。夫子認為,研讀這些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先民詩篇,不但可以激發情感、觀照世事,還可以使人性情和樂、怨而不怒;甚至能夠藉此知道些鳥獸蟲魚的常識。*3
孔子很懂音樂,他最喜歡虞舜時代的韶樂,認為比武王時的武樂更完美;但他討厭鄭國的音樂,忒輕浮了。夫子也愛唱歌,每逢聽到好聽的曲子,就拜託別人再唱一回,然後輕輕地跟著哼。說起來,他幾乎天天唱歌,除非參加了喪禮,或路見喪事,心裡難過,那天才不唱。*4*5
「私房學問」藏諸己?
這位自在安然的老夫子,平日不愛講什麼大道理,也不賣弄學問,只談些平實的生活哲學。有些學生不免懷疑他是不是藏了什麼「私房學問」?
一個叫做陳亢的學生終於忍不住拉了老師的兒子孔伯魚問:「嘿!你爸還教你另一套吧?!」伯魚一時給問傻了,「沒有啊!」他想了一下,接著說:「倒是有兩回,我從院子裡匆匆跑過,給爸叫了過去,一次問我學『詩』了沒有?一次問我讀『禮』了沒有」,他攤攤手:「我私下聽到的就這些了。」陳亢聽了很滿意地回去告訴好奇的同學,老師大約是傾囊相授的。*6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口授的道理或許不見得驚天動地,但平實的生活哲學要能真正了然於心、見諸於行,卻也不易。這方面,學生們的一言一動,多半逃不過夫子的眼睛。
顏淵在課堂上總不說話,老師卻說:「別看他憨憨的,他才不笨呢!」這是他最疼愛的高足。但對那性急的子路,孔子忍不住就要點他兩下:「由啊!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才算聰明,你懂不懂啊!」*7*8
不只課堂上的反應他看在眼裡,有一回宰我在家睡懶覺也給逮個正著。老夫子劈頭就罵:「一塊爛木頭,我想雕琢什麼也不成;一堵破牆,教我怎麼粉刷也弄不好的!你豈不就像這塊木頭和破牆?」訓了這麼重的話,他還意猶未盡,繼續說:「從前我聽了你們的話,就相信你們能做到。今天起可不這樣了!聽了你們的說法,還得親眼看看你們到底做了什麼!」真是全不留情面。*9
守喪無定則,心「安」可矣
宰我真正惹孔子生氣,卻是在課堂上的一次問話。
他說:「老師,為什麼得為父母守喪三年?一年足夠了嘛!三年的時間不習禮、不習樂,不都要荒廢了?……」夫子瞪了他一眼,問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吃白撲撲的新米,穿漂漂亮亮的衣服,能安心嗎?」
「能啊!」
「能?!那就隨你。一般人在守喪時,食不知味,聽音樂也不快樂,所以才不這麼做,只要你能心安,誰能把你怎麼樣?」*10
宰我走後,孔子愈想愈氣,忍不住又罵道:「這傢伙真沒有良心!父母生下你們至少在懷堜磥W三年,才稍能放手。這樣辛苦一世,為他們守喪三年,還覺得划不來嗎?」這回夫子是打心底裡真不喜歡這個學生了。
另一個教他失望的學生是冉求。
這個曾經在課堂上誇口,能將方圓六、七十里的國家治理得繁榮富裕的學生,後來果然成為魯國權門季家的總務。季家的財產已經富可敵國、仗勢要脅,冉求卻還為之加倍搜刮。孔子看在眼裡、氣在心理,就對學生們說:「這人已經不算我的學生了!你們擊鼓攻之可也!」*11
有人送了孔子一隻豬……
在孔子的學生裡,經商致富,最有錢的是子貢,而官作得最大的,就是冉求了。至於夫子自己,也未嘗不想親自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他曾經開玩笑指著自己說:「我總不能像匏瓜一樣,老吊在樹上光看不吃吧!」
但有些官他是送上門也不做的。
陽貨是魯國一個能幹的大奸臣,他挾持魯君專政勢大,偏偏相貌長得很像孔子。他也時常想拉攏孔子為他做事,但孔子始終不願見他。這老奸巨滑於是想了個辦法,趁孔子不在的時候,送了一隻小豬,留了張名片在孔公館,心想這下夫子既受了重禮,總不能再相應不理了吧!
沒想到夫子也有一套。他先讓學生去打聽陽貨的行蹤,然後如法炮製,挑個他出去的時候回拜一番,說巧不巧,正打著如意算盤的老夫子偏在半路上碰到了陽貨。
陽貨大喜,對著他招招手喚道:「來來來,我跟你說,我跟你說」,接著講了一番救國救民的大道理逼他出仕。孔子被他說煩了,只好說:「是啊!極是啊!我就要出來做事了!」*12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
孔子當然沒有替陽貨做事。但他曾經在魯國做過四年官,還代理了三個月宰相職。後來齊國使出美人計——送了十餘個能歌善舞的美女給魯國,魯國卿大夫季桓子不但照單全收,此後君臣忙著玩女人,竟然三天不上朝聽政。此舉令孔子失望透頂,於是辭職離開了魯國。*13
孔子離開魯國之後,逕往衛國,但見衛靈公因寵妃南子而無心國政,大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又離衛赴陳,此後周遊列國達八年之久,其間也帶著弟子,教學不輟。
指天發誓為那般?
在衛國的時候,美麗的南子認為每個衛靈公的重臣好友都曾親往拜見,孔子也不應例外。夫子辭謝不得,心想,或許能說動南子,影響衛靈公使他專心朝政,於是如約往見。他一進門,便北向鞠躬,南子夫人則在帷幕中答禮,弄得環佩叮噹。
子路在外頭聽得一臉不高興,等老師出來,一口咬定夫子也是為了一睹南子美色而來。真是天大的冤枉,老夫子這下急得趕忙舉手發誓:「如果我孔丘此行是為了貪睹美色,老天會罰我,老天會罰我的呀!」*14
另有一回,孔子帶著學生到子遊所治理的武城去,在城門外聽到弦歌之聲,想到平日的教學果然生了效,高興之下,就幽了一默:「嘿,殺雞居然用了把牛刀呢!」
耿直的子遊聽了當面詰問老師:「您以前分明教導我們以禮樂教民,我聽您的教訓,用心做了,怎麼您反而這樣笑我呢?」
子遊的話才出口,老夫子知道自己玩笑開大了,趕忙當下認錯,「是啊,是啊!子遊說的對,我剛才的確是輕率了點,你們別當真啊!」*15
孔子態度輕鬆、處事嚴格;而學生自然也時時注意夫子的一舉一動,那堛眯髀L。為此,老夫子常常訕訕自嘲:「我孔丘實在幸運呢,你看,我只犯了點小錯,總有人會逮著我哪!」*16
在陳絕糧,有驚無險
周遊列國固然見多識廣,其間也有幾次驚險的遭遇。有一回,孔子應楚昭王之聘,帶著學生去楚國,他們經過陳國和蔡國之間的野地裡,被唯恐楚國強大的陳、蔡兩國合謀包圍住,因此斷了糧食。師生個個餓得生病了,子路更是又急又氣,孔子卻照樣講學、唱歌,直到子貢突圍而出,設法與楚國取得連絡,大家終於得到楚軍的慇勤款待。
又有一次,一行人在經過「匡」這個地方的時候,又糊里糊塗地被包圍了。
這一拘就是五天。大夥兒失散的失散、被押的被押,不免元氣大傷。原來匡人把孔子當成了魯國的大壞蛋陽虎,一場誤會終於結束,失散的弟子紛紛循途歸隊,卻獨不見顏淵。
終於,顏淵神色憔悴地回來了,老夫子一見愛徒,悲喜交集道:「回啊!可把我急壞了,我,我還以為你死了呢!」*17
顏淵神色未定,見老師這般焦急無助的模樣,心裡著實不忍,一時答不上話來,只說:「老師啊!您還在,我怎麼敢死呢!」
老天,你要毀了我呀!
師生之情,言猶在耳;不幸的是,不久後顏淵竟真的先孔子短命而死。夫子暮年喪子伯魚,晚年又失去最疼愛的學生,他悲傷地喊著:「老天要毀了我啊!老天要毀了我呀!」*18
同學們勸老師不要太傷心,老夫子哭紅了兩眼憤憤地說:「不為他悲傷,我還為誰傷心呢!」*19
誰知道第二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孔子正悠閒嘗著肉醬的當兒,有人來報告說,子路在衛國戰死了,還被敵人剁成了肉醬……。老夫子悲從中來,倒掉了碗裡的肉醬,舉目問天:「這回,老天,你是要斷絕我了吧?!」
夫子終於也懨懨地病倒了。他想起以前,有一回,自己病得不輕,……
那回夫子臥病在床,子路急得團團轉,拚命替老師禱告;孔子本不信什麼怪力亂神,卻逗著子路問:「由啊!有效嗎?」子路忙答:「有啊!古書上都這麼說!」病床上的老夫子這才笑說:「問題是,我老丘已經禱告很久了呀!」……*20
往者已矣,如今人事全非;夫子想著想著,有人傳話說,學生請見。
一聽說學生來了,老人家撐著起床,也忘了身上的病,拄著柺杖一直迎到門邊。
是子貢,他聽到老師病了的消息,兼程趕來。夫子緩步上前,緊緊握住愛徒的手,彷彿怕他也忽地離去……,「賜啊,你怎麼這麼晚才來呢?」說著,老淚撲漱而下。
七天之後,孔子死了。年七十三歲。根據一般的說法,這位真性情、懂幽默的老教授生於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夏曆八月廿七日,也就是距今二千五百卅七年前的國曆九月廿八日。*21
假如老師像孔子
假如老師像孔子,家長有福了——學費不貴,不過肉乾數條;何況,傳道授業解惑之餘,夫子最注重孝順父母之道呢!
假如老師像孔子,上課有趣了——自由討論小班制;人各有志,也無所謂「標準答案」;何況,隨著老師周遊列國、旅行教學,才叫勝讀萬卷書呢!
假如老師像孔子;孔子什麼樣呢?衡諸「論語」埵悀狺l活潑潑的話語,至少,一位學者打趣說,他老人家絕沒有一付衛道者的死樣子!
子曰:……
*1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未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記.孔子世家)
*2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篇)
*3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篇)
*4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5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而篇)
*6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論語.氏篇)
*7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篇)
*8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篇)
*9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篇)
*10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曰:「安。」
「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論語.陽貨篇)
*11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篇)
*12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諸塗。
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論語.陽貨篇)
*13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論語.微子篇)
*14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史記.孔子世家)
*15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篇)
*16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論語.述而篇)
*17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論語.先進篇)
*18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9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論語.先進篇)
*20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論語.述而篇)
*21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後七日卒。(史記.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