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文建會推動文藝季、地方國際展演多年來,收到怎樣的成果?
答:由文建會提供資源的藝術季等活動主要有兩項:
一是自全國性的「文藝季」,依照不同縣市的特色訂定主題,例如白河蓮花季、旗山香蕉節、竹山竹藝節、玉田弄獅等。藉著每年在不同縣市、鄉鎮舉辦大型的event活動,一段時間過後,每一個鄉鎮都將被文化活動所帶動,因此雖然名為「全國」,其實是以鄉鎮為中心來思考的。
二是自民國86年開始辦理的「縣市小型國際藝術展演」,希望以一個縣市做為整體,培養地方辦理「國際性」活動的能力,提供國際交流機會,兩者定位不同,但同樣成果豐碩。
10年前剛開始推動地方國際展演時,多數鄉鎮都沒有經驗,甚至連大型活動也沒辦理過。當初很多人都認為,地方既沒經驗也沒有人才,不可能有舉辦國際活動的能力,現在看來,這個擔心是多餘的。
問:文建會與地方縣市的合作模式如何?
答:早年時,文建會居於主導地位,給予補助金額往往上千萬,目前每個縣市的補助金額大概都只有二、三百萬,甚至更少。
在我擔任副主委時期,文建會對於活動的文化性、環保觀、活動品質與國際交流意義有所約束;目前地位已經互換,一切由地方主導,也因而在企劃、製作上,似乎無法符合文建會當初的期待,有的主題不那麼具有文化性,偏離了文化展演的主軸,似乎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例如屏東黑鮪魚季、台南糖果節。
有的將活動交由經紀公司代辦,往往無法培養地方人才。很多地方的新興節慶不斷替換主題,沒有營造持續的印象,自然也無法形成號召力。
當然,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些計畫還是成功的。現在每一個縣市都如此蓬勃地舉辦文化節慶,這也變成地方行銷、建立縣市長聲望的不二法門。有時候,我不免開玩笑地說,現在地方首長要進入中央,都要仰賴文化節慶作為敲門磚。
問:未來文建會鼓勵的方向是否將有所調整?舉辦這麼多國際展演活動,真的達到國際交流目標了嗎?
答:許多國際展演並不紮實,並非一個有機的互動。地方政府往往只是請了一些外國團隊來表演而已,團隊除了表演就是住在飯店裡,不像宜蘭童玩節還會讓縣民來招待外國團隊,也會帶著外國團隊親近地方社區文化,這才有真正的交流。
未來文建會將把重心轉回啟動全國性活動表演上。例如5月的高雄衛武營《2005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匯聚音樂舞蹈、當代戲劇、傳統戲劇等全國精銳團體,創下三天兩夜不打烊的接力賽演出記錄,這一個破天荒的大型藝術展演活動,我們也在觀察成果如何。
台灣是有舉辦國際藝術展演的條件,但都需要持續累積,像法國亞維儂、英國愛丁堡藝術季都有半世紀的歷史了。只是地方縣市一時還無法達到那樣的國際性格或表演品質,所以只能靠文建會來推動。
問:現在節慶活動如此蓬勃,與過去主委推動的「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是否相通或有差異?
答:是有些差異的。產業文化化,並不是光藉著地方產業來辦活動,而是要珍視這個產業所寓含的文化意義、美學體驗,例如白河蓮花季,並不只在賣蓮花,吃蓮子大餐,而是提供賞蓮的美學,飲蓮花茶的意境,包括大家來畫蓮、吟詠蓮花詩詞,或是以藕粉來上釉,燒出獨樹一格的陶器等等。甚至培育出一群對「蓮花文化」有心的文史工作者,鼓勵大家承租農田來種荷花,細心守護這一個文化景觀,一路往這個方向走下去,才叫產業文化化。
問:目前看來,台灣幾乎快要變成一個節慶之島,不論中央或地方都熱中舉辦活動,如此會不會淪為一種消耗式的浪費?
答:節慶活動會如此蓬勃,說明這是一個時代趨勢,昭告了「文化消費時代」的來臨,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好的,當人們的生活以文化為訴求時,這對文化、創意的發展都有很大助益。
包括傳統的民俗宗教節慶活動,如媽祖進香、鹽水蜂炮也都在轉變中,現代人參加鹽水蜂炮是在追求刺激好玩,而非宗教性的消災祈福。這樣追求體驗與感覺的特殊景觀,也是後現代的一種特質。
然而,文建會要著眼的是文化基礎性的提昇工作,而非消費性的產業推動。現在地方舉辦活動,往往以人數為目標,一味討好觀眾,但文化發展的目標不是投觀眾所好,而是要「提升」參與者,改變他的所好,不一定得強調參觀人數多寡或產值高低。
問:以人類學專家眼光來看,您覺得現代這種以節慶為名的活動產業,能達到節慶那種身心靈上的超越嗎?
答:現代生活型態多元,新興節慶可以說已經取代傳統節慶了,現代節慶達到「抒解」的功能。在一個以活動為主的文化時代,大家都需要的是利用週休enjoy在其中,這是一種Life Style。因此,活動的意義是多元複合的,你同時去學習、觀光、探險,去尋找一個刺激,去體驗一個與平日生活完全不同的景觀。
問:對於節慶化的台灣,您的理想如何?
答:以產業為主的節慶活動,還是要抓緊當地的文化,透過活動讓別人認識你。畢竟那個活動的品質形象就代表當地的性格、形象,也是一種地方的圖像。活動辦得越精緻細膩,越能凝聚地方的認同與驕傲。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要想的長遠一點,不能急就章,追求曇花一現的數據。
如果每一個地方都有足以識別的特色,每個小鎮都有好多人投入一起創造,那就可以畫出一張很漂亮的台灣地圖,不是只有地名的那種地圖,而是在台南白河標出蓮花,在蘇澳白米畫隻木屐,在彰化畫出花卉。
那樣一張漂亮的「文化地圖」,就是我心中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