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有商客雲集、人聲鼎沸的傳統趕集,也有阡陌數里、清新碧綠的水田。有整年難得休假的太陽,也有「肚」量狹小而常泛濫的溪流。有翱翔藍天的精密軍機,也有在馬路上漫步的傳統牛車。
最令人難忘的,還是人人辛勤工作,步調卻自然從容的那份小鎮風味。
午後的陽光兜頭潑灑下來,安靜的街道散發著高溫,這正是閉門家中、享受午睡的最佳時刻。
但是今天在熾熱的空氣裡,還有一絲興奮不安在攪動著。
滿載貨物的小卡車、小貨車,從省公路、高速公路下來,一輛輛不約而同地駛到此處,在路旁停下。
從車上下來的人,拿出網眼細密的帳子,熟練地搭起透氣又遮陽的棚子。
一盆盆花草被搬下貨車,擺滿整個帳棚。長方形的棚子裡,只剩下中間一條狹長的走道供人進出,其他地方都給或擱地上、或置架上、或掛鉤上的盆栽植物佔滿了。
很快地,整條街入眼盡是綠葉紅花,趕集的先頭部隊——花市攤販,已攻下一城。
圖2:搭起帳棚,好做買賣。
每年趕集三次,「籮筐會」盛名遠播
這是岡山今年第三次籮筐會的前一天。
趕集,本是農業社會中,鄉民購買、販賣特別或耐久物品的方式,各地交通往來方便處,都會自然形成定期市集。
以本地而言,現在這類活動已逐漸消逝,只剩下北部林口的「市仔」和南部岡山的「籮筐會」。但在現代人的懷舊心情下,其盛況更勝以往。
比起林口每月初一、十五的兩次「市仔」,岡山一年只有三次趕集,格外顯得珍貴。每次攤位因此多達1,500至2,000個,熱鬧得讓人疑惑這是攤販的「朝聖地」。
每年媽祖誕辰(農曆三月廿三)、中秋前夕(八月十四)、義民節(九月十五),是岡山趕集的日子。
關於義民節和籮筐會名稱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其中最悲壯的一則,竟令人聯想到端午包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之事。
三百年前,在鄭成功之子鄭經治台時期,有位千總(姓名不詳)帶兵駐守岡山地區。當時盜賊四起,為害甚烈,千總一一征剿,掃除殆盡,並把被俘的盜賊梟首示眾,人人稱快。
圖3:千奇百怪的草藥攤,佔據市集的一角。(鐘永和)
悲壯的義民節傳說,是趕集緣起
有一年的九月十五,岡山的兵卒有部分被借調到台南安平,千總只率百餘人守岡山。
懷恨在心的餘寇,探知此一消息,便糾合諸盜,乘夜前來尋仇。苦戰一整夜,由於兵少又無救援,千總壯烈成仁。又因為當時渡海來台者皆為「義不帝清」的民眾,所以後人尊此千總為「義民爺」。
同時對抗盜賊來犯的,還有一批老百姓,他們削竹為竿,埋伏在竹林草叢裡,突襲賊寇。然而武器簡陋,抵不過兇蠻的賊人,以致傷亡慘重。為紀念此事,後世子孫每逢九月十五都到他們遇害的舊戰場憑弔,據說其址即為今日岡山鎮中心的中山公園。
憑弔之餘,有人就地砍下竹子,帶回去編製器皿,隨身攜帶,以示不忘。後來當地就逐漸演變為竹器的市集。
「籮筐會」便意指早期市集所販賣的,都是竹編的簍、筐、籃等。
直到今天,岡山籮筐會仍以販售各式竹器、農具、漁網等富傳統風味的貨品著名。
在岡山鎮最寬的中華路上,頭一天晚上,兩邊已各擺好一排攤位;趕集當日,路當中又擺上兩排攤位,只空出兩人並肩而過的走道。
沿路走逛,平日逛夜市所看得到的貨品,此地都有。
走到中華路和民族路交口處的大圓環,原本規規矩矩的攤位突然散成一片,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一個接著一個,搶著冒出頭來,似在爭取顧客的青睞。
圖1:名副其實的「籮筐會」。(鐘永和)
竹器、草藥、農具,最有鄉土味
在圓環的一角,淡黃色的竹製品放了一地,有:竹畚箕、蒸籠、竹凳、竹梯、火籠、籮筐、漏杓、漁簍、手籃……。這些古雅實用的器具旁邊,也放了許多迷你尺寸的小竹簍、竹籃……,是拙樸可愛的裝飾品。
這些竹器攤位的主人多來自台南關廟——出名的竹、藤製品產地。一位老闆說,平常他們都把貨批到台北出售,只有岡山趕集時,才南下襬攤位。
在圓環另一角,卻是一攤奇形怪狀(像枯樹根、萎樹枝、黑泥球之類)的東西,圍觀的人不多,但一個個都很專心。原來這是草藥攤子。
賣草藥者多為單槍匹馬(騎摩托車),把自己所採或種的藥草,從鄉間載來。外行人不明所以的各式草根、樹皮、莖、葉之類的藥材,自有識貨者上門選購。
不遠處,是鄉土味最濃的農、漁具攤子。不管買或賣的人,都是中年以上的莊稼漢或打漁郎。他們多半戴著斗笠,穿著寬鬆的衣衫,伸出黝黑而筋骨結實的手臂,撫摸比較貨色。
犁、耙、鐮刀躺在地上,漁網、麻繩堆了好幾落,更特別的是一副副結實的竹製牛軛。這些物品,很多都市人端詳半天,也看不出所以然來;但這是農、漁人吃飯的傢伙,難怪他們挑選時那樣仔細又內行。
圖2:我這兒賣的是小孩喜歡的布袋戲偶。(鐘永和)
竹製牛軛,獨具功夫
岡山一帶農村里的鐵牛和小貨車固然不少,牛車亦仍然可見。拉車的黃牛所頂的軛,要比水牛犁田所用的軛更粗大。
賣牛軛的老先生說,做牛軛要用節距短、肉厚、質硬的刺竹。在竹株剛冒出筍頭時,便仔細挑選腹圍粗細適中的,拿根繩子套住筍尖,另一頭綁在母竹上,每天絞緊一點,竹子漸漸就彎向一邊生長;待生長到相當程度,再往反方向繫繩,竹子慢慢就長成弧形了。
這個階段的工作需要耐心和技巧,否則竹子很容易斷裂,或彎度不對、形狀扭曲。如果一切無恙,就可把已具牛軛雛型的竹子砍下,經過浸泡,修平竹節,兩頭鑲入小木楔,便可拿出來賣了。
圖3.~6:最吸引人的還是這些別具風味的攤位——草席、竹凳、麻繩、茶壺。(鐘永和)
人太多,生意反而不好做
整個白天太陽都在製造熾熱的氣氛,人群愈聚愈多,到傍晚時更進入高潮。
一盞盞燈泡亮起,麥克風統統出籠,叫賣聲融成一團喧囂,完全聽不清各自在喊些什麼。進行任何交易,老闆和顧客都得把臉湊近,大聲吼著問答。
白天東張西望、緩緩漫步的閒情,已被只能從人縫中覷著攤位,不由自主地順著人潮小步移動的情勢所取代。
由於人太多,只見大家往前走,簡直無法駐足品評、選購,看來成交的生意也不多。
從彰化田尾來的盆景商說:「晚上人太多了,生意反而不好做。有時跑一趟,連汽油錢都不夠。」可是他還是每次趕集都來,「已經成了習慣嘛!好歹來湊個熱鬧。」
現代交通方便、物資豐裕,平時要買什麼都不難,所以對趕集的物品多半不會有特別的興趣和需要;但是又習慣或著迷於趕集的氣氛,故仍然要來捧個場、湊個興。不過,一般少見的、或風格獨特的物品攤位,生意還是滿不錯的,像陶茶壺、手編竹藝品、蘆薈汁等。
圖3.~6:最吸引人的還是這些別具風味的攤位——草席、竹凳、麻繩、茶壺。(鐘永和)
說收攤就收攤,明年再見盛景
不管生意好壞,過完這天就得收攤了,想撈本兒得等明年再來。
第二天再去中華路看看,攤去人離,除了幾根出租的棚柱靜靜地立在街邊,竟已找不出一點昨夜人聲鼎沸的痕跡。
灰色的大馬路坦然望著你,似乎在說:「別懷疑了,昨天你是站在這兒沒錯!只不過他們都走了,今天只有我面對你了。」
岡山的趕集會歷久不衰、愈來愈盛,主要是因它位居高雄和台南兩大城之間,過去附近鄉堣ˊ蚰_上、南下,都要取道岡山。
圖3.~6:最吸引人的還是這些別具風味的攤位——草席、竹凳、麻繩、茶壺。(鐘永和)
為交通要道,舊名「阿公店」
相傳很早以前,有個老翁就在南來北往的路邊,蓋了茅草屋開個小店,賣草鞋、涼茶給過路旅客;若有人找不到落腳處,他也讓人寄宿。由於價錢公道、待人和氣,名聲很快傳揚開來,大家都稱他的店為「阿公店」。後來此處形成村落,地名便沿用阿公店之名。這也是岡山的舊名。
「岡山」一名的由來,是因東北邊有大崗山、小崗山兩座二、三百公尺高的小丘,在西部海岸嘉南平原上甚為突出,民國9年時便因山名而改稱岡山。
岡山鎮面積47.94平方公里,人口約8萬,屬於高雄縣。
從明朝永曆年間開始有居民在此落戶,到清康熙年間,已成為附近農業區的中心,商業和手工業都相當發達。原因為:
第一,岡山位居平原中央(北自二層行溪、南至楠梓,東起大小崗山麓、西迄海岸),自然成為農產品集散地。
第二,打狗(高雄)諸地往台南府必經此地,佔了交通要衝之利。
第三,橫貫鎮內的阿公店溪,過去水深流暢(現在維仁路上的仁壽醫院和林吉市醫院,即為碼頭舊址),帆船可直接經彌陀鄉出海,與大陸貿易頻繁,也是泉州移民進入此區的門戶;直到日據中期,才因河道淤塞而航運斷絕。
岡山早期著名的農產加工業有:製糖、染布、釀酒、榨油、米粉……等。商業活動則除了趕集外,還有牛墟,三日一市,買賣牛隻、牛具,曾極為興盛。
圖3.~6:最吸引人的還是這些別具風味的攤位——草席、竹凳、麻繩、茶壺。(鐘永和)
農商中心,外兼軍事基地
民國25年,日本軍閥選定岡山為南侵東南亞的軍事基地之一,除設海軍機場,又建造海軍航空廠,徵集全台各地青年到此受軍事訓練,或至飛機裝配、修護廠工作。岡山因此人口遽增,市面興隆,而機械工業亦因而肇端。
政府遷台後,改航空廠為農業機械廠,製造各種農機以協助農業機械化;同時以岡山為空軍訓練基地,目前有三所軍校設在岡山——空軍官校、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和空軍機械學校。
岡山於是除繼續扮演農業區商業中心的角色,又身兼軍事基地的重任。
軍眷村里分佈鎮上,市場、商店裡,可聽到各種腔調的國語。傍晚,街頭常傳來劃一的跑步與答數聲——十七、八歲的軍校學生,從學校跑到空軍新生社,列隊進入中正堂看七點的電影。放假日,穿著整齊的軍校學生,搭乘深藍色軍用大卡車,到岡山車站坐火車、台汽客運回家……。
圖1:有名的岡山蜂蜜,即取自蜂箱裏這一格格的蜂巢。(鐘永和)
軍民活動互為有趣的對比
軍事活動固然有機密性,但百姓生活並不受影響,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罕見卻不顯突兀的對比畫面。
空軍官校莊嚴的大門外,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四線大道。早上,交通車載著教官、老師駛來,開始一天的工作。同時,兩三輛牛車拉著堆得高高的一袋袋穀子也來了,農夫農婦把穀粒就倒在大道兩邊的柏油路上,開始一天的曬穀。
在岡山鎮西郊蔗田和稻田中走著,轉個彎兒,會發現路的一邊是大片田野,另一邊則是一道矮牆,高出牆頭的是幾座崗亭。於是,向左望去,是無邊的綠;向右望去,則是深藍、天藍、粉紅的迷彩軍事崗亭。
秋日的夕陽,色澤總是特別瑰麗。站在田間,看著它從金紅、火紅到深紅,一點點滑落至西邊天際;再俯視眼前的平疇綠野,在晚霞映照下猶如灑上金光點點;一時間真覺鄉間景色莫過於此。
此時突聞凌空長嘯,一架銀白的噴射機低空飛過,速度極快,一會兒就沒入遠處。不一會兒它又飛回,大約是在操練飛行技巧。不可思議的是,它又在西邊平野重新出現,低飛橫越地平線邊緣的火紅夕陽,竟像是拜日族的一場夕陽祭典。
圖2:不是信箱,是堆在養蜂場的舊蜂箱。(鐘永和)
當地三大特產遠近馳名
岡山最有名的三項特產:蜂蜜、羊肉、豆瓣醬,細數它們的來龍去脈,也透露了岡山身兼農業區中心和軍事基地的特色。
蜂蜜質好量豐,要歸功於大崗山春季滿山遍野的龍眼花。而大崗山位於北邊阿蓮鄉和田寮鄉交界處,並不屬於岡山鎮,養蜂人紛紛到岡山來開店,圖的是此地交通便利、市面興旺。果然他們的生意愈做愈好,岡山蜂蜜也打響了名聲。
最早來到鎮上、由蜂農直營門市的,是要城養蜂場公司。少老闆劉傑城說,從前他們住在田寮,種田為生,養蜂只是副業。後來愈做愈有興趣,到現在共養了300多箱蜜蜂,整年帶著蜜蜂到全台各地追逐花期。今年他們還去泰國買下400箱蜂,因為當地花期長,人工便宜,適合大規模經營。
除了一般人熟知的蜂蜜、蜂王乳,最近流行的健康食品——花粉,也是本地採收外銷的「新兵」。
圖3:陽光下,瓦缸裏正釀著已經漫出香味的辣椒醬、豆瓣醬。(鐘永和)
羊肉老店生意興隆
老字號德昌羊肉店,是外來客到岡山必要嘗鮮的去處。
羊肉之興起,早期也是因為附近的燕巢、田寮、阿蓮鄉有不少養羊人家,羊隻都賣到岡山來。
德昌的主廚師傅吳榮賓說,從前他的祖父便是在屠宰場幫人殺羊的,後來自己在市場媔}了間羊肉店。起先只有三張小桌,賣些熱食;因為調味料配得好,客人都很喜歡,店面不久就不敷使用,而搬到大街上。
如今他們每天都要賣幾百斤羊肉,附近的羊隻不夠供應,得從七星山、宜蘭等地收購山羊。本身也投資經營一個牧場,以穩定羊肉來源。
現在岡山街頭羊肉店招牌林立,但熟門熟路的客人還是會找上德昌,叫盤炒羊肉或羊肉米粉,配上一小碟秘方特製的調味醬,再來杯生啤酒,總能吃得不亦快哉。
圖1:製作傳統的草編掃帚,全靠熟練的手工。(鐘永和)
辣豆瓣醬,香溢全台
前兩樣特產可說是附近地區和岡山合作的成果,豆瓣醬則是退伍軍人為岡山新添的一項財源。
民國37年陸續移防岡山的空軍當中,有不少已屆退役年限,他們退伍後,就在岡山謀生。很多人拿退役金做小本生意,但是經營從前沒做過的行當,風險總是比較大,不少人把生意做倒了。
在各種嘗試裡,有人想到製作本小風險小的醬菜生意,便試行醃製家鄉口味的小菜。但是本地的材料和家鄉的不大相同,經過好一番試驗,辣豆瓣醬脫穎而出,有好幾家在做,而且都賣得不錯。
其中最有名、甚至已經打入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的,是明德牌辣豆瓣醬。
老闆劉炳榮說,他父親是河南人,母親是四川人,兩人都嗜辣味,因此父親退役後,便在家中試製辣豆瓣醬,出售給附近嗜辣人家,同時也挑著擔子到各處眷區叫賣。
漸漸做出名氣以後,辣豆瓣醬的容器從瓦罐手裝,變為玻璃瓶機器包裝;販賣亦由挑擔,變為推車,又變為委託經銷;製造方面,則由家庭式加工,變為買地、請工、裝置機器設備的工廠經營。
然而劉炳榮強調,維持風味獨具的重要因素,是曝曬日光的時間要久,而這點完全是看天吃飯,尚無機器可以替代。
談到豆瓣醬的原料,劉炳榮透露,大約一半是黃豆,取其香味;一半是蠶豆,取其鮮味。
兩種豆子分別清洗、晾乾,拿乾麵粉過一遍,即送入發酵室發酵5—7天。然後曬乾,再加鹽、酒等下缸,開始分別釀製。
每天清晨要打開缸蓋均勻攪動,然後覆上麻布,防灰塵蟲蟻。這樣曬上一整天,太陽下山後再蓋上蓋子。
周而復始地曬上一年,才把兩種豆醬混合,再加上另外釀製的辣椒醬裝罐,以麻油封口,就成了香味四溢的辣豆瓣醬了。
圖2:尾端尚未修齊的掃帚半成品,交疊排開曝曬。
手編草帚是用具、也是手工藝品
在岡山鎮北嘉興裡,有一家製作手編掃帚專門外銷日本的利富企業。這種掃帚的原料是貴黍草(俗稱掃把草),適合清掃室內或榻榻米,目前台灣僅有三、四家工場在做。
負責人潘克中說,栽種貴黍草的地區,分佈在雲林、嘉義、麻豆、西港,岡山並不出產,他是因為從前在此地做藺草席不成功,而廠房都已具備,所以接下去做這項生意。
貴黍草的籽實黑亮,打下可做雞鴨飼料;而草桿本身,因為莖柄前端分出多條細技,若把多根綁在一起,這些細枝便聚成掃把形狀,清掃甚為得力。它還有兩個優點:一、不像塑膠製掃帚易生靜電,常黏住灰塵團,看來不潔。二、不像過去常見的紅棕掃帚,用久棕毛碎屑紛紛四散,越掃越不乾淨。
除纏綁部分使用尼龍線外,帚柄是木,帚扇是草,一支支按傳統方式編結的草帚,不但實用,還可視作手工藝品裝飾室內。
圖3:放假日幫忙下田扛穀子的國中生。他的左邊是稻田,右邊是藺草田。
農產種類多,藺草產量大
岡山鎮耕地面積約佔全鎮土地的60%,稻米、甘蔗最常見;小崗山附近坡地多種芒果、荔枝、龍眼、棗子等水果,與南部一般農村景觀大同小異。比較特殊的是鎮北潭底裏一帶。
當地過去稱「潭底洋」,可知其地勢低窪。因為排水不易,夏季雨勢一大,溪水便泛濫成災。居民因勢利導,從十幾年前起,開闢了不少魚塭,早期飼養吳郭、鯉、鰱、草魚等,近年則改養高經濟價值的鱸魚、虱目魚,一年四季均可生產,農民收益大增。
在農作物方面,居民每年趁旱季收一期稻,其他時間則種耐濕的三角藺草。以往塑膠袋、塑膠繩還不普遍時,上市場買菜,手裏拎的菜、肉,都用棕色堅韌的草繩綁著,它們就是曬乾的藺草,包粽子時也少不了它。
潭底里里長陳永國說,為了曬透,避免發黑、發霉,收割三角藺要在豔陽天。
農人頂著日頭把草割下,一根根用手穿過「草盒仔」(一根鋼線架在木板上),把藺草一剖為二,然後直接排在田裏曝曬。太陽落山前,再把一束束紮好堆疊起來,外面覆上稻草,以免露水沾濕。第二天又把每束成扇形擺開(收起時比較方便),待完全曬乾,便可運到草蓆工場,做榻榻米的蓆面了。
因為要在烈日下工作,收割藺草的農人都會攜帶一方布篷插在田中,以為遮蔭。口渴時,可以拔起一兩根藺草,剝去根部外皮,露出一節白色嫩肉,嚼在口裡,汁液清涼而略帶鹹味,既消暑又能暫停工作喘口氣。三角藺又名「鹹草」,就是這樣得名的。
圖4:在豔陽天收割三角藺、全身都得包裹起來,以免被太陽灼傷。(鐘永和)
老人活動頻繁、樂趣多
一如都會區以外的其他各鄉鎮,岡山的青壯人口嚴重外流,多至台南、高雄的工廠就業。老年人相對增加,因此鎮內老人活動興盛。
市中心的中山公園裡,有一座老人亭,老人福利協進會岡山分會(簡稱老人會)的據點就在這兒。除了禮拜一休息,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都有活動,總有一兩百位老先生、老太太按時報到,輪流上台拉胡琴、唱小調。表演之餘,或者坐在亭裏看報、聊天、喝茶,或者在亭外樹蔭下面,靠在躺椅上小歇,一面還打著拍子,跟著輕哼。
而一般里辦公室或社區活動中心,也是老人下棋、喝茶、擺龍門陣的好去處。通常他們還不時辦慶生會、郊遊的活動,增添消閒樂趣。
眷村裡同樣遭遇青年紛紛到都市打天下,僅剩退休父母留守家中的情況。
早期眷村房舍多半因陋就簡,有些是昔時日軍倉庫加以隔間,一戶挨著一戶住,真是「雞犬相聞、聲氣相通」。
圖5.6:曬穀子和牛拉車,是岡山農村常見的兩景。
眷村孩子交遊廣、講義氣
由於當時大家生活都很困窘,父母各有要忙的事,而小傢伙又多,難免照顧不及,就任由孩子滿村跑,跟著玩伴耍。由於大人們都熟,小孩也一天到晚玩在一起,彼此真個是「通家之好」,大孩子也都懂得照顧小的,因此養成眷村孩子愛交朋友、講義氣的特性。
講義氣講過了頭,因此變得好勇鬥狠的也有,但到底是少數。
男孩子受父親影響,日後從軍的大約有一半。
圖5.6:曬穀子和牛拉車,是岡山農村常見的兩景。(鐘永和)
阿公店水庫素淨宜人
岡山的農村,純樸、清新;連它唯一的名勝——阿公店水庫,也全無雕琢。
水庫位於岡山鎮和田寮、燕巢兩鄉交界處,阻攔阿公店溪上游旺萊、濁水兩溪而成。從日據時代開始興築,連遭洪水沖毀四次,歷經10年,到民國42年方告完工,是台灣光復後完成的第一座多目標水庫。
由於溪水上游流經鬆軟的岩層,兩岸極易受到侵蝕而崩塌,因此水庫泥沙淤積嚴重,30年來蓄水量已不及當初的一半,防洪、灌溉功能均大為削弱。但是整治水庫、疏濬河道的費用極鉅,當地政府一時不易籌措,故夏季有時會發生水患。
拋開隱藏在水底下的問題不談,散步壩堤上,一路望去,阿公店水庫蜿蜒有致的水面,沿岸叢叢的翠竹,周圍緩緩起伏的山丘,讓人覺得寂靜安詳,一派素雅宜人。
如果想尋找熱鬧或食物,離堤的北端不遠,有座沿水庫一角闢建的「逢友園」,那兒花草、亭台、虹橋、烤肉區、露營地、鳥園獸檻、熱食冷飲,一應俱全。
圖7:魚塭裡的虱目魚在爭食飼料。(鐘永和)
那帶走和帶不走的
從逢友園取道小崗山回鎮上,途中可看到許多纜車,從大崗山頂,經過小崗山上空,降到遠處平地。它們不載遊客,而是大崗山石灰岩的專車,直達鎮郊大莊里的嘉新水泥廠。
花了一個星期遍訪小鎮之後,我們離開自強號、莒花號不停靠的岡山火車站,搭上悠閒的平快,一路慢慢搖晃到台南。窗外閃過蔗田、稻田、藺草田、魚塭,行李中裝著特產,手臂上帶著陽光的烙痕,心裡則充塞著對這個小鎮的記憶。
圖1:眷村的小型幼稚園裏,嬉戲的孩子對著鏡頭擺姿勢,全不怯生。
圖2:設在岡山的高雄縣文化中心,還附設兒童遊樂場。
圖3:放學了,穿著軍服的父親接孩子回家。(鐘永和)
圖4:平房、腳踏車、媽媽、孩子——典型的眷村風貌。
圖5:暮色中的蔗田,甘蔗比人高,雲比夕陽高。(鐘永和)
圖1:南台灣幾乎沒有冬天,卻仍見枯葉。(鐘永和)
圖2.3:公園是老人常去的活動場所,有人自拉自唱,有人釣魚遣興。(鐘永和)
圖2.3:公園是老人常去的活動場所,有人自拉自唱,有人釣魚遣興。(鐘永和)
白鴿站在逢友園入口的標幟上俯視全園,卻不知已自成一景。(鐘永和)
圖5:從阿公店水庫眺望岸上逢友園建築,在薄暮裏,尤具風格。(鐘永和)
圖:行完降旗典禮就放學了,趕快搭上高雄客運回家去。
圖:行完降旗典禮就放學了,趕快搭上高雄客運回家去。(鐘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