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犯罪學研究中,有個知名的「定量犯罪理論」,它指出不同的政治、社會、經濟、法律制度的組合,會產生類型相異的「定量犯罪」,亦即在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中,某種特定的犯罪行為很可能無論怎麼防堵都不會消失,被害現象必然產生,只是可能轉換型態出現而已,此即所謂的「犯罪飽和原則」。
若把這個理論套用在近年來令我國警政單位相當頭痛的詐騙案件,似乎也言之成理。
台灣每年有超過4萬件的詐騙案件,絕大多數民眾都有接過詐騙電話的經驗。詐騙犯罪之所以如此猖獗,與兩岸間特殊的政治互動、法律制度的低量刑,以及社會層面的電信、金融全面自由化,卻又缺乏個人資料保護的概念均有關;即使暫時防堵了某一種類型的詐騙犯罪,但很快就會有更逼真、更細緻、更料想不到的手法取代,要想徹底防堵,還有賴制度的全面檢討翻修。
「請問是林xx小姐嗎?我這裡是台北縣永和分局警員xxx。我們最近剛破獲一個詐騙集團,發現他們在台灣銀行永和分行及合作金庫,各有一個以你名義開設的人頭帳戶......。」7月16日這天,在某大公立醫院工作的林小姐,接到了自稱是警察局打來的電話,她心頭一驚:「真倒楣,怎麼扯上詐騙集團呢?還變成人頭帳戶,該不會是我的個人資料被盜用了吧!」
Pro級的劇本編排
就在林小姐驚疑不定之際,該名警官很親切地安慰她不要驚慌,只要提供資料、協助檢方辦案,下次小心一點就好。
半個鐘頭後,林小姐果真接到自稱xx地檢署的書記官鄭先生來電。他要求林小姐必須配合辦案、製作筆錄,並強調電話詢問均在錄音中,不能中途掛斷。
「正式錄音前,他還先播放了『現在是中華民國x月x日x點x分』的語音,紀錄查案時間,感覺很權威又真實。」
鄭先生在筆錄中詳細問了林小姐往來銀行的帳戶資料及餘額,並要求正在上班的她下午請假,帶著存摺等資料,跑一趟銀行。
「他要我去銀行刷簿子,之後他們會調閱銀行的監視錄影器紀錄,這樣可以證實這些帳戶確實是我個人使用,而非詐騙歹徒的人頭帳戶,」林小姐說。
在以一步步繁複的程序取信林小姐後,鄭先生終於抬出正題,要求林小姐領出5個帳戶共28萬元的現金,以「無摺存入」方式,匯進地檢署保護人「葉政明」的合庫帳戶信託管理;他還表示,當數小時後,查明錢的來源確無問題,這筆錢就會匯還給林小姐,她也可以藉此洗清人頭帳戶的嫌疑。
「在整個『查案過程』中,我雖然有過懷疑,但一方面因為不能掛電話,我沒辦法向別人查證,另外就是他們演得真的很逼真,我覺得自己彷彿被洗腦了,就這樣傻傻地依他們的指示匯錢,」她懊悔不已地說。
林小姐尚稱幸運,因為她在匯款不久後即察覺不對勁,打電話給老公商量,並在第一時間報警,成功凍結歹徒帳戶而順利追回存款。然而她只是少數,有更多受害民眾被詐騙集團騙走了畢生積蓄,即使報案也查不出贓款到底流入何方,只能借錢度日、求神拜佛庇佑警方快快破案。

1996-2006年詐欺、背信發生與破獲件數趨勢圖
詐騙集團的天堂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統計,我國詐欺背信案件從1996年的2,889件(佔刑案總數0.65%),至2006年增加為41,893件(佔8.17%),11年來足足成長了近14.5倍;而自2004年以降,每年的詐騙案件總數均超過4萬件、財損金額也高達五、六百億元;更讓人洩氣的是,偵破率大概只有5至6成,多數受害人被騙錢後雖然捶胸頓足、心痛不已,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寶島台灣為何會成為詐騙犯罪的溫床?故事要從8年前說起。
刑事警察局犯罪預防科警務正、「165」反詐騙專線發言人常金蘭指出,台灣行動電話及網路通訊在2001年以後日益蓬勃,行動門號的普及率堪稱世界第一,隨手可得的簡訊、預付卡、電子郵件及網路電話等通訊工具既便宜又便利,層層轉接的特質,提供了歹徒絕佳的隱匿性。
另一方面,金融機關為了便民而開發的網路、ATM繳款存款、轉帳,以及各種五花八門的信用卡預借現金、紅利積點、網路刷卡等服務,多數民眾雖簽過申辦同意書,卻不熟悉使用規則,這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也成為歹徒誘騙歛財的最佳幫手。
加上詐騙集團多半橫跨中、台、港、澳四地,利用兩岸因政治因素、遲遲無法訂立治安協定的漏洞,鎖定台灣民眾犯罪,卻在中國大陸發話遙控。最明顯也最好笑的證據就是每逢春節、五一勞動節等大陸長假期間,台灣詐騙案件的發生數也會大幅降低。
「面對這些來自對岸的跨海犯罪,就算警方查出發話來源,通常也只能望海峽興嘆了,」常金蘭分析。

詐騙者操作的心魔,其實是人性的貪婪、遇事無法鎮定而動輒焦慮恐慌,對於權威者、朋友親人卻又過度信賴同情等弱點。
演化迅速的變形蟲犯罪手法
除此之外,詐騙集團最讓人嘆為觀止的,莫過於他們如變形蟲般演化迅速的犯罪手法。
曾針對台灣的通訊詐欺犯罪模式進行多項研究的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蔡田木指出,2001、2002年詐騙案件剛開始發展時,歹徒通常以書面文件、語音電話或大量發送簡訊的方式給被害者,內容不外乎是中獎、退稅、催繳欠款等;等到被害人因一時貪念或驚慌,回撥簡訊上的電話,就有可能被歹徒充滿魅惑的指令,誘使至ATM操作轉帳,或在喋喋糾纏中,被騙走高額通話費。
2003、2004年的當紅詐騙手法,則是以信用卡遭盜刷,要求被害人至ATM更改密碼為大宗。這或許是因為民眾使用信用卡線上消費的習慣日益普及,使得歹徒有機可乘;2005年再度回歸到假借催繳欠款的名義騙錢,「中華電信客服人員」則是歹徒最愛冒用的身份。
2006年至今,則以「公務詐騙」及「網路詐騙」的案件為最大宗。像前述林小姐的「假檢警,真詐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公務詐騙腳本之一。
網路詐騙則是以假賣家身分開設賣場,在消費者匯款後卻拒不出貨;再不然就是先與被害者核對購買時間、品項、金額等消費資料後,再假借被害者的匯款或線上刷卡簽單設定錯誤,將會遭銀行分期扣款,要求被害人至ATM更改設定等藉口騙錢。
假網路交友或援交,也是常見的詐騙方式,歹徒會先派出年輕美眉與被害者在聊天室聊天,等到一段時間雙方熟稔後,再以調頭寸、性交易等名義騙錢;最惡劣的是,此類詐騙的歹徒不但騙錢,還會利用被害人害怕援交事件曝光、惹來社會異樣眼光的心理弱點,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被害者恐嚇斂財。
假援交詐騙的受害者多半以學有專精,但生活圈單純、異性交往經驗較少的工程師居多。他們就算發現被騙,通常也不願意聲張,甚至有人還會因為顧面子、或是怕家人被報復而不敢報警,任憑歹徒予取予求。就連曾經得過雅典奧運跆拳道金牌的國手朱木炎,都曾因一時不察被騙走上百萬元。

從亂槍打鳥到有打必中
除了五花八門的行騙理由,詐騙集團在最近幾年的手法也愈加細緻,不但會依被害者的個人資料,「客製化」地設計詐騙情境,整套劇本也會以一氣呵成的方式演出,不留給被害者一絲查證喘息的機會。
「從過去的『亂槍打鳥』,到現在『有打必中』,行騙成功的機率也變高了,」常金蘭說。
她以「假綁架」案件為例,過去歹徒可能只是放出一段哭聲給心急的父母聽,有時還會誤撥給單身沒子女的人而招來訕笑。
現在則是因民眾普遍警覺性提高,詐騙歹徒轉而想辦法取得更多特定被害者的個人資料,在電話中就清楚地告訴你:你兒子幾歲、就讀什麼學校、上下學通勤的路線、因為什麼理由所以人在我們手上等。一切的腳本安排似乎不容懷疑,若是父母一時心慌又剛好連絡不上孩子,在寧可信其有、救孩子要緊的心理下,就有可能受騙。
目前最流行的「熟男熟女投資詐騙」,也是詐騙手法愈顯精細的一例。常金蘭指出,由於現代人普遍晚婚,很多人都會將情感寄託在網路交友上,歹徒就利用這些「寂寞芳心」,剛開始在聊天室與你無話不談,建立一定的情感基礎後,再誘騙被害者去投資理財。這種方式須花較長時間,但一下手就可能成功騙走五、六百萬元。
常金蘭說,他們曾接獲一個案例,一名女性受害者和歹徒已經認識半年。在那半年內,對方完全沒有跟她提到錢的事,不管是聊天、約會內容,均與一般男女朋友無異,但一旦切入正題,下手就毫不留情──歹徒謊稱幫女方投資已經賺了千萬元,但要女方先繳5成的保證金才能領取,花言巧語一番後,終於說服女方匯錢,最後當然是石沈大海,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都被騙光。

建議 1:提高刑責
詐騙犯罪率居高不下,犯案手法又愈見靈活,到底該如何遏止這股歪風呢?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蔡田木的研究指出,台灣的詐騙犯罪具有成本低、風險低、量刑低、隱匿性高及獲利高等「三低二高」的特性,才會吸引不肖歹徒趨之若鶩地鋌而走險。
根據我國刑法第339條規定,「普通詐欺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科或併科1,000元以下之罰金;即使是340條的「常業詐欺罪」,也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科或併科5,000元以下之罰金。
蔡田木指出,詐騙集團的分工極為精細,通常採「化整為零」的方式作案,集團成員間彼此並不熟稔,當警方循線追查時多半只能抓到第一線取錢的「車手組」成員,很難追到幕後的首腦。
「獲利高又不容易被抓、就算被抓到也不會關太久,當然會讓犯罪者存有僥倖心態。因此相關單位有必要檢討是否提高詐欺罪的量刑,才能有一定的警示嚇阻效果,」蔡田木建議。

建議 2:金融、電信、網路業者加強把關
利用電信、金融及網路業者的漏洞作案,是詐騙集團的常見手法,為了有效防堵詐騙犯罪,也需要這些業者的配合。
在電信方面,常金蘭指出,過去因具有高度匿名性的行動電話預付卡申購十分便利,而成為歹徒犯案的重要工具,但在2004年5月電信業者全面實行購買預付卡需出示身份證、健保卡的「雙卡認證」制度後,使用預付卡犯案的比例已大幅降低。
「現在手法則是透過網路或越洋電話層層轉接,以不顯示或竄改來電號碼的方式行騙。未來希望能透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協調業者,看看能否在民眾接獲可疑的越洋電話前,先行以語音提醒注意,應該會有一定的警示效果,」常金蘭說。
金融機構方面,銘傳大學安全管理系主任張平吾則以歹徒最愛的轉帳工具ATM為例,雖然全台所有的金融機構ATM均已遍設警語,提醒民眾轉帳前要小心,然而據研究發現,多數被害者都陷在恐慌、焦慮的情緒中,不會留意警語,往往要等到按下轉帳鍵的5分鐘後才驚覺被騙。
「台灣的ATM操作介面應有更精細的設計,例如讓民眾在轉帳時可選擇在30分鐘或1小時後才把錢轉出去,而不是像現在『即按即匯』。這樣若是隨後發現被騙,還有機會打電話去銀行止付,」張平吾建議。
至於網路及有線電視購物業者,現已成為詐騙集團收買、竊取民眾個人資料的重要來源。以今年7月7日至13日的「165反詐騙週報」為例,當週的709件詐騙,就有204件是以「Yahoo!奇摩」網站的假賣家名義行騙;假借東森購物台名義的詐騙件數亦有32件,顯示這些業者並未善盡保護消費者個人資料的責任,個資遭竊情形相當嚴重。
然而這些新興的「無店舖零售業者」,卻不受現行「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範(該法目前僅含括公務機關與徵信、醫院、學校、電信、金融、證券、保險及大眾傳播等8大行業),成為防堵詐騙的最大漏洞。
在新版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尚躺在立法院無法通過前,法務部也研擬擴大舊法的適用範圍,未來這類業者若能順利納入現行法規管理,一旦發生資料外洩,導致會員權益受損等事件,被害者最高可向業者求償兩千萬元。

建議 3:查證、查證、再查證
由於多數詐騙都是利用民眾的貪小便宜、信賴同情、恐慌焦慮等人性弱點趁虛而入,因此學者專家均建議:「不管電話內容的可信度有多高,聲音有多懇切,事情有多緊急,又為你的心情帶來多大波動,一定要保持冷靜,先找個理由掛斷來電,『查證、查證、再查證』,千萬不要貿然地按照電話指示行事。」
若是民眾一時找不到原單位或家人求證,亦可直接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確認該通電話的發話來源,或是協助找出電話內容的漏洞,例如檢方絕不可能透過電話錄音製作筆錄、中華電信不會用電話催繳帳款等,才不會因一時慌亂而上當。
另一個讓警政單位棘手的跨國偵查問題,常金蘭則指出,由於台灣的詐騙模式,早已「轉進」中國大陸,逐漸形成當地的治安隱憂,目前警政署正與對岸公安單位協調,希望能儘快突破政治困境,擬定新的治安協定,才能更積極地交換詐騙集團的情資,共同打擊犯罪。
「定量犯罪理論」指出,在穩定的社會結構中,原已生根蔓延的特定犯罪是不會消失的,頂多是轉換形式出現。因此要降低台灣詐騙犯罪的比例,有必要從政治、經濟、法律與媒體宣導等各層面著手;民眾也不該存有「我很精明、才不會那麼倒楣」等心態而疏於防範。否則,下一個被騙的,很可能就是你。
遠離詐騙小撇步
詐騙類型 | 應具備之常識及注意事項) |
公務詐騙(假檢警辦案 | 1. 法院或警察機關辦案,不會收取當事人現金、不會要求匯款,也不會監管當事人帳戶。 2. 法院不會以傳真方式傳真傳喚書給當事人,一定會以掛號信函送達。 3. 當事人製作筆錄必須親至警察機關,檢警不會以電話進行「線上筆錄製作」。 |
公務詐騙(假欠款未繳) | 電信公司、稅務機構、戶政機關、地方法院等單位,不會以電話方式催繳帳款,一定會以掛號信函,或合併下月帳單郵寄通知。 |
網路、電視購物詐騙 | 1. ATM自動提款機沒有取消約定扣帳的設定,千萬不要依照電話指示操作ATM。 2. 來電顯示的號碼不能相信,如對網路及電視購物有疑慮,請掛斷來電直接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或撥165反詐騙專線查詢。 |
網路交友、援交詐騙 | 1. 網路交友最好不要透露住址、學校、公司、家中電話等資訊,以免成為歹徒恐嚇把柄。 2. 勿聽從歹徒指示操作ATM,一旦發現ATM存款遭轉走, 應立刻報案,只有讓案情曝光,才能終結歹徒恐嚇。 |
熟男、熟女交友投資 | 網路交友千萬勿涉及金錢借貸或投資,如有疑慮可向165反詐騙專線查詢。 |
假綁架、假役男出事 |
1. 父母或家人應互相留下第二連絡方式,如同學好友或學校導師電話,以備緊急連絡。 2. 歹徒通常利用當事人的緊張焦慮心理,以「不准掛電話」方式遙控。遇此情形一定要想辦法先掛斷電話查證,才能換取冷靜思考空間。 3. 即使家中役男真發生意外,軍方也不會用電話通知家人匯款,而是會請家人到場處理。 |
猜猜我是誰 | 1. 接到刻意「裝熟」的不明來電,在對方未表明身份前,千萬不要主動詢問「你是XX嗎?」以免落入歹徒圈套。 2. 若遇自稱是好久不見的至親好友在電話中要求調頭寸, 應先掛斷電話一段時間後,再透過當事者、你與對方共同的朋友或其他親友查證。切記在未確切掌握真實狀況前,絕對不要依照電話指示匯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