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魯國的閔損,字子騫,大約生於魯景王九年(西元前五三六年),是孔子的學生之一。
閔子騫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再娶的後母生了兩個弟弟。後母偏愛自己生的兒子,給他們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真是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是對於非己所出的閔子騫,卻不僅沒有一點關愛之心,而且相當苛待,不但家務事都叫他做,父親不在家時,更只給他吃剩菜、剩飯,並讓他穿粗衣舊裳。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凍,後母特別為兩位弟弟縫製保暖的棉襖,其中塞滿了上等絲棉,穿在身上又輕又暖;她也給閔子騫縫了一件棉襖,襯的卻是虛有其表、既不擋風也不保暖的蘆花。閔子騫在北風呼嘯、雪片紛飛的冬天,經常得在外幹活,身上穿著根本不保暖的蘆花襖,冷得渾身發抖,嘴唇也因此凍得發紫。
看著閔子騫長大的鄰居,見他被後母這般虐待,都為他不平,常鼓勵他反抗後母不合理的待遇;有的鄰人甚至要閔子騫將後母虐待他的事告訴父親,讓父親為他主持公道。
閔子騫每次都是微笑不語,不僅不抱怨,也不大願意聽鄰人派後母的不是。並且他為了不讓在外地為生計奔波的父親擔心,也一直沒有告訴父親,每天都順服地將後母交待的工作一一完成。
有一天,父親從外地回來了,他想駕車出門辦點事。由於車上載了不少東西,天氣又那樣寒冷,拉車的驢子久久沒有拖動,父親便叫閔子騫在車後幫忙推一下。由於天氣實在太冷,閔子騫身上的衣服單薄,他又經常處於半饑餓狀態,饑寒交迫下,閔子騫使不出力氣來,但他仍然拚命地推,終於支持不住而昏倒。父親急忙把他抱進屋子,見他臉色蒼白、嘴唇發紫,這才知道兒子平時吃不飽、穿不暖,受盡後母的虐待。
閔子騫的父親非常生氣,立刻要將後母趕出家門。後母要被趕走了,兩個弟弟和後母害怕得哭成一團。善良的閔子騫心中不忍,便跪著向父親求情說:「爸爸,請您原諒媽媽,別把媽媽趕走。媽媽在我們家,只有我一人受到冷落;要是媽媽走了,二個弟弟也會因失去媽媽的照顧而沒有好日子過。爸爸,看在弟弟年幼需要照顧的份上,您讓媽媽留下來吧!」
經過閔子騫一再的懇求,父親終於改變主意,讓後母留下來。後母見閔子騫雖然年幼,卻有這樣寬大的胸襟,既慚愧又感激,從此態度大變,再也不厚此薄彼了。
孔子曾稱讚閔子騫的孝行說:「閔子騫友愛弟弟,又能不聽信別人的挑撥,以寬闊的胸襟去包容和孝順母親,真是個孝友雙全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