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機會,接受東部一家休閒農場的委託,負責場內的宣傳拍照工作。該農場經過專家的指導,種植了許多馬纓丹、馬利筋(金鳳花)、仙丹花、馬兜鈴、繁星花、樟樹,作為蝴蝶的食草及蜜源植物,這些植物將吸引鳳蝶和樺斑蝶的駐留。每天清晨,看著群蝶飛舞的景象,著實讓人感覺愉悅與欣喜,於是興起了一個念頭--何不在家裡的頂樓花園也營造一個適合蝴蝶生長的生態呢?
剛好販賣食草和蜜源植物的苗圃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於是興沖沖開著車前往,在老闆的建議下,買回了十幾株馬利筋,再加上花園裡原來種植的樟樹、馬纓丹,心想應該可以營造一個適合蝴蝶生長的環境了吧。
一個星期以後,果然有一隻樺斑蝶翩翩飛舞,來到了我家的花園。隔日,又多了兩隻。從此,每天都有樺斑蝶光臨,在馬利筋小小的花叢間來回地吸吮花蜜。一段時日以後,在此邂逅的雌、雄樺斑蝶有了愛的結晶,米粒般的幼蟲們匍匐於枝幹上啃食著綠葉。在葉子漸漸減少而樺斑幼蟲漸漸長大的情景下,我感受到了生命成長的喜悅。
當幼蟲長到約4∼5公分,便尋找一隱密處,倒掛著慢慢地彎曲身體,在一陣痙攣式的扭動後,逐漸結為翠綠色的蛹,感覺得出來這是需要很大的力量的。
從翠蛹到化蝶,大概需要7∼15天,在即將化蝶前,翠綠的蛹隱約透見出黑色和橙色的色彩。由於化蝶的時間多在清晨,於是,我每天清早起床一定先到花園觀察,看看今天是否能夠觀賞到破蛹而出的精采畫面。
終於有一天,當大地剛從黑暗中甦醒,四周一片寧靜,初夏的朝陽照耀著沉睡中的花草,蛹內的身軀也開始蠕動著,樺斑蝶慢慢地破蛹探出頭來,緊接著翅膀、身軀都出來了。此時兩片翅膀還是合在一起,牠慢慢的走到枝葉上,適應一下新環境,並不時拍舞著翅膀,大約一、二十分鐘後,牠奮力拍打翅膀,迎向朝陽飛舞了起來,從此開始了樺斑蝶絢麗的一生。
每天早晨8至10點是賞蝶最好的時機,滿園飛舞的蝴蝶,為靜謐的花園帶來了生命的躍動,雌、雄樺斑蝶彼此追逐示好,在溫暖的陽光下交合,孕育小生命後,將卵產在枝幹或樹葉上;當卵孵化成比米粒還小的幼蟲後,從此小小的生命就必須在充滿天敵的大自然裡自己覓食求生存。
有一天,花園裡飛來了一隻長腳土蜂,發現了斑蝶幼蟲,便抓住一隻幼蟲啃食了起來;隔天早上又看到牠在花園裡搜尋,又有一隻幼蟲成了牠的早餐。樺斑蝶成長的過程充滿了重重危機,在雌蝶產卵後,就引來螞蟻的覬覦,幼蟲期間受到土蜂的威脅,成蛹後又招來麻雀的好奇啄食,雖然沒有成為麻雀的食物,卻因此胎死蛹中。
在我家的花園裡,由於只有十幾株馬利筋,因此,對於依賴它作為食草與蜜源的樺斑蝶並不充裕。數隻樺斑蝶產下的卵,除了受到天敵的誘捕外,能夠順利長大的幼蟲也必須有充沛的食物,擁有強健的體魄,才有體力化成蝴蝶。
幼蟲們不僅將所有馬利筋的葉子蠶食精光,連樹皮也不放過,面對著陸續孵化的幼蟲,食物的短缺更是嚴重。因此,有些幼蟲在發育不全的情況下雖然勉強結蛹,但由於體質羸弱終至早夭,無緣在陽光下飛舞。
原本抱著實驗與好奇的心態,想營造一個蝴蝶花園,不料卻目睹了一場大自然生存的殘酷競爭。雖然提供了一個吸引蝴蝶前來的環境,但對於牠們的後代繁衍卻是我無能為力的,因此這場蝴蝶夢也隨著秋天的到來,劃下了休止符。
我開始思索這次育蝶行動是否恰當?來不及長大的幼蟲宛如被我遺棄的嬰兒,我的心裡昇起了一絲罪惡感。今後如果我要賞蝶,我想,我寧願到野外尋找蝴蝶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