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九月在台北召開第一屆「民主太平洋大會」,並確立以民主、和平及繁榮為太平洋區域發展的共同價值後,今年的大會更進一步,以「海洋•科技•人文」三位一體的「藍色文明」為關注焦點,在三天的議程中,廣泛就與會各國的民主實踐經驗,區域安全機制、太平洋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以及區域內的產經與科技發展做研討。
在開幕典禮上,副總統呂秀蓮以大會主人的身份致詞時指出,太平洋是地球最大及最深的海洋,覆蓋了三分之一的地表面積,幾乎佔了全球海洋總面積的一半,並擁有全球三分之二的漁貨量。綜觀太平洋沿岸,有三十多個國家、二十多億人口,並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經濟實力,因此太平洋的禍福安危,攸關全世界的和平穩定及繁榮發展,太平洋已成為人類最重要的生命磁場。
呂副總統表示,二十一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也是如廣闊海洋般的「柔性國力」展現的世紀。長久以來,剛性的軍事侵略和經濟霸權思想主宰了人類的宿命和歷史發展,幾度幾乎毀滅了世界,因此她特別提出本乎合作分享精神,創造多贏多元、共生共榮的「柔性新思維」,將太平洋經營為永續發展的柔性海洋。
呂副總統同時指出,在全球區域整合蔚為風潮的今日,各大洲的區域組織已陸續成形,除了已有完整政經體制的歐洲聯盟(EU)外,包括美洲國家組織(OAS)、中美洲共同體(SICA)、東南亞國協(ASEAN)及非洲聯盟(AU)等亦已逐漸確立,然而,號稱人類文明起源的亞洲卻始終未能有效整合,實為一大憾事。
究其原因,目前亞洲三十九個國家中,仍有十五國尚未實施民主制度:其國家領導人並不是經由公民普選產生、軍隊尚未國家化、人權紀錄普遍不佳,以及欠缺法治基礎及政黨政治等。此外,全世界現存的五個共產政權中,有四個──中國、北韓、越南及寮國──位於亞洲。有鑑於此,本次大會希望藉著環太平洋民主國家的結盟,將柔性力量推廣出去,將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深植在每位亞太公民心中。
陳總統在致詞時亦指出,西元二○○四年,可以稱為太平洋新興民主的一個重要的轉型時刻,在太平洋西岸,南韓、台灣、日本、菲律賓及印尼等國家均在今年舉行總統或國會大選;而在太平洋東岸,除了中華民國友邦薩爾瓦多、巴拿馬及多明尼加都產生新的領導人外,美國也將於年底進行總統大選。這一連串進程,正驗證著相關政府是否能「深化民主,堅持改革」,以獲得人民力量的支持。
陳總統表示,儘管台灣是太平洋新興民主國家中的良好示範,但在對岸中國政府的打壓與阻撓下,卻長期被排拒在聯合國體系之外,並遭到日益嚴重的武力恫嚇。尤其中國目前正企圖推動所謂的「統一法」,以取得可以武力犯台的法源基礎,這不僅威脅台灣的安全與繁榮,更是環太平洋民主國家應該共同正視的議題。
對於台灣目前的艱困處境,此次與會的薩爾瓦多新總統薩卡、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貝蒂威廉斯,及日本民主黨眾議員牧野聖修等多人均予以聲援;對於台灣希望藉「民主太平洋聯盟」的籌組,作為參與國際事務的施力點,並和各會員體代表們建立「價值同盟」、「安全同盟」與「經濟同盟」,與會人士亦一致表示支持。明年此時,當「民主太平洋聯盟」正式成立時,太平洋的藍色新世紀也將展開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