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成衣業成長相當迅速。以內銷市場而言,百貨公司裡數目極多的服裝專櫃,與滿街的服飾店,都佈置得美輪美奐,供應各種流行服裝,樣式、顏色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撩亂,很能刺激購買慾,也大大滿足國人在穿著上的需求。我國成衣亦大量銷往世界各地,每年為國家賺取鉅額外匯,業者並正努力走向產製高級品的路線。
二、三十年前,國內不似今日這樣繁榮、富裕,國人穿衣注重實用、耐穿,對樣式、顏色與時尚則不大講求。當時許多人家都置有縫衣機,家人穿著多由主婦自行縫製;若主婦不擅縫紉,或需要比較考究的外出服,則購布到裁縫店縫製。與購買各色成衣相較,實在既不方便,花費也較大。
當時國內成衣業尚在萌芽階段,只有小規模製作軍服、學生服或其他團體服的工廠。後來,國民經濟情況逐漸好轉,對衣服質量的要求愈來愈高,加上工作、生活忙碌,無論自製或去裁縫店做衣服,都顯得太費時間,國內成衣業因而興起。
國內產製的成衣,除前述團體服外,先是從內衣褲開始,接著是童裝、襯衫、長褲,再接著是女裙,然後則是洋裝、套裝。在這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因傳播與交通事業的進步,以及國內受過服裝專業訓練的人增加,愈來愈能握掌世界潮流,所製成衣價廉物美,使得國內同胞可以輕而易舉地購買各色流行服裝。

圖1.~4:各式休閒裝及輕便的外出服,是夏季服裝的大宗。(鐘永和/楊小萍)
第二代成衣業者正待大展鴻圖
目前我國內銷成衣業已邁入第二代,其中不乏有理想、有抱負的業者,他們經常參閱各種國外服裝雜誌,也常出國考察外國服裝業經營的實況。除模仿外國成衣樣式外,有些業者根據這些訊息,揉和自己的創意,做出適合國內市場的成衣;也有人在充分消化吸收後,自行設計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服裝。
國內成衣種類,依購買對象的不同,大致分為少女、淑女、少男、紳士裝四大類。
少女裝的消費階層以年輕女性為主,流行感明顯強烈,款式活潑多變,物美價廉,以「花樣」、「比其」、「飛行船」、「五個銅扣」、「楊格」、「名揚」、「愛門」、「生活」……較具代表性。其中以「愛門」和「生活」的服裝最有特色。
幾年前歐美服裝界吹起的「中國風」已經平息,國內那陣子生產「中國穿」的廠商也改製時下流行服裝。但愛門負責人周志良認為,中國穿在設計上充分表現中國精神,極具特色,它應該具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仍然堅守中國路線。由於同類競爭者銳減,市場反應看好。
「生活」服飾具有濃厚的邊疆、山地等地方色彩,大量採用棉麻印染布料,有質樸原始之美,很能迎合現代人嚮往自然的心理,在西式少女裝充斥的市場裡,樹立了自己的風格。

圖1.~4:各式休閒裝及輕便的外出服,是夏季服裝的大宗。(鐘永和/楊小萍)
女裝、男裝、童裝、運動服齊頭並進
淑女裝的消費階層以職業婦女為主,由於職業婦女的購買能力高,且社交機會多,因此淑女裝多採質感細緻的高級布料,做工講究、式樣端莊,售價也比較高,知名的品牌有「東洋」、「勝華」、「瓊安」、「迦爾佳」、「汎式」等。
過去國內的流行服裝一向以女裝為主流,原因之一是國內男士比較保守,不太講究穿著。近年來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年輕男士開始懂得「打扮」自己,許多製作青少年男裝的廠商應運而生,例如「亞當」、「高速」、「俊」等。
紳士服以西服、西褲為主,適合上班及正式場合穿著,在顏色、款式上鮮有變化,著重質料及做工,以「嘉裕」、「歐風」為代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國人休閒運動風氣很盛,市面因而出現多種國產名牌高級運動休閒服,例如「肯尼士」、「愛迪達」、「綠的」、「選手牌」等。
現代父母因經濟能力好,教育程度高,及子女數減少,對子女的照顧無微不至,盡量滿足他們在各方面的需求。這種情況下,童裝也出現許多經過精心設計的高級品,無論外出服、運動服、睡衣、泳裝……,童裝部均有銷售,並且講究鞋、帽等搭配。

圖1.~4:各式休閒裝及輕便的外出服,是夏季服裝的大宗。(鐘永和/楊小萍)
成衣店經營各顯神通
內銷成衣業者,一般都在百貨公司設立專櫃,這種經營方式固能省去自行開店的投資與風險,但每賣出一件衣服,百貨公司要抽取貨價的32%,同時囿於專櫃空間狹窄,較難展現服裝特色。
部分廠商為建立自己的銷售據點,獲取更多利潤,並在陳列上表現服裝特色,乃自行成立專賣店或門市部。在這類商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少女服飾專賣店,店面裝潢設計得新潮活潑,並播放熱門音樂,呈現一片青春氣息。除銷售服裝外,也兼售各種流行飾物,如項鍊、耳環、提包、鞋、帽等。
地攤和外銷成衣店的出現,對百貨業者及服飾店的生意造成很大威脅。地攤的貨源主要來自地下工廠,有些成衣廠為出清存貨,也會將貨品以低價切給地攤。由於地攤不必繳稅、付租金,因此貨物價錢便宜,有時亦不乏佳品;加上國內多數消費者尚無注重衣著品牌的習慣,地攤的生意相當興隆。

圖1.~4:各式休閒裝及輕便的外出服,是夏季服裝的大宗。
外銷成衣業發展快速
九年前,國內出現第一家外銷成衣店「津秋」,收購外銷成衣廠的存貨,以平價賣給顧客。接著又出現「梧康」、「永璇」、「飛達」……幾家外銷成衣店。由於外銷成衣是以機器大量生產,成本較低,售價便宜,而且有些樣式、品質還不錯,加上外銷成衣店採開放式經營,顧客可自由取衣試穿,因此頗受歡迎。
同時國內也有上千家外銷成衣廠,每年為國家賺取可觀的外匯。
根據海關統計,成衣外銷金額民國六十一年是四億六千多萬美元,七十年時已增至廿八億四千多萬美元,十年間成長6.17倍,平均每年成長率達25.19%。
去年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成衣外銷金額為廿九億多美元,僅成長1%,但仍佔我外銷總金額的15%左右,可見外銷成衣工業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
我國外銷成衣業約在民國四十八年萌芽,當時香港成衣外銷已有十年、日本也有五年的歷史,由於港、日的工資漸漲,一些外國商人轉向工資低廉的臺灣訂購成衣,外銷成衣廠遂陸續出現。

圖5:高級童裝大批上市,小朋友也為之吸引。(鐘永和/楊小萍)
外銷成衣多以價廉取勝
早期國內承製的外銷成衣,都是裁製簡單的運動衫、襯衫、便裝等,多半採用便宜的針織及尼龍布料,單價偏低。民國五十八年,我國成衣出口的船邊價平均每打只有五塊多美元。
少數有遠見的業者鑑於國內工資日趨上漲,如果繼續生產低級品,將無法和工資低廉的印尼、菲律賓、中國大陸等地競爭,於是開始嘗試承製較高級的產品,「福昌」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福昌成衣廠成立於民國五十八年,一設廠便採用當時國內最新的特多龍布料,製作每打十六美元船邊價的女襯衫,把外銷成衣業提昇到一個新層次。十多年來福昌不斷力爭上游,目前有些產品的船邊價已增至每打一百廿美元,主要承製名牌女裝,包括 Christian Dior, Jones New York, Liz Claibourne 等。
福昌總經理陳德興畢業於臺北工專紡織工程科,先後到過美國勞威爾和英國里茲大學深造,繼赴瑞士實習。又曾遍訪美、日各大紡織與成衣廠,對成衣業的理論與實務都有深入的瞭解。
陳德興指出,當年福昌會走製作高級品的路線,可說是機遇、使命感加上決心配合而成。當時,他有個在香港做成衣生意的朋友,向他訂製較高級的產品,同時也到廠裡給予技術指導;而陳福興本人素來有心汲取新知識與新觀念,便自然朝著製作高級女裝的目標發展。

圖6:年輕時髦的少女是服飾店的常客。(鐘永和/楊小萍)
耐住寂寞、艱辛,勉力做先驅
先驅者常是寂寞的,福昌也不例外,每到一個轉型期,就會面臨許多問題,因無先例可援,經營者常不免感到痛苦、惶惑,例如:對員工的要求提高,員工就生抱怨,造成人事流動;在技術上要不斷摸索、改進,很費心力;經常需籌措大筆資金以購買新機器……。在嘗試的階段,可能因達不到客戶的要求而遭退貨,或因生產過程有差錯而導致效率減低……。凡此種種,都會使成本增加、利潤降低,經營十分吃力。
但痛苦總是有代價的,陳德興相信產製高級品的路線正確,只要堅持到底,成本必會逐漸回收,而且不致被潮流淘汰。福昌在近年來已逐步看到辛勤耕耘的成果。
在國內任何工業都欲朝高級品路線發展的今日,成衣業也須要「升級」。
我國成衣業多以中低級品起家的,不可能在一時之間脫胎換骨,因此經營者在有心「更上層樓」之前,需先摸清生產高級品所需具備的條件(如:資金、設備、技術、市場……),然後以決心和毅力來準備這些條件,再義無反顧地朝新路走去。
提昇加工層次是必走之路,但也不能罔顧現實,成衣廠通常可用「雙管齊下」的辦法,也就是一面仍生產並改進原級產品,繼續賺取穩定的利潤;另一方面逐步嘗試做高級產品,等成功後,就逐漸放掉低級品,以達到升級的目標。嘉隆的作法就是如此。
嘉隆公司的領導人是兩個由歐洲學成回來的博士:董事長朱英龍是機械工程博士,總經理胡僑榮是法學博士。

圖7:少女服飾店的櫥窗,設計得新潮活潑。(鐘永和/楊小萍)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嘉隆的前身在民國六十年成立,但經營一直未上軌道。六十四年十月,朱英龍由他弟弟手裡接管嘉隆,重新改組,從此嘉隆業務蒸蒸日上。
嘉隆剛開始製作女裝時,生產的是每打十五元的低級品。總經理胡僑榮到處拜訪、拉關係,鍥而不捨的推銷,果然打動不少客戶,爭取到很多製作高一級產品的機會,嘉隆的技術水準也日漸提昇。
在一步步往上爬的過程中,嘉隆通常先以品質好、價錢便宜的低姿態招徠顧客;等腳步站穩了以後,再求合理的利潤。
早期嘉隆的信譽尚未建立,有一次好不容易爭取到美國 Limited Store 二千五百打的訂單,但客戶參觀工廠後覺得不滿意、不信任,打算取消訂單。嘉隆力爭,雙方討價還價,結果客戶答應打數減半。這是一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生意,嘉隆全力以赴,終於博得顧客的讚許。
四年前,嘉隆爭取到美國名牌 Lady Manhattan 的訂單,這又是一項嚴格的考驗,嘉隆也全力以赴,取得客戶的信賴。接著 Givenchy, Pierre Cardin 等世界名牌客戶也慕名前來訂購。
以目前情況來說,國內生產高級品的廠商畢竟還是少數,多數業者仍在生產中、低級品,原因是中低級品仍有相當的市場,也有相當的利潤可圖。

圖1.3.4.5:富有中國風味的愛門服飾,具有獨特的風格。(鐘永和/楊小萍)
強敵環伺,不自強難以圖存
不容忽視的是,在國際成衣市場上,我們的勁敵愈來愈多,除韓國、新加坡外,緊追不捨的還有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泰國……,如何在這場華衣美服的爭戰中,立於不敗之地?生產高級品,拋下低開發國家,提高市場競爭力,是條非走不可的路。
究竟何謂高級成衣?各種說法不一。嘉隆總經理胡僑榮認為,高級成衣是:不是專為特定對象製作在特殊場合穿著的,也並非以機器大量生產的衣服;而是少量、製作精緻、可供部份人在平常穿著,受流行趨勢影響,同時也能帶動流行的服裝。
也有業者認為,可從選料、配件、製作的嚴謹與否,商標的知名度、售價,客戶對產品的要求程度……,來認定是否為高級品。以國內目前標準而言,如果承製的是世界名牌,在美國百貨公司的售價,女襯衫每件美金六十元以上,一套西裝美金一百五十元以上,應可稱為高級品。但事實上這個價格,在美國只能算是中上級品。因此有人以為,所謂的高低級,實是一種相對的說法,製作高級品背後的含義,應是一連串不斷求進步的過程。

圖2.6:生活服飾帶有濃厚的原始或邊疆風味。
成衣廠分工極細
成衣廠不像裁縫店,一件衣服從頭至尾由一位師傅主控全局,而是種團隊工作,亦即從打版、剪裁、縫合、整燙到包裝,都是分工合作,每人僅負責一小部份,並採用機器代替大部份人工。如何妥為運用人力、物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且品質達到客戶要求的標準,以賺取更高的利潤,是每個成衣廠所關心的問題。
目前成衣廠採用許多機器,可節省人力、增加工作效率,例如裁布有裁剪機,開口袋有開袋機,貼襯布有壓襯機,新式縫紉機更裝有自動切線機……。但比起美、日等國成衣廠的自動化程度,仍然落後一大截。
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李慶生認為,我國工資日趨上漲,成衣業若想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力,極須進一步提高自動化。
成衣業不像一般工業,可整體一貫作業,固定生產一種產品。生產成衣須考慮季節性及流行性的變化,尤其女裝更是變化多端;而且產品愈高級,步驟愈複雜,產量也會相對降低。因此成衣業的自動化,不單是購買機器、汰舊換新的問題,更牽涉到技術、管理等層面,需要運用極高的智慧。

圖1.3.4.5:富有中國風味的愛門服飾,具有獨特的風格。(鐘永和/楊小萍)
成衣業也需注重軟體問題
有業者指出,國人常過於強調硬體建設,而忽略軟體的重要性。他認為,目前我國成衣界首先要解決的不是機器,而是管理問題。例如製作流程如何安排,才能使每個環節緊密配合、一氣呵成,這在成衣廠是門大學問。去年製作西服的嘉裕公司,特地花了新臺幣六百萬,向日本購買這方面的技術。
品質管制也是成衣生產過程重要的一環。
所謂品管,是以客戶的要求為標準。產品愈高級,品管愈嚴格。一位高級成衣工廠的品管師指出,品管最重要的是防範於未然。接到訂單,瞭解客戶的要求後,要先預見每個環節可能遭遇的問題(包括進料與製作),提醒員工注意。在製作過程中要隨時查驗,及早發現錯誤,馬上修正;如到最後驗收時才發現不符標準,就已經太晚了。
聯亞製衣業務經理洪舜智也認為,製作高級品必須比低級品更加小心,尤其在品管上,一點小地方也馬虎不得,例如接縫處要對得工整,每一寸內的針腳都有一定的數目;打扣眼和釘鈕釦也是一樣,多一針少一針都不行;所使用的主附料,例如布料、拉鍊、鈕釦……,事先要經過嚴密檢查再進貨,以確定品質合乎客戶的要求;最後,還必須嚴守交貨時間。

圖1.3.4.5:富有中國風味的愛門服飾,具有獨特的風格。(鐘永和/楊小萍)
知人善任,建立同仁共識
成衣廠和其他工廠一樣,老闆是否知人善任非常重要。許多經營者都表示,他們喜歡用有實務經驗、工作熱忱及能接受新觀念的人,至於學歷和年齡,則是次要因素。
以嘉隆為例,廠長杜美先是學徒出身的老師傅,但他卻曉得,成衣業要求發展,必須走高級路線。在工廠裡,他嚴格要求品質,剪、裁、縫、燙、裝,採分層負責,而且賞罰分明。嘉隆有今天的成績,他功不可沒。
如何建立員工共識,視生產高級品為一種榮譽,也非常重要。嘉裕總經理楊炳連指出,成衣升級不應只是幾位主管喊的口號,而應全體員工身體力行。
北新針織公司為了讓員工多吸收新的專業知識,常請有關專家來演講或座談,希望藉著同仁觀念的提昇,帶動公司的進步。
另一家廠商則經常選派員工出國考察市場,不僅派經理級的高階層主管,也派實際負責生產的組長。他們除了考察國外成衣業的營運實況,也到百貨公司去逛,比較自己的產品和香港、韓國的產品優劣何在,並見識一些更高級的產品。
一位業者鄭重指出,閉門造車、坐井觀天的時代已經過去,商場上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圖1.3.4.5:富有中國風味的愛門服飾,具有獨特的風格。(鐘永和/楊小萍)
人員管理大有學問
人員流動率大,是成衣業生產力無法提高的原因之一。不少員工有了實務經驗後,不是被高薪挖角,便是自立門戶。成衣廠到處林立,使作業員不愁沒有工作機會,因此動輒跳槽。
有些業者因此無心好好培植員工,也無意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術,往往都是夠用就算了。但有人認為不宜「因噎廢食」,並指出,公司本身未建立完善的制度、不注重研究發展、升遷管道狹窄,也是許多年輕人求去的原因。
北新針織公司八年前經過一次巨大的人事變動,近十位中高級員工同時離職,業務一度呈現危機。廠方經此劇變,痛定思痛,對公司制度做了一番全盤的檢討與改進。老闆決定,此後要多提拔年輕人,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子弟看待,盡量提供升遷機會,並送他們出國進修、參觀;凡是想進公司的人,則要通過考試,錄取者由基層做起,然後逐步擢升。三年來,北新出口金額在毛衣同業中一直佔第一位,並實行員工分紅認股的利益分享辦法,贏得北新人的認同。總經理陳達雄說:「我們學日本廠商的做法,希望做到:任何人進北新,就終生是北新的一員。」

圖2.6:生活服飾帶有濃厚的原始或邊疆風味。(鐘永和/楊小萍)
做好研究設計,自行開發新產品
除加強內部管理外,成衣業者也已注意到研究設計的問題。過去廠商接訂單,都是按客戶指定的布料、提供的款式生產;最近有些廠商已開始培養自己的設計師,開發新產品,希望能化被動為主動,提高他們在客戶心中的地位。
聯福公司的設計師范吉玉指出,在和客戶接觸中,以及分析他們提供的成衣樣本,可瞭解對方的品味,再據此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式樣。她說:「目前聯福的出口成衣中,有三分之一是自行設計的。」
大洋針織公司在設計上也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輔大織品服裝系畢業的楊素貞和美國人韓安瑞芬合作無間。
韓安瑞芬曾在美國的百貨公司、紡織廠做過事,也當過服裝設計師,對美國成衣市場相當瞭解。她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與同事溝通毫無困難,目前負責大洋的商品開發工作。
大洋針織公司和國內其他外銷成衣廠一樣,都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由於東西方人士對穿著的品味不同,中國服裝設計師自認很得意的作品,未必能被美國市場、進口商接受。因此楊素貞設計服裝時,經常和韓安瑞芬討論。

7.8:紡拓會設計中心設計的兩款輕便的少女外出服。(鐘永和/楊小萍)
先求配合世界潮流,再談建立民族風格
大洋不斷設計新樣本,並舉辦發表會,邀請外國客戶前來參觀,得到很好的迴響。韓安瑞芬得意地說:「大洋在客戶心目中已樹立很好的形象,已有愈來愈多的客戶,請我們代為設計。」
愈高級的成衣,愈需要設計,也愈受流行趨勢的影響,因此流行訊息的快速取得非常重要。韓安瑞芬每年都要到美國、歐洲或日本收集各種有關的資料,根據這些訊息,目前已設計出一九八四年的春裝及秋裝。
為協助國內成衣業者培養自身的設計能力,紡拓會於五年前設立紡織設計中心。設計師康秀美指出,外銷成衣的設計,必須符合世界潮流,不必急於創造自己的民族風格。設計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收集各地市場情報,加以消化整理,編成各種專業刊物及流行快報,提供業者參考。
廿多年來,我國外銷成衣業者由於銷售、設計能力不足,一直扮演「幕後英雄」的角色,替外國客戶生產,只能賺取少許工資,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商譽及銷售管道。但話說回來,若用自己品牌銷售,雖然附加價值高,但風險極大。展望成衣業的未來,業者間有不同的看法。

7.8:紡拓會設計中心設計的兩款輕便的少女外出服。
中級品訂單目前不必放棄
有業者認為,雖然目前有些外銷成衣廠已有自己的設計師,但仍在起步階段,市場、銷售人才也很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做幕後英雄並沒有什麼不好。只要不斷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並且就算是產製中級品,也絕對做好品管,完全符合客戶要求,這樣不僅不必擔心沒有訂單,還能主動選擇客戶。
但有業者認為,儘管設計和行銷人才短缺,使開拓銷售網及打品牌顯得十分吃力,但絕對是大家應該努力的方向。
據瞭解,不少廠商已開始點點滴滴地做各種準備工作,希望有一天能水到渠成,建立世界性的臺灣名牌。有的廠商正積極物色及培養行銷及設計人才;有的已在美國設立據點,收集商情,試圖自行在當地打開市場;有的經常派員出國考察、受訓……;紡拓會也常協助廠商在國外舉辦服裝展示會,希望能吸引客戶到國內採購成衣……。
在設計人才的培育上,國內大專院校雖設有相關科系,但到底起步較晚,學習環境較差,因此業者不妨選派有潛力的相關科系畢業生到國外學習;或和外國有才華但尚未成名的設計師合作,以提高設計能力。
至於行銷方面,業者認為,打品牌最好的方式,是先找一個重點市場,並請了解當地情況人士負責銷售實務。聯大製衣副總經理陳迪克則建議,運用紡拓會、外貿協會的力量,協助一些管理好、但營銷能力差的廠商,洽請大貿易商代為布好銷售網,據以銷出自己的品牌。

圖1.2:紡拓會設計中心設計的男女冬裝及色彩豔麗的春夏女毛衣。(鐘永和/楊小萍)
忙著搶配額,無暇用心改進營運
除設計、行銷能力有待加強外,我國外銷成衣界仍存在許多難題有待克服。配額的問題就很棘手。
近廿年來,美國、歐洲共同市場、加拿大等地,為保護本國紡織業,先後對我國的紡織品(包括成衣)設限,就是所謂的配額。配額可分基本配額和自由配額兩種,基本配額按廠商設限前出口實績核配,換句話說,設限後才成立的廠商則無基本配額;自由配額則由廠商憑訂單申請,統一比價,按單價高低順序分配,目的在鼓勵高價品出口。
多數設限國都允許我國配額數每年呈小幅度成長,加上每年總有廠商用不完而繳回,以及違規被沒收的配額,使得自由配額的數量愈來愈大。而無基本配額的新廠愈來愈多,自由配額遂成為搶手貨,因此有浮報單價,甚至買賣、偽造配額的情形發生。還有配額掮客的介入,使得產銷秩序大亂,對我國商譽也有不良影響。
一位業者說:「大家花了很多精力爭取配額,無法專心發展業務;投機份子太多,規規矩矩做生意的人反而吃虧。」
如何有效管理配額,無疑是當務之急。紡拓會秘書長趙諒公指出,目前經濟部正在研究修改配額管理辦法。希望新的辦法,能達到防止投機份子攪局,鼓勵業者作計畫產銷,並生產高價品,把市場分散到非設限地區……等目標。新辦法預計八月底公佈,明年開始實施。

圖1.2:紡拓會設計中心設計的男女冬裝及色彩豔麗的春夏女毛衣。(鐘永和/楊小萍)
宜淘汰小廠,以免劣幣驅逐良幣
除配額辦法應修正外,許多業者更呼籲政府仿照新加坡的做法,訂定設廠標準,以免成衣廠無限制的增加,彼此惡性競爭,削弱力量,阻礙成衣業的發展。
原料的供給則是另一個問題,成衣業在整個紡織業屬於下游工業,所需的布、紗需中、上游的紡織業者提供,但多數紡織業者缺少開發新產品的觀念,而且量少不做,產品品質不穩定,交貨也不准時……。因此,訂製高級品的客戶,多指定廠商採用進口布料。此事反映整個上、中、下游無法配合的毛病,遲緩了產業升級的腳步。
任何一種產業的升級、產銷秩序的建立與外銷網的拓展,都不是容易的事;成衣業在近年來發展過速,小廠數目過多,更是好比馱上了偌大包袱,邁步吃力。
然成衣業是推動紡織業發展的重要下游工業,它有必須發展興旺的重責大任。在國內業者中,不少有志氣、有遠見、懂方法的業者,已逐步打出了局面。我們因此相信,只要政府行政機關、學術研究單位與廠商、貿易商,都能以為大局著想的心態,彼此通力合作,並各自求進步、求發展,則渾沌的局面,必能在短期內釐清,使「夕陽工業」展現曙光。

3.7:今年流行「乞丐裝」,這是融合時尚與典雅而設計出的淑女裝。(鐘永和/楊小萍)

4:蕾絲花料表現出高雅、美麗的女人味,腰上並飾以咖啡色腰帶,顯得十分出色。(鐘永和/楊小萍)

圖5:兩款適合在晚宴穿著的小禮服。(鐘永和/楊小萍)

圖6:柔美優雅的花邊女衫。

3.7:今年流行「乞丐裝」,這是融合時尚與典雅而設計出的淑女裝。(鐘永和/楊小萍)

圖8:今年流行黑白兩色,這襲流行女衫十分搶眼。(鐘永和/楊小萍)

圖1:這家男士服裝專賣店銷售精美的襯衫、T恤、運動衫。(鐘永和/楊小萍)

圖2:設計中心經常設計新裝、舉辦展示會,希望帶動國內成衣業者重視設計的風氣。圖為設計師正在討論服裝配色的問題。(鐘永和/楊小萍)

圖3:設計中心設計的男士外出服。(鐘永和/楊小萍)

外銷成衣廠每年為國家賺取大筆外匯,圖為作業員正專注地埋首工作。(鐘永和/楊小萍)

整燙是成衣製作的最後一個步驟,可使成品筆挺美觀。(鐘永和/楊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