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蓀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佔地七千四百卅四公頃,地勢很高,面積亦相當廣闊。林場境內,又有樁谷溪、東峰溪和關刀溪蜿蜒流過,使得此地不但有山林之勝,也兼具溪谷之美。
此地系甲種山地保護區,又一直是學術研究單位,加上地勢高、交通不便,走訪不易,因此保留了完整的原始生態。它像一塊深山中的璞玉,自然散發著原始的純美。
一直擔負著實驗林的任務
這片蒼鬱的山林,早在日據時代便被劃為林場。幾十年來,它的轄主雖曾數度更迭,但卻一直默默肩負著教育、研究的使命,以大自然的資源,向莘莘學子講授森林世界的奧秘。日據時代,此地先後為東京帝大和北海道帝大的實驗林場;光復後,此地由我政府接收,隸屬林務局;民國卅八年又移交給中興大學的前身——省立農學院,仍作為實驗、研究、教學之用,當時稱作「能高林場」;直到民國五十六年,為紀念巡視林場而殉職的前中興大學校長湯惠蓀,才正式定名為「惠蓀林場」。
除了興大農學院師生在此作生態、造林、保育、管理……的實驗研究外,中興大學各系的學生也可申請入山遊憩。到過惠蓀的人,無不欣喜於此地的自然、純美與林相萬千,惠蓀的名氣就此逐漸傳開,不斷有人建議它應像溪頭一樣,開放為森林遊樂區,使更多人有機會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圖2.3:粗大的樹幹上常攀爬著藤蔓植物,每株樹幹於是自成景觀。(鄭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