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全民矚目的經濟發展會議全體會議終於在二十四日正式登場。首先亮相的產業組與投資組不負眾望,達成了二一四項共識。
產業組部分,重要的共識包括:發給大陸與海外科技人才五年或更長停留與不限次簽證、放寬公司舉債與資金借貸、員工股票分紅可適用一定條件的外國子公司等。
勞工制度大鬆綁
投資組的重要決議則包括:創投基金管理公司可上市上櫃、工業區租售價格比照科學園區、及建立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使審查流程時限明確化等。不過反對核四公投以免影響投資信心、及允許四大基金投資創投等部分分組共識,則在最後全體委員會議中遭到推翻。
二十五日,就業組會前幾經反覆修正,最後通過攸關數百萬勞工權益的退休金制度,改為可攜帶式「附加年金制」與「個人帳戶制」的雙軌制。另外通過修改勞動三法、失業保險單獨立法、制訂大量解雇保護法、修法放寬工時規定、女性勞動保護條款鬆綁等五十三項共同意見。
備受場外抗議勞工矚目的外勞政策方面,不因外勞工資過高而廢除基本工資,而將以可扣除食宿費用來達到薪資合理化。在工時上,放寬目前的兩週變形規定,新增八週彈性及一年彈性工時規定。女性不分行業年齡,加班時數放寬與男性相同的每天三小時,每月最高四十六小時。
其實,勞退金制度的改革,早在民國八十年起勞委會就積極推動,這次經發會及產官學界人士臨門一腳,促成勞退制度改革。然而,目前的雙軌制依舊缺乏政府財力作為後盾,輿論質疑,是否將導致勞退基金財務出現危機,退休制度垮台的風險。
終結戒急用忍時代
二十六日上午,被譽為「重案組」的兩岸組,在野黨鎖定「九二共識」進行最後攻防,民進黨揚言反制。唯恐破壞兩岸組好不容易取得的共識,總統府全面進行疏通,最後以包裹表決方式達成三十六項共識,包括:儘速凝聚朝野共識、化解九二共識的分歧、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定位兩岸關係、儘速與大陸方面協商三通。
具體內容包括:大陸投資政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宣示「戒急用忍」時代的結束,未來將定期放寬大陸投資產業及產品項目。在投資金額上,放寬上市、上櫃公司赴大陸投資累計金額上限,五千萬美元以上個案,建立專案審查機制。
有關加入WTO與兩岸「三通」的進程,大會決議,將開放兩岸直接貿易及通郵、通訊等業務,並擴大大陸物品進口。至於需要整體規劃的兩岸通航,在兩岸簽署協議之前,將擴大境外轉運中心的功能,開放貨品通關入境,使兩岸貨物可直接流通。
減稅案延長賽
而在行政官員與工商人士角力的財金組,由於將使政府一年減少九百五十億左右的稅收,企業界人士關切的「土地增值稅兩年內減半」、「停徵證交稅一年」與「提供政府舉債上限」,因遭學者反對,認為將更快造成經濟泡沫化,而企業龍頭王永慶亦不表贊同,故依然只列「多數意見」而未達成共識。
原本陳水扁總統與立法院長王金平討論決定由經發會五位副主委在總結報告中重新翻案,卻又在最後一日緊急煞車喊停。八月廿九日,行政院為了展現誠意,裁示通過土增稅減半徵收兩年,並將送交立法院審議。
綜觀經發會的共識,雖非立即挽救台灣經濟的救命仙丹,但已是朝野策士所能凝聚的最大智慧與共識,並被輿論認為是扁政府上台以來打得最漂亮的一場戰役。讓面臨瓶頸的產業發展、投資困境、經貿政策及財金問題浮現改革曙光。
為了徹底落實經發會共識,陳水扁總統於閉幕致詞時,要求行政部門必須在兩週內就共同意見提出施行計畫與進度。立法院長王金平也允諾加開院會專責處理經發會結論。
在野三黨也紛紛提出在經發會後召開「黨政協商會議」,在這場全民挽救經濟戰中,誰也不想缺席。對於與會者捐棄成見,相忍為國,縱使如九二共識或減稅等相左意見,亦能透過溝通化解,獲致折衷結論,議事氣氛與過去一年來的對立、內鬥迥然大異,贏得輿論普遍的肯定與讚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期盼朝野這樣誠意完成的會議討論,能在會後繼續攜手合作,台灣才有可能掌握與國際經貿主流接軌的契機,終結台灣經濟繼續沈淪的危機,走上經改大業的坦途。
p.044
攸關台灣經濟起死回生關鍵的經發會圓滿落幕,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左起)與五位副主委辜振甫、張俊雄、王金平、蕭萬長、王永慶在聯合記者會上鼓掌慶祝成果。(中國時報王遠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