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傳統剪紙藝術的特性
她的剪刀從此沒有停下過。回到國內後,孫步霏不但剪得更多,更好,而且剪紙更成了家人休閒時的共同雅好。
「我先生是公務員,公餘之暇,也喜歡陪我剪剪貼貼,替我出主意。像這次展出的作品,就有不少是出自他的構想。還有幾幅山水,是我們合剪的。」
許多人對孫步霏富立體感的剪紙作品,很感好奇。因為一般傳統剪紙,多屬平面構圖,而孫步霏的作品,尤其是幾幅貓狗,看上去毛絨絨的,生動極了。她表示:「立體感是我的一個嘗試。其實也不難,主要是貼的功夫:不完全貼死,有些地方也可以重疊或垂下,這樣小動物身上的毛,就會顯得蓬蓬鬆鬆、有層次感了。」
因為作品中的立體感和新穎的構圖,許多人認為她的剪紙突破傳統,顯得「中西合璧」,別具一格。但孫步霏強調她的作品絕對保存了傳統剪紙中「剪」和「連」的特性:「現在有許多人在製作剪紙時,與刻刀並用;但我完全承襲傳統,一律用剪刀完成。因為刻刀的刀痕較硬,沒有剪刀剪的柔美。此外,我的作品,每個圖樣、每根線條都完全連接,絕不中斷或補綴。像這些小貓、小狗,每一隻都可以拎起來呢!」
剪紙情趣樂無窮
孫步霏的作品在省立博物館展出時,有人忍不住動手想撫摸鏡框裏的貓咪,可見她剪紙技巧的生動傳神。展覽結束後,更吸引了許多婦女、學生慕名求教。盛情難卻之下,她收了十幾個學生,打算將自己十餘年來的剪紙心得傳授給她們。
很多人喜愛這種精緻、典雅的傳統民間藝術;但也有人以為自己不會畫,定難學成,以至裹足不前。孫步霏認為,怡情養性、調劑生活,要比剪出精美的佳作更重要。她希望有更多的婦女朋友能享受這項樂趣,她說:「不論家庭主婦、職業婦女或學生,能善用閒暇,利用廢紙來學剪紙,不但培養耐性、細心,增加生活情趣,還可在無形中保存、發揚傳統藝術,是一舉數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