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際田徑邀請賽,九月一日在臺北市舉行,共有五大洲十三個國家兩百多位選手參加,掀起了空前的高潮。
中華民國田徑協會主辦的1978年國際田徑邀請賽,是我國體育史上空前的壯舉;當天在臺北體育場的比賽吸引了兩萬五千名以上的觀眾,這種盛況也是空前的。
為了配合這個高水準的比賽,主辦當局本身也有許多革新措施:
第一,是免去一切繁文縟節,沒有開幕式、也沒有閉幕式,更沒有任何人上臺致詞,直接就開始比賽。
第二,採用最新的電子計時設備,由發令槍帶動計時器,不需再由裁判按表計時,增加記錄的準確性。
第三,由熟悉國際田徑現況與田徑掌故的我國田徑女傑紀政,負責在場播音,帶領全場觀眾欣賞比賽的菁華。
第四,場內絕對禁止閒人進入,以免干擾比賽或阻擋觀眾的視野,連各報文字記者也不准進入場內。
比賽舉行的場地——臺北體育場,自然更經過細心的整理與維護,跑道內綠草如茵,紅色的人工跑道上畫上了清晰的白線,看臺四周各國旗幟隨風飄揚、構成了一幅壯麗悅人的圖畫。
前來參加比賽的田徑明星在賽前前往練習時,即已表示,場地很理想,跑道的彈性、硬度,也都令人滿意。
當天比賽從下午四點半進行到晚上九點,節目進行緊湊,中途沒有休息,所有的觀眾都寧可餓著肚子,也沒有半途離場。
行政院長孫運璿、立法院長倪文亞、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參軍長馮啟聰,以及全國體協理事長黎玉璽等,都曾到場參觀,並分別頒獎給各項比賽優勝的選手。
當天臺北市的天氣良好,清風徐吹,正是田徑比賽的好天氣。
首先登場的節目是撐竿跳高,立即把比賽帶入了高潮。世界紀錄保持人杜里直到五公尺才起跳,之前國內選手的表現也很精彩,當陳乃聰、許漢宗分別跳過四公尺四十,創下個人最佳紀錄時,觀眾們所報以的掌聲,並不亞於後來給杜里的。
比賽一項接著一項進行,項項競爭激烈,觀眾們坐在水泥看臺上,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實在盛情可感。
紀政對當天的會場秩序感到滿意,她認為觀眾們都很合作,她更為大家當時情緒的熱烈,與對這次比賽的支持而感欣慰。
比賽進行到六點左右,場內的夜間照明設備打開了,一時燈光如晝,更憑添了熱鬧的氣氛。
接著男子跳高比賽又掀起另一陣高潮,全場觀眾屏息觀賞美國好手費爾斯的表演。費爾斯的背向式跳法,每跳一次,就帶來一陣如雷的掌聲。
徑賽的情形也是一樣,一千五百公尺比賽每跑一圈,紀政就報出領先選手的名字,觀眾立刻鼓掌,替選手們打氣。
美國女將佩蒂潘相當受歡迎,她在三個鐘頭內連續參加三項比賽,結果三項都贏得了冠軍。佩蒂潘是主攻跨欄的,她的跨欄動作輕巧、優美,不僅令觀眾們大開眼界,國內選手也在一旁用心觀摩。
美籍跨欄好手摩斯也大受歡迎,他放棄百十公尺高欄,專心跑四百公尺中欄,果然輕易奪魁。他跑完後繞場一周,觀眾們一起高呼「摩斯!摩斯!」,大家給予他英雄式的熱愛。
杜里的撐竿跳跳出了五公尺卅,尚未跳出他最好的水準,但他的體格骨肉均勻,雙臂孔武有力,插竿的動作俐落漂亮,騰身而起在空中修正動作的本事,更是教人嘆服不已。
這是一次出售門票的比賽,觀眾的踴躍,足見大家對田徑運動的觀念已有重大的突破。門票售價全票一百元,半票五十元,不曾聽說有人嫌貴。這種觀念的改變實在也稱得上是一種進步。
賽會場中並出售秩序手冊,每冊廿元,場內觀眾幾乎人手一本,大家都贊同這個新的嘗試性的服務——藉此能對比賽的時間與比賽的全般情況有相當的瞭解。
我國選手中,大多數是第一次和國際間的熠熠紅星同場比賽,心情是興奮和緊張兼而有之。論實力,我們當然和國際上的一流選手有距離,但卻提供了最好的觀摩機會。國內選手們以客人們的表現作楷模,奮起直追,也創出了個人的最佳記錄。
增進國際友人對我國的認識,促進我國和各國體育圈的交流,當然也是這次邀請賽的重要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