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裡,我常有機會往返在泰緬邊境的難民營與偏遠山區之間,也曾到訪過接鄰的寮國與柬埔寨,親眼目睹中南半島土地上人們的貧窮與困苦。心想雖然台灣社會似乎總充斥著許多混亂現象,但她始終都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所在,更何況當與這些國家比較起來時,更覺得生活在台灣真的是非常幸福與美好的事情。
二○○三年一月七日,從台北飛往曼谷的班機把我從熟悉的城市載往一個陌生的國度,我將在泰緬邊境上展開為期一年、擔任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aipei Overseas Peace Services,簡稱TOPS)志工的生活。
很多朋友常問我,為什麼會想當海外志工呢?
乍聽「海外志工」,似乎馬上可以讓人在腦海中充滿許多異國風情的豐富想像。換句話說,聽起來像是那種讓人可以理直氣壯地不務正業,將所有煩人的俗塵世事全都拋開腦後,隻身前往未知神秘的異鄉國度尋找獨特生命經驗,並能夠擁有神聖光環的一份工作。
其實當我前往英國專攻社會發展研究所課程不久後,我便已決定畢業後一定要到低度發展國家去看看,心裡始終有個聲音:這是一門自我設定的必修實習課程。所以回台後,便設法四處尋找到海外從事援助發展工作的機會,剛巧碰上了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在甄選志工,並且順利通過了甄試。老實說,我常覺得自己真是個幸運兒,始終都能有機會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當然更要感謝爸媽對於這個小兒子的諒解與支持。
出發前,老媽還問我,如果真的想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在台灣也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非得要去海外呢?我的回答是:沒錯,在台灣我一樣有機會可以做想做的事,不過,由於我曾去國外學了「發展研究」,加上具備外語能力,其實是比其他人更適合到海外NGO去工作的。
TOPS自一九九六年起,在泰緬邊境提供難民營與偏遠鄉村教育服務計畫。如今更在三座克倫族難民營提供三千餘名幼童的學前教育及營養補給,同時經營八所村落小學並提供基礎教育與社區發展工作。我則是以來自台灣的志工身分,儘量參與各項服務計畫的執行,並透過田野觀察來學習援助發展工作。
如今,一年的實習結束了。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來分享這一年來擔任海外志工的一些經驗與想法。
1、接觸異文化的態度
要先做好心理準備,保持對任何人事物的高度興趣,並勇於嘗試與樂於接受。簡單地說就是,人家吃什麼就跟著人家吃什麼;喝什麼就跟著喝什麼;時常得提醒自己,文化沒有優劣之分,有的只是不一樣罷了。學習尊重與接受異文化的態度是一門重要的課程。
2、學習當地語言
如果能學會使用當地語言,不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都有相當大幫助。還好泰語剛巧和中文都是聲調語言,如果本來就會說「福佬語」(河洛語),學起泰文來算是不太困難的。泰語是地主國語言,同時也是官方用語,但真正的田野工作語言卻是克倫語。在台灣我很少參加里民大會,在這裡倒是已經參加過不少次的村民大會了,常常只好自己想辦法神遊再加上一些想像力,因為不希望工作人員為了幫我翻譯而耽誤工作,所以常是等到會議結束後再發問。
3、與當地工作人員的夥伴關係
我始終都把自己是個志工的身分記得牢牢的,所以儘量不去逾越本分或干涉其他同事的工作,即使他們一直很自然地把我看待成上司。其實他們對於工作業務或地方事務等都比我瞭解許多,且他們都是能夠使用克倫語、泰語和英語的優秀人才,我自然得要常向他們請教。與當地工作人員建立起夥伴與信任關係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他們將是海外志工能不能真正進入田野村落與適應當地生活的關鍵。
4、與自己的獨處
如果你不是一個很喜歡主動認識新朋友的人,或者你沒有能夠享受獨處的個性,那老實說,在海外生活是會很辛苦的。其實TOPS辦公室所在的小鎮,各項生活機能都相當便利,倒也沒有如住在茅草屋般的與世隔絕。但我覺得「與自己獨處」這個課題,無論是身處台北、邊境小鎮,或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必須是自己去面對、處理的。儘量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絕對是個好方法,並且還可以透過他們,更快地熟悉當地文化。
5、對於自我的期許
個人對於志願服務工作使命感的養成與具備是絕對必要的。也就是說,浪漫情懷的程度雖因人而異,但就是因為愛做夢,才會相信真有世界大同的一天,且也正是抱持著樂觀的態度,才有可能讓你在錢少事多離家又很遙遠的海外待下來。不過同時,對於海外援助發展工作的理性思考也是必要的,否則很容易成了不但不能幫忙、反而還給當地社區添麻煩的人。
在這一年裡,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與指導,尤其是領隊良恕姐對於我生活上的照顧及工作上的指導,使我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生活,並且學習到許多海外援助發展的經驗。更要感謝那些可愛又可敬的TOPS當地員工,他們總是把我當做家庭成員一份子般和善對待,讓我即使遠在泰緬邊境,仍然時時可以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溫暖。
雖然一年的海外志工實習轉眼結束了,但還不是海外志工生涯的落幕。自己深信行囊滿載而歸的我,將在海外援助發展工作這條路上,繼續與好友們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