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經貿問題日受重視,國內電視對這方面的報導與探討也多了起來。目前每周四晚上由公共電視監製的「四海財源」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這個走訪世界市場的節目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的主持人既不是記者,也不是國內知名學者,而是一位生意人——崔中。
最近看過崔中主持電視節目「論壇」和「四海財源」的人,在被他的表現所折服時,多不免暗暗納悶:這樣的一個人,怎麼以前從來沒聽過?
其實,某些外國人可能比你我更熟悉崔中。廿幾年來,他一直在世界各地為台灣的產品打天下,近年更因對國際事務的瞭解,成為我國商界對外的代表人物之一。
例如二年半前,美國漫畫家勞瑞受新聞局之邀,來我國構思代表中國人形象的李表哥造型,當時新聞局在各行各業中,就挑中了崔中代表我國商人,和勞瑞會談。

勞瑞為崔中畫的漫畫造型,是不是和他本人十分神似?(鄭元慶攝)(鄭元慶攝)
中華民國的「商標」
此外,由於分散市場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的經貿政策之一,崔中又受外貿協會之託,籌組東北歐貿易聯誼會,最近帶著我國業者到東歐開拓那片處女市場。
在東歐的行程中,崔中還得脫團一天,由布達佩斯直飛華府。因為當天美國國會有一場關於中美貿易問題的聽證會,我國需要去幾位「說客」,向美方說明我國改善貿易逆差的種種作為。崔中又是其中之一。
難怪外貿協會秘書長江丙坤曾半開玩笑地說:「崔中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商標』。」
為什麼都是崔中?難道就沒有別人了嗎?
「語文強、形象好的人不是沒有」,江丙坤指出:「但不具他的熱忱。」
就像他為公視主持「四海財源」,為了以有限的經費到世界各地採訪關鍵的人物,他都是利用自己商務旅行的機會來錄製節目。
姊姊崔玖就開他玩笑:「他雖然在那兒主持四海財源,我看『源』一點也沒流到他那裡去。」她認為,若說一個商人的本份是將本求利、追求財富,崔中這輩子沒做到,「但我認為他這條路走得很正確。」

由於英語好、形象佳,崔中經常受命帶領商務考察團出國。(崔中提供)(崔中提供)
書香世家的叛徒
事實上,崔中的從商之路曾遭到家人強烈的懷疑,也一直走得很辛苦。
年輕時,認識崔中的人多半認為他將來應該從政。因為他的父親是立法委員,母親是國大代表,不但家世背景好,他本身更具相當的領導能力及群眾魅力。
他的中學同學,現任外交部新聞文化司司長的陳毓駒記得,崔中一直是同學夥中的「龍頭老大」。他曾當選全國文武青年代表大會總主席,寫過血書,演過愛國話劇,校園中不少的演講、活動,都是他領頭。
然而,也有很多人認為他根本不適合做官,父親崔唯吾就是頭一個。他曾警告崔中:「你若從政,一定會被人打死。」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他太瞭解自己的獨子。崔中繼承了山東人的遺傳,為人熱情,但太坦率、不畏強權,官場上的哲學怕一輩子也學不了。於是母親為他選了一條路——當水利工程師。因為在中國,誰能治好黃河,誰就立下了千古功德。
結果崔中既沒從政,也沒達成母親一生的希望,反而在士、農、工、商「排行榜」上選了最後一名——商人。
「我母親是個很有理想的讀書人,在她看來,商只是由買賣賺取差額,謀自己的利,對社會沒有貢獻。」崔中回憶當時的情況:「她極不滿意我做生意,對我很失望。」

崔中正在攝影棚裏訪問一位日本駐台商社社長;開鏡前,他「乖乖地」讓導播趙毅芳為他撲粉。(鐘永和)
英雄有用武之地
事實證明日後崔中並沒有「辱沒家門」。因為時代劇變,政府播遷來台,這裡沒有像黃河一樣泛濫成災的河川,卻因資源缺乏,只能發展工商經濟。崔中自美國唸完企業管理的學位後,就回國一展長才。
他曾經擔任中美第一個跨國企業殷台造船公司的工程管理處處長,後來開始自己做生意,代理過美國的機具,開過假髮、皮衣工廠。
他的眼光遠、手筆大,當國內成衣業還在製造低廉的代工品時,他已經請來美國著名的設計師設計皮衣,產品直接打進美國零售市場。
對台灣的製造業而言,到海外行銷是最困難的一環。所以到今天絕大多數廠商還處在被動狀態,等著別人下訂單,賺取微薄的代工利潤。
為什麼今天許多人還做不到的,崔中在十五年前就辦到了?
「這得力於我在美國求學時代的打工經驗」,崔中表示。
卅幾年前,崔中赴美唸書時,由於二邊生活差距太大,幾乎沒有人不靠打工貼補學費。崔中雖然父母都是高收入的民意代表、從小嬌生慣養,卻也不能例外。

開鏡前,他「乖乖地」讓導播趙毅芳為他撲粉。(鐘永和)
不被推出門的推銷員
當時,大家都到餐廳打工,崔中知道自己脾氣不好,怕會和客人吵架,所以在語言能力不夠時,他到修車廠、煉鋼廠做工,等到語言不成問題後,就開始賣禮品,開著車,一個城、一個城地推銷。
到了一個地方,他先跑到公用電話亭翻電話簿,看看有那些禮品店,把地址抄下來,再標在地圖上,沿街找去。
「像這種推銷員,很多人根本不看你的樣品,所以進人家店門時,手提箱要放比較特別的東西,口袋裡更要塞一件。」
崔中記得,當時常有人連箱子都不讓他打開,指著他罵:「你是從那個門進來的,你知道從那個門出去。」一面罵一面推,非常不客氣。
就在被推出去的路上,他迅速把口袋裡的東西掏出來,說:「這東西我才賣一塊錢,你覺得怎樣?」
「它一定要非常吸引人。當那人在看的時候,你就有空把手提的箱子打開來;等他看手提箱時,你就出去搬大箱子」,崔中說:「這樣子做推銷員,我愈來愈了解客人要什麼,我用什麼話能夠打動他。」
崔中認為做生意不管大小,賣一個核能電廠和賣一串項鍊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這是崔中的「小時候」,中為父親崔唯吾,右為姊姊崔玖。(崔中提供)(崔中提供)
打天下給別人做
有了那段磨練,日後崔中開始自己做假髮和皮衣生意時,再狠的採購人員他也不怕了:不肯和他約時間見面的,他就天天去排隊;說他沒戴帽子不准他進門的,他就轉身下樓買頂帽子再上去。
這樣打市場,幾年下來崔中把美國的零售通路摸清了,生意也愈做愈大,成為世界十大皮衣公司之一。
可惜後來因皮衣的流行風潮過去,加上韓國競爭,崔中又發了嚴重的心臟病,在醫生的警告下,他黯然結束皮衣生意,舉家赴美定居。
蟄居美國的崔中,像一個失去戰場的鬥士,在寂寞中他想了很多。他覺悟:做任何事業,只要盯著目標去做,不管它的起伏,最後一定成功。但有些人能守,有些人會厭倦,他自己正是那種「打天下給別人做」的後者。
認清自己的缺點,也接受了它。因此,當昔日老友于豐仁邀他返國幫忙經營以玩具為事業主體的友利公司時,當了一輩子「老大」的崔中,接受委託,擔任專業經理人。
「這對他一生來說,是個很大的轉機」,他的多年老友中國經濟通訊社特別助理李子繼認為:「他不做自己的事業,可以對他一向有興趣的公眾事務投入更多。」
玩具公會即是一例。
推動安全玩具標誌
四年前崔中出任台灣區玩具同業公會顧問時,我國已是全世界第三大玩具製造國。但由於仿冒及安全問題,常常受到國際責難。
崔中分析市場後發現:玩具是個仍在成長的行業,很值得做。因為玩具的生命週期短,每年都是一個嶄新的市場;現在全世界的出生率降低,每個家庭的孩子減少;同時現代人晚婚,家庭的經濟基礎較佳;加上全球已婚女性出外工作的愈來愈多,無法自己照顧孩子,會感到歉疚,基於補償心理,也會買更多玩具給孩子。
再看看台灣。我們有靈活的中小企業,玩具的上游工業,如塑膠、紡織、電子也很發達,發展玩具工業有相當大的潛力和遠景。即使撇開「道義」不談,只「在商言商」:因仿冒和安全問題把名譽搞壞了,不是太可惜了嗎?
於是他首先在公會中設立了檢驗組,自國外引進安全玩具的觀念與做法。現在台灣ST標誌已建立起國際公信力,日本機械玩具檢查協會都正考慮,今後只要台灣檢驗合格,就可直接輸日。
「這對台灣玩具業的意義很重大」,玩具公會檢驗組組長黃獻平解釋:「以往外銷品要送外國檢驗,萬一被打回票,一來一往很花時間,還沒弄清楚問題出在那裡,玩具的生命週期就完了。」
不再平白背黑鍋
為了改變台灣玩具的仿冒形象,崔中同時推行出口核章制。有一次崔中被美國玩具協會邀請去演講,他知道對方找他「沒安好心」,準是為了仿冒問題,於是有備而去。會中他告訴美國玩具業者,台灣工廠做的都是OEM,照訂單行事,所以若有仿冒,也是美國商人自己要求的。
因此他提出一個辦法:歡迎美國玩具業者把他們的設計拿來登記,我們這邊則規定廠商出口前要到公會核章,把出口產品的形貌、價格、出口數量……等輸入電腦,如果發現與外國拿來登記的玩具有所雷同,就會通知製造廠商,以免誤擔仿冒之責。
瞭解自行設計、自創品牌是台灣一定要走的路,崔中還正集合公會會員的力量籌措產品開發基金,以推動全國玩具設計比賽。
奇商玩具公司總經理楊維謙指出:「崔顧問是生意人喜歡的領導人,因為他真正懂得國家、國際社會需要什麼。」
崔中對國際事務的瞭解,最近更藉著國內首見的經貿知識性節目「四海財源」傳給國內企業界。
做這個節目的念頭,來自一次北歐之旅。
銀髮的電視「新人」
去年六月,在一個由貿協主辦的北歐經貿訪問團中,崔中和貿協秘書長江丙坤、聲寶公司董事長陳茂榜,以及電視名人黑幼龍等人結伴同行。
一天晚上,大夥兒一起閒談,都覺得當今國人做國際貿易的眼光還是太短,觀念沒有國際化,這主要肇因於資訊不足——國內電視台帶人去遊山玩水的節目不少,但真正引導業者認識國際市場,對我貿易對手深入瞭解的節目,卻還沒有出現過。
崔中帶著這個心事回到台灣。他再找江丙坤和貿協市場開發處處長潘健行談,表示想做節目。江、潘二人當然表示樂觀其成,崔中卻氣呼呼地抗議:「什麼叫樂觀其成?要做我們一起做。」
拗不過崔中的熱情,外貿協會找了國內幾個經貿單位共同策劃,而主持人的工作,自然就落在英語流利、對經貿內行,又「天生具有主持人架勢」的崔中身上。
工作展開九個多月以來,崔中已訪問了卅幾個國家、近百位各國政要與工商人士,其中包括美國雷根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史必林克博士、聯邦貯備銀行理事會副主席詹森博士,和已經宣佈競選下屆美國總統的眾議員坎普。
趁機做國民外交
據一起出國的節目導播趙毅芳表示,崔中去訪問這些對台灣深具影響力的人物時,不是坐下來問幾個問題就走了。他一定事先把對方曾提出的各種提案、報告和主張看過好幾遍,訪談中除了請教他們對中美貿易的看法外,還不時向受訪者說明台灣的經濟處境,透徹發表他的觀點。
目前,訪問的帶子已超過百卷,將來製成節目勢必有所刪節;但對國內有心研究美國政要對我基本看法的人來說,這將是一個珍貴的資料庫。
因為不是「正業」,崔中只有利用下班時間和小組人員一起剪帶、錄製攝影棚內的部分。
崔中過去雖有豐富的演說經驗,一開始面對鏡頭時,還是很緊張。
起先他是照著一般人的方式,寫了稿子照著背,但這麼一來,他的個性全不見了。
潘健行便建議他試著不要背稿子,把大腦中記憶的那套系統關掉,只用理解系統。趙毅芳又替他想了一個方法——手上拿一付眼鏡,增加他的安全感。結果,他變得侃侃而談,表情豐富、手勢很多。
「我們都笑他是意大利移民,手綁住了不會說話」,潘健行說。
不服老的爺爺
可是崔中還有別的「麻煩」。
「他永遠嫌我把他的眼睛拍得太小」,趙毅芳取笑崔中:「我從沒見過那麼注意自己形象的男人!他頭髮一定要梳到最完美,才肯坐上那把椅子。」
平時充滿權威和自信的崔中,也曾對自己製作電視的能力不滿意而陷入低潮。別人對崔中一向敬畏,這時都不敢「招惹」他,只有年齡可以做他女兒的趙毅芳,敢去逗崔中開心。
「我常覺得他像個小孩子,哄一哄就好了,真是老小老小」,趙毅芳說。
但是說他老,他還不服氣。去年崔中的大兒子為他添了一個孫女,別人都向他恭喜,他卻「驚魂未定」地攤攤大手說:「這,這怎麼可能?我竟然做爺爺了!」
當了爺爺的崔中,做起「四海財源」卻忘了年齡。姊姊崔玖笑他的瘋狂勁,就好像又回到學生時代演話劇的情景。
但是崔中還有更深一層的心思。有一次錄影休息時,他告訴趙毅芳:「我有心臟病,早有心理準備隨時會走,但是我做了廿年生意,交了那麼多『學費』,不把經驗拿出來告訴別人實在很可惜。」聽得趙毅芳眼睛都紅了。
因此,當翹班的崔中下次又再跳腳別人動作太慢,非等他進棚才開始打燈光時,趙毅芳就哄著他:
「沒有人和你一樣高,沒有人的頭髮和你一樣漂亮呀!」崔中便又高興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