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碳中和」成為新日常
不論是通過B型企業認證、達成碳中和,或是加入綠色和平組織的RE10X10倡議行動,博仲致力與環境永續的企業精神,經常有國內的機關、學校來參觀,也吸引了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外的團體,特地前來取經。博仲謙虛地認為,他們只是比較早投入減碳,但仍持續地與大家一起學習。
最近,博仲與台灣的新創公司「零邁(ZEMO)」合作,嘗試電動車的派車服務。將外出洽公、接送員工的孩子到公司就近照顧等已知行程的車趟,由零邁提供電動車接送的服務,減少燃油車的碳排。而博仲提供的員工福利餐點,則是由同仁自備餐盒,再由合作餐廳提供,用社區小農種植的在地食材所製成的素食餐點。如此一來,既能減少一次性餐具,又能支持社區餐廳和小農,照顧員工健康的同時也兼顧環境,創造多贏。
譚璧德表示,提到碳中和,大家會覺得是在減少企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但他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台灣有許多組織正積極提供氣候行動的方案,例如臺灣山林復育協會、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等,都是博仲近期支持的組織。他們的規模或許不若跨國企業,但他們對環境有熱忱、有能力,「如果企業能投入一些經費來支持,就能讓碳中和發揮更多正面的影響力。」
台灣是座寶島,有豐富多元的土壤、蔬果,以及文化,在台北只要搭個捷運,半個小時就能登山健行,親近自然是多麼的唾手可得,這些對於當初從美國來到台灣的譚璧德來說,十分珍貴。能發揮自己的法律專業,還能愛護腳下的這塊土地,是他選擇加入博仲,落腳台灣的原因。
即使早已達成碳中和,博仲仍持續在每個環節中想辦法做的更好,問譚璧德,博仲達成碳中和後的下個目標,他笑笑地說:「我不擔心以後沒有目標。」因為「環境永續」早已是銘刻在博仲企業的DNA,引領他們持續追求卓越,「碳中和不是最終的目標,應該是變成我們的新日常。」譚璧德如是說。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博仲除了在公司打造綠辦公室,也參與林務局的造林計畫,在新店種下一片森林。(博仲法律事務所提供)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博仲的碳中和行動,從節省能源開始,再安裝太陽能板作為綠電的使用,持續對環境友善,是他們始終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