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接力的環保旅程
黃華德說,寶特瓶再生技術的關鍵,在於回收工作必須確實。而全台灣5,462個慈濟資源回收站,就是他們的最佳後盾。七萬多名的慈濟環保志工,每天都會將回收資源精準分類、切實清洗,以確保原料的純度。
經過嚴格分色、去除瓶蓋、標籤後的寶特瓶,會再交由下游廠商壓碎、高溫熔融為再生聚酯粒;此時就能展開抽紗、織布、裁切等後續工作。估計一條長230公分、寬180公分的環保毛毯,需使用67支回收寶特瓶。
以再生聚酯纖維製成的環保毛毯,觸感不但較棉質衣物輕軟,又有「續物命、造福慧」的深刻意涵,廣受國內外好評。
環保毛毯的正向影響日益醱酵,讓黃華德等人下定決心擴大經營,再一次依慈濟志業的程序,向證嚴法師報告,經過2年的評估後,於2008年底創設大愛感恩科技,成為全球第一家百分百回饋社會的NPC(Non Profit Company)非營利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是愛心接力的環保公益平台。」黃華德指出,除了慈濟環保回收站,大愛感恩科技還串連了五十多家紡織業的合作夥伴;目前該公司產製的「大愛紗」,良率高達8成以上,實力傲人。
從搖籃到搖籃,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也陸續開發出休閒服飾、家居寢飾、嬰兒用品等一系列的環保織品,並嚴守「清潔生產」原則,絕不在生產過程中多製造新的廢棄物。
黃華德解釋,以染布為例,染1公斤布,平均需耗費100∼130公斤的水。因此大愛織物常保留原色,如透明寶特瓶會製成白色布料、綠色寶特瓶則變身綠色布料;而灰色環保毛毯則是利用「前染」技術,在生成聚酯粒的過程中,混入有顏色的「色母粒」製成。
目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已獲得德國萊因集團的「碳足跡」及「水足跡」雙驗證;其中灰色環保毛毯,更取得全球第二張、亞洲第一家環保re-PET再製產品「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CM」。
透過國內外參展及全球慈濟會員的人際網絡,大愛感恩科技的永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營運表現越來越好,目前公司的年營收逼近新台幣4億元,是台灣精品的亮點之一,並成為頗具國際知名度的環保品牌。
在愛心接力的環保旅程中,大愛感恩科技打造了全新的平台,也將無私公益的價值觀傳遞全球。不過,這趟永續物命的環保之旅尚未結束,需要號召更多人參與,讓友善地球、救災濟貧的志業能一棒接一棒地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