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風景區,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拍快點好嗎?後面還有人等著!」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休閒生活,也有餘暇、餘力到各處旅遊。每逢假日,世界各地的知名風景區幾乎都有人滿之患;也有的地方太過人工雕琢,往往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在有「美麗之島」之稱的台灣,還有不少開發較晚、養在深閨人未識,而遊蹤較少的風景區,仍保有自然、原始之美。
本刊將逐期介紹這些旅遊勝地。本期介紹與溪頭齊名的惠蓀林場。
十六年前,台灣大學的溪頭實驗林場開放為遊覽區。它幽美的山林景緻,引得眾人驚豔,迅即盛名遠揚。
而今,另一「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實驗林場——中興大學的惠蓀林場,也漸曝光。而且,它因開放較遲、遊人較少,深幽雅靜、原始拙樸猶勝溪頭。
漫步林間,清新而略帶涼濕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夾道綠木高聳挺直,一隻果子狸從林中無聲閃過;繽紛的蝶影,繞著巨樹下的杜鵑花叢打轉;雲霧飄渺,增添一分不真實的美;四周一片寂靜,只有大自然的聲音——風聲、鳥聲、蟬聲;「刷」,是一隻台灣獼猴從頭頂樹梢蕩過……。
不過,若想享受這份鄉野情趣,最好在「非假日」造訪惠蓀林場;因為這些小動物總是人愈少的時候愈活潑。

兩三好友在柳杉林裏對奕,清風徐送,不亦快哉!(鄭元慶)
事先預約,以免投「宿」無門
惠蓀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由台北出發,須到埔里轉搭南投客運。此外,每周六、日及國定假日南投客運草屯站,也有兩班車往返惠蓀林場。
由埔里出發,車行約四十五分鐘到眉原,這已是入山的大門。由此上行十五分鐘,就到巴士終點站:海拔八百五十公尺的楓林山莊。
楓林山莊,和旁鄰的小木屋、新實習館,及在山腰林場森林遊樂服務中心附近的舊實習館、梨園,提供遊客「落腳」之處。
到惠蓀林場,最好有三天時間,才能遊完重要風景據點。至少也要二天一夜,方不致有「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憾。夜宿問題,啟程前得先和林場森林遊樂中心預約。此處所有食宿皆為其獨家經營,別無分號。貿然上山,可能投「宿」無門。
不過,即使楓林山莊、小木屋等都已客滿,也不必立即打道回府,還有一個不錯的選擇——露營。遊樂中心有帳蓬、睡袋、炊具、手電筒等全套設備出租。

落葉時節,幾片頑葉仍不肯凋零。(鄭元慶)
旅遊氣氛不同一般觀光勝地
露營區在山腰的桂竹林裡,離楓林山莊三公里左右。這裏桂竹處處,北港溪環繞,可聽到潺潺水聲,很有「情調」。更實際的是,溪中多河蝦、溪哥、石斑等,可抓蝦、垂釣。「有些釣魚技術好的人,來這裏現釣現烤,已夠飽餐,根本不必另外準備食物」,林場服務中心的陳聯芳說。
若不在林中自炊,可委託遊樂中心代辦伙食。人數眾多的話,最好也事先預約。
目前惠蓀林場平均每天有三百名遊客,因林場範圍廣闊、旅遊據點分散,感覺上「人跡」不多,往往半小時碰不到別的人。
因此,「看到前面有人走來,就覺得很高興,往往雙方會停下來打招呼、交換遊賞心得。若『有志一同』要到某據點,也多半快樂地結伴同行;遊客間的關係友善、親近,不同於一般遊人如織的『觀光勝地』」,一位遊客說,這種氣氛也是惠蓀林場吸引她的原因。
既是林場,林木可觀自然不在話下。惠蓀林場面積達七千三百四十三公頃,涵蓋數個山頭,是中興大學四個實驗林場中最大的一個;且地勢從海拔四百五十公尺到二千四百一十九公尺,造成將近二千公尺的落差,因此區內有溫帶、暖帶和亞熱帶林木。

上:青苔爬遍石牆,襯得槭樹落葉更灩紅。(鄭元慶)
有台灣百分之九十的樹種
惠蓀到底有多少種樹?常帶學生到此觀樹、測量的文化大學森林系講師葉楷勳說:「只要把這裏的樹認全了,就已認得台灣百分之九十的樹。」
更特別的是,「為了方便實驗,同一地點常有不同氣候帶、不同種類的樹木,往往在一個地方可看到二、三十種樹」,惠蓀實驗林場場長林順中說:「這也是惠蓀和溪頭最顯著的不同處。」
惠蓀在民國七十一年起正式對外開放,經中興大學林業管理處規劃的開放區域是在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大部分在楓林山莊以下。
總遊樂區面積約一百廿公頃,因為經費不夠充裕,計畫裏的溫泉區、天然鳥園、森林博物館等尚未開發興建,但僅就已完成的據點,如關刀溪河谷、湯公碑健行步道、楓林坪巨蛙石、松風山、露營區、咖啡園等,惠蓀之旅也夠豐富了。
以三天的旅程來說,不妨以楓林山莊為據點,由上往下暢遊。

下:晨間的惠蓀林場雲霧瀰漫,成了神秘黑森林。(鄭元慶)
旅遊線「直來直往」
從埔里乘八點卅分的車上山,約九點卅分到達,放下行李、略作休息,吃罷午膳後,就可出發到第一站——關刀溪。
在惠蓀,不必擔心迷路;一來它的旅遊線為單一直線,所有據點都在路線二旁,典型的「直來直往」;二來它的路標非常清楚,除了通往何處,大部分還標上距離。從楓林山莊,沿大道走五分鐘,就可看到往關刀溪的路標——右轉,三公里。
關刀溪谷有三可「玩」:賞鳥、觀蝶、戲水。
沿途走來,但聞鳥鳴聲不絕於耳;抬頭上望,畫面更是精彩:高山朱雀在墨綠的木荷樹上更顯得滿身紅;破嗓子的烏鴉竟與啼聲婉轉的畫眉並列;群聚的黑鵯總是一家子同聲吱喳;台灣藍鵲偶而從樹梢掠過……。為能把鳥兒看得真切,最好帶望遠鏡。
觀蝶時,望遠鏡也可派上用場。惠蓀林場有五、六十種各類蝴蝶,在關刀溪就有不少。每當春來,花開蝶舞,將此地妝點成色彩繽紛的蝴蝶谷。
大概走卅分鐘,過水泥橋後,從左前方的小路往下走就達關刀溪溪谷,是玩水捉蝦的好地方,足夠消磨整個下午。

白色巨蛙靜蹲北港溪床,無視湍急水流。(鄭元慶)
楓林有「香」無「色」
第二天的行程,是湯公碑、松風山區、楓林坪巨蛙石。
從山莊下行,經關刀溪路標後,再走三、四分鐘就到了湯公亭。從亭旁小徑走去,經過板栗園,接著是三公里的崎嶇山路。沿途多杉木人工林和肖楠、櫟木、松等混合天然林,約一個小時就抵達海拔一千二百公尺的湯公碑。
湯公碑是為紀念民國五十五年到林場巡視,而在此殉職的前中興大學校長湯惠蓀而立。林場也因此從「能高林場」更名為「惠蓀林場」。
從湯公碑出來後,沿大路再下廿分鐘,到了「遊樂服務中心」,星期假日可在那兒買到便當。
松風山步道就在遊樂服務中心旁,長約二點五公里,落葉松針滿鋪路徑,行步柔綿舒適;平均坡度僅五度左右,走來全不費功夫,可輕鬆享受山林之樂。
除了松林外,還有楓香。滿林楓樹,有「香」卻無「色」,到了秋天葉子頂多變成褐色。地面上蔓爬的野生百香果,在夏天結果,粒粒渾圓紫透,平日是猴子的吃食,遊客偶而來分享一點。行至松風山頂,向左鳥瞰是北港溪峽谷,與八仙山林區遙遙相望。

他們買惠蓀林場的木頭鑿洞,為香菇建「屋」。(鄭元慶)
「最有味道」的山路
在松風山上沒看到「紅葉」而感到遺憾的人,在遊樂服務中心附近就可以一償宿願。這裏有槭樹,秋來葉子就轉紅,常被誤當楓樹。
除了槭樹,還有兩棵珍貴的史前植物:一是原產於四川、湖北兩省,民國四十五年從日本引進,由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劉業經培植成功的水杉;另一是去年才自溪頭移來的小銀杏。
自松風山另一側的下坡小徑,走約卅分鐘即抵楓林坪。楓林坪只是一片小平地,「好戲在後頭」——由此走下八百公尺的蜿蜒陡斜步道可到巨蛙石。沿途有葉子帶杏仁味的墨點櫻桃、樟腦丸味道的芳樟、樹皮含肉桂香的是台灣土肉桂……,堪稱「最有味道」的山路。
台灣獼猴也常在這一帶活動。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的動物,根據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彭明聰一九七一年的統計,那時全台灣的獼猴僅剩約九百六十隻,現已經政府列為稀有動物保護。能看到它,整趟惠蓀之旅就值回票價了。
白色巨蛙石「蹲」在北港溪床,從任何角度看都肖似真蛙,但真的很「巨」——一部中型貨車大小。兩岸岩壁陡峭、高聳兀立,有峽谷風味。

從松風山上,遠眺綠木環繞的楓林山莊。(鄭元慶)
處處無遊處處遊
第三天的行程,是觀賞台灣第一座咖啡園,以及欣賞林木;然後搭下午三點半的車子,下山回埔里。
咖啡園是遊樂區最南端的據點,從楓林山莊走下去約四十分鐘可到。咖啡樹怕日曬、喜乾爽,因此樹上有濃密高大的相思林為它遮陽。園內的阿拉伯種咖啡樹已經五十歲,雖已「老邁」,但對很少見過咖啡樹的國人來說,還是個稀奇的經驗。
咖啡樹高二公尺左右,晚春開花,仲夏結綠果,秋後果實漸紅透,就可以採收,送進中興大學食品研究工廠製成咖啡豆。
雖然到每個旅遊據點,都得循路找去,三天中也在路上花費不少時間;但每次都只是前往某個目的地的途中,名副其實的「路過」。
其實,路本身也深具當「主角」的條件。由咖啡園往回走,雖然兩旁針葉、闊葉樹並列,看得人眼花撩亂,但依稀可區分出柳杉林、竹林、櫻花叢、梅花園……,只是慢慢地看、施施而行,不為了到那裡,就是享受這分「悠閒」。
有人說,最懂得旅遊的人,就是沒有固定旅遊目的地的人;不急急趕往某處,卻享受了全程。
若有這種「處處無遊處處遊」的心境,你就是惠蓀林場中最愜意的遊客;若沒有,或許也能在那兒受到幾分薰陶。
惠蓀林場旅遊注意事項
一、交通:
埔里——惠蓀林場:每天上午八時卅分、下午三時十分,各有一班南投客運往林場,上午十時卅分、下午四時五十分下山回埔里;假日增開下午二時(往)、三時五十分(返)班車。
草屯——惠蓀林場: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才開,上午八時、下午二時廿分往林場,上午十時、下午四時十分返回草屯。
二、入山證:
攜帶身分證至清流入山管理站辦理乙種入山證。
三、費用:
食:楓林山莊和舊實習館餐廳都有膳食供應。一天二百元(早餐廿元,中、晚餐各九十元)。
宿:舊實習館通鋪一人一百廿元,新實習館(十人房)二千元、(四人房)一千二百元,小木屋、楓林山莊(二人房)八百元、(三人房)一千元,梨園(可住六人)三千元。
露營器材(管理費、帳蓬、爐具、餐具……):依帳蓬大小在五百至七百元間。
四、其它應備之物:
外套、雨衣、望遠鏡(賞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