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攝影徵件 縱橫經緯之間—台灣纖維植物與生活中的編織藝術 2023 5月 EN 日本語 分享: 穹頂上有花(王朝騰) 鹿野圓頂殿堂的藝術窗花,竹編穹蒼與拱門設計,呈現歐洲建築的的圓頂元素,使用竹、彈性繩、萊卡布、鐵件等編織而成,勾織的窗花形似教堂的彩繪玻璃手法,美輪美奐。 .竹編台灣(張秀凰) 台北花博的竹編藝術造景,寰宇庭園區之作品「台灣園」運用大量竹林、竹編技術呈現出寧靜的意涵,入夜之後整體氛圍更加迷人。台中花博竹編童樂趣(劉昭君) 竹編外觀、融合種子與中央山脈意象的台中花博竹跡館,在半開放式的竹造亭園漫步時,可以感受光與風的流動,建築結構與編織則將呈現出竹森林的型態,這座建築展現出台灣竹構工藝與城市美學,同時也讓民眾看見台灣工藝之美。做斗笠(劉昭君) 高雄內門編製斗笠是早期農家社會的傳統技藝。斗笠是農民在工作時,用來防雨遮陽的帽子。做斗笠現已逐漸成一項編織技藝,必須將竹葉一片挨著一片紮緊,再以竹篾箍住帽緣,熟稔這項技術的斗笠師傅最快20分鐘就能完成。民雄手工編草繩(陳秀美) 將冬天收割的稻草作為材料,曬乾後就能手工編製成草繩,同時兼具環保及重複使用之特性。竹山竹篾的編織(王明賢) 南投縣竹山鎮盛產竹子,當地人用竹篾,以經緯縱橫交錯的方式,將其編成器物,至於其編法,也因需求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編組技藝工法,形成各種竹編器物。候車亭的藝術(利勝章) 候車亭是花蓮在地藝術家林進展的作品,在玉東國中校門口前,以竹編為主的拱形候車亭,是以秀姑巒溪為意象,一旁佇立一棵高大的竹球樹,則代表縣道193號15個散落的原住民部落,及上方原住民圖騰象徵著身上流淌的血液,裝置藝術結合在地元素十分吸引民眾目光。編織(許承睿) 位於花蓮吉安鄉干城部落,以苧麻編職為主(屬蕁麻科植物),每一位織女所編織出的紡織品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利用織布的技巧與紋路的變化來傳達心中的話語,不論對長輩的思念、孩兒的疼惜又或是對於文化的傳承等,皆展現出每件織成品獨一無二的特性。套圈遊戲(陳其軒) 利用收割後的稻草,編織成套環,進而製作非常環保的遊樂器材。在稻田旁設置的遊戲區,讓往來的民眾可以體驗傳統工藝。共生(利勝章) 共生是阿美族藝術家陳勇昌先生的作品,坐落於花蓮磯崎村。使用竹片編織而成,船型設計象徵善於海洋資源利用的阿美族、噶瑪蘭族及撒奇萊雅族,箭型則象徵善於狩獵的布農族人;各個物件各自獨立但又相互聯繫,比擬文化邊界有別的群體,因著共存的地理疆界形成的緊密關係。 關鍵字: 編織藝術 竹編 纖維 攝影 技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