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風景區,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拍快點好嗎?後面還有人等著!」現代人愈來愈重視休閒生活,也有餘暇、餘力到處旅遊。每逢假日,世界各地的知名風景區幾乎都有人滿之患;也有的地方太過人工雕琢,往往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有「美麗之島」之稱的台灣,還有不少開發較晚、養在深閨人未識,而遊蹤較少的風景區,仍保有自然、原始之美。
本刊逐期介紹這些旅遊勝地。本期報導甫於八月五日開放旅遊的拉拉山,以及北部橫貫公路大溪到巴陵的一段。

(上)筍在北橫,真是「滿地都是」。(簡永彬)
八月八日
豆豆:
此刻我正在北橫的復興山莊給你寫信。
說來不怕你笑,幾天前我和同事聽說巴陵的水蜜桃又香又甜,現在正熟,就趁著周末匆匆上路了。不料才一天功夫,我就相信,水蜜桃頂多只能算是北橫之行的配角。
倒不是水蜜桃不甜;而是風光太美了。
這趟旅行,我們是自己開車來的,原是為了省時間,後來才發現,好處還真不少。因為北橫西段沿著大漢溪,一路出幽谷、入森林、越清澗;不但沿線幾個風景據點頗有可觀,路邊更有捕捉不完的閒情野趣。
今天在往復興的路上,我們就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水溝邊削竹筍。溝水又活又清澈,他老人家用石塊把水溝當腰一攔,造了一個小水池;一顆顆剛掘起、整個兒還沾著泥的胖竹筍,就在裏面浮浮沈沈。老人手持鐮刀,替剛洗過澡的筍子去籜,一刀下去、腕一旋,白晰的筍肉應聲而去。那聲音、那畫面,絕對不比任何藝術家創作的田園組曲遜色。
我很想買些筍帶回家,但考慮到明、後天的旅程,儘管它便宜得緊,也只好放棄了。
大溪豆乾倒買了不少。今天下了高速公路,第一站就到大溪。過去常聽人說,大溪水質好,不但做出來的豆乾風味獨具,當地女孩兒天天用溪水洗臉,也洗出如水的嬌顏。
可是今天中午到了大溪鎮上,溪和美人都沒見著,掛著「黃日香」招牌的豆乾店,卻滿街都是。起初我還以為,仿冒的風氣竟蔓延到小鎮,和店家聊起,才知道他們都是門市部。不過我還是很懷疑,有那麼多「和尚」,哪來那麼多「粥」呢?
在大溪我們總共做了三件事:買豆乾、吃中飯、補辦小烏來山地管制區的入山證。避過了正午當頭的大太陽,就繼續上路了。
走北橫,根本不必擔心迷路,大漢溪就是最好的嚮導。我們沿著公路溯流而上,景觀也由台地而漸入山區。
路旁,稻和玉米都抽穗了,不時有農戶在家前小徑與馬路交會處坐賣玉米和竹筍。遮著一蓬竹子的綠蔭,孩子就在大人膝前玩耍,悠然得令人生羨。
我們還吃到當地特產的刨冰。它的特別不在冰本身,而在料。那些烏梅、百香果、草莓,都是附近種的,盛產期採摘後,在糖漿裏熬過,濃濃稠稠澆在雪白的冰上,真是又好吃、又好看。
大約在下午四點,我們抵達復興,把行囊擱在復興山莊,就趁天光尚早,到角板山公園。
公園左側有條石階小徑,通往溪口吊橋。一路下去,感官立刻活潑起來。各種蟲鳴聲首先進入耳中,路旁植物也一一記起了名字。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姑婆芋結果,可是那支長滿一顆顆粉紅點的花莖,竟和福壽螺下的卵一樣難看。
路邊還有許多颱風草,聽說颱風草上有幾道皺折,今年就會有幾個颱風。我不禁好奇地停步數將起來。抬頭一看,百香果的蔓藤正在樹梢招搖,我又興奮地鑽進樹叢,摸出兩個青澀澀的百香果。
同事阿呆見我玩得開心,不甘示弱地說:「哇!這裏的劍蘭長得真是又肥又壯。」我順著他的手勢一看,差點沒昏過去——哪是什麼劍蘭!只不過是幾株開得野豔豔的美人蕉罷了。
不過大多數植物,我仍不知他們名字,真後悔沒帶一本野生植物指南,否則,就可趁機多交些「朋友」了。
這兒空氣也是活的,走到一座涼亭,看竹枝微動、蔓藤輕擺,不隻身上拂來習習涼風,連視覺都充滿涼意。
再往下,就到溪口吊橋了。我們足足花了五分鐘,才幌完這條約二百卅公尺長的鐵索吊橋。
橋旁是渡船口,本來每天下午四點半就不開船了。不過我們運氣好,船家因為不願空船回家,一直在等著,結果一條偌大的船隻坐我們幾隻小貓,就乘風而去。
我沒見過長江,但想像中,輕舟渡過萬重山的感覺,大概就和現在很像吧?只見老鷹、白鷗,在寬闊的江面翩舞,令我想起陳子昂「但見鷂與鶴,歌舞出天來」的詩句。
江岸是高聳的山崖,不時有瀑布注入江中。瀑布的白、大江的綠,入眼皆成畫。江面除了我們這條船疾駛前行,近岸處還有點點扁舟,是漁家正在收網。只可惜有不少保特瓶飄蕩而來,提醒我——這裏仍是工業社會的一部分。
馬達聲停,船抵阿姆坪。我們見車就招手,連搭兩次便車,才回到復興。
今天晚上,我吃了一碗香菇麵;五十元,蠻便宜的。香菇大概是這裏的特產,很新鮮;正吃得起勁,住在附近的山地青年開始唱聖詩,他們和得真好,害我差點想放下面碗加入合唱。走出飯館時,歌聲還一路飄送出來。
真希望你也能在這裡。再談。
雅玲

(下)夕陽西下,大漢溪被染成一片金影,渡船兒也要回家了。(簡永彬)
八月九日
豆豆:
巴陵的夜真美,但外來的生意人、觀光客,卻正無情地摧殘它。
我剛從外面回來,巴陵唯一的一條街上,現在擺滿了地攤;許多山地婦女和小孩已興奮地出門,在那兒挑選化妝品、洋裝、首飾、食物和家庭用品。我很好奇,和一個賣蜜餞的老闆閒聊,才知道他們是從板橋來的地攤隊。
這些人固然為巴陵居民帶來許多方便,但我仔細看了一下所賣的東西,品質卻很差,尤其化妝品,都是地下工廠製造的。
無獨有偶,附近正有一批三重來的觀光客在唱卡拉OK,還有許多男女配著音樂大跳交際舞。要唱歌、跳舞,那裡不行?為什麼非要來破壞這純樸山地部落的安寧?真搞不懂他們。
除了這些不快,今天仍是精彩的一天。
早上我們七點半出發,目的地是小烏來瀑布。半小時的車程就抵達派出所附近的觀瀑亭。
小烏來瀑布水量豐沛,漫天水絲挾轟隆之聲傾瀉而下,瀑布有二層,是宇內溪溪谷斷落而造成的。
依我看,小烏來瀑布的美,美在水色。由第一層瀑布傾注而成的潭水,清碧深邃,在氤氳水氣的籠罩下,更顯得可望而不可及。
比較之下,小烏來瀑布下游的姊妹龍谷瀑布,就可親多了。
到龍谷瀑布,必須把車停在指定停車場,再往下走廿分鐘左右。現在這裏還是山地管制區,沒有辦好甲種入山證,不得進入。但從各處剛建好、功能完備的露營設施與路標看來,小烏來可能不久後就會開放觀光。
龍谷瀑布是可以「近玩」的。我們人還沒到,就聽到嬉笑聲,原來是遊客在打水仗。大家都沒帶泳衣,男士們索性脫了上衣和外褲就下水了。還有人坐在大石上釣魚,我沒觀看多久,那人就釣上一條長約十公分、銀光亂閃的石斑。
我坐在大石上,面對著從天而降的瀑布,反而覺得身邊的聲音都遠了。大概是透過水氣的緣故,陽光曬在身上,一點也不熱。就這麼坐著,要不是肚子咕咕叫了,還真不願離開!
遍尋小烏來,卻找不到一家飲食店,我們只好坐上車,到羅浮吃午餐。
在羅浮,我終於吃到涼筍了。滋味果然好極,而且一大盤只要五十元。可能因為這一帶還不是「遊人如織」的觀光區,商店都相當實在。
下午兩點,車至高坡橋。橋下是個小小的瀑布,有一個來自鶯歌的大家族,開了小發財、小汽車來這兒野餐。見到我們,便慇勤地請我們喝老人茶。不知是因為茶葉好,還是泉水甜,泡出來的茶真香。
我們茶興正濃時,當地人騎了機車來賣李子。價錢實在便宜,一包廿來個,才索價十元,也不知好不好吃,姑且買來試試。一試之下才驚嘆,真是又甜又脆,一定是剛摘下來的。等我想多買一包時,那人已去遠,喚不回了。
下午這段路比較無聊,除了榮華幾處水壩,路邊風景都是千篇一律的山與谷。我坐在車中,不知不覺睡著了。
醒來時,車已開到蘇樂。路旁有座正在搭建的木屋,是二位山地男子在蓋他們的家。屋埵酗T個孩子,小的還躺在地上吸奶瓶,二個大的正咯咯笑著盪鞦韆。原來,是爸爸和叔叔帶他們出來工作,怕孩子無聊,特地臨時在屋樑下,綁了二個秋千讓他們玩耍。小孩子雖然打赤腳、光屁股,卻是有人疼愛的。
路是之字的盤旋,我們經過下巴陵,下車喝了點飲料,又繼續上行。大概在下午五點半,抵達上巴陵。水蜜桃,我們明天見!
雅玲

等建設完成,小烏來將解除山地管制。(簡永彬)
八月十日
豆豆:
這是來北橫給你的最後一封信了。我現坐在房間裡,耳朵還隱隱約約聽到由國校傳來的山地舞曲,明快的旋律令人振奮。你知道嗎?剛才我在國校操場看巴陵的山地姑娘練舞,被她們的快樂吸引,忍不住跟在後面比劃起來。
山地舞幾乎都是群舞,它有一種極為強烈的團隊向心力,每個人又能充分施展自我,真是奇妙。聽說他們快參加比賽了,山地姑娘們在村長(他很年輕,大約卅歲出頭)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正為了巴陵村的榮譽而苦練。
今天早上,我們竟吃到豆漿、饅頭、大餅——在這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山地部落!原來,店主人是一位上海籍的退役軍官,幾年前攜妻帶女來到巴陵闢建家園。而我沾了爸媽的光,和他攀上了老鄉的情誼,結果他好熱忱,聽說我們要買水蜜桃,不但教我們如何選,還親自到大街上,要他鄰居把最好的留給我們。
那位伯伯說,一般桃子的尾巴是尖的,水蜜桃的尾巴卻是凹進去的;而且,尾部到柄有道溝的,才是純正的上巴陵水蜜桃。
此外,若想買了帶回家,為防旅途顛簸,應該買七、八分熟的。選擇時,不可用手捏來度量,因為桃子一捏就完蛋了;要用右手拿起,再輕輕落在左手掌上。如果感到一點彈性,表示桃子已熟,不適合帶;應該選那掉在手上還是硬硬的才好。他還叮囑,桃子上面的絨毛有保護作用,不吃時不要洗。
然而根據「實驗」,那位伯伯的理論在男生身上失敗了。因為男生的手皮厚,神經遲鈍,什麼樣的桃子掉在手上感覺都一樣;他的理論只適用於女生。
選完桃子,我們出發上拉拉山。
從上巴陵出發,路旁山坡地都被闢為果園。有的是蘋果,有的是李子、桃子和梨。果樹都用竹竿架得整整齊齊,和梨山的景觀差不多。
但到了拉拉山停車場入口,情形就不同了。這兒是純粹的天然林,漫步進去,清氣襲人。人說森林浴有益身心,是因為樹木會釋放出一種「芬多精」,我真的覺得芬多精就在我的鼻際盪漾,每吸一口,我就多健康一分呢!
這回到北橫來,我發現各地告示牌和七年前初次造訪時有很大的不同,充滿了感性與人情味。例如林務局在拉拉山入口處的告示牌,在說明當地海拔、氣候、林相及歷史之外,還有這麼一段:「本區天然檜木林立,為世所罕見,我們刻意加以保護,並維持原始風貌。歡迎各位共享奧妙、神秘的森林之旅。」
拉拉山的紅檜的確多。除了包含廿二株巨木(原稱神木)的無數參天古樹外,告示牌、棧道,都是道地的紅檜。不過,據說在拉拉山不准砍樹,除非是自然倒下的樹木可以利用,其他木材一概由別的山區「進口」。
走到一號巨木,若不是標示牌上的「身家資料」,還真看不出它已一千四百歲了。二號巨木樹狀扁平,牌子說,此樹樹幹奇特,樹齡未予測定。這大大引起了我的好奇:樹幹沒切開,不能算年輪,巨木年齡是如何測定的?
打聽以後才知道,林業試驗所的專家,用鑽子從樹幹隱蔽處鑽出大約十公分深的「切片」,算出這段長度的年輪數,再按比例估計整棵樹的半徑有多少年輪。
在四號巨木旁,有一「檜香小徑」,往上就是整個拉拉山巨木區。路旁建了一座橋、一間公共廁所。這橋和廁所都很特別,橋身是鋼筋水泥建的,但橋面整個用淡黃色、還泛著木香的柳杉木「包」起來,使它在這自然保護區中,顯得一點也不突兀。
廁所更「奢侈」了,它是「天然」沖水馬桶。而水,正是名人雅士烹茶專用的清泉。它的乾淨,當然沒話說。
還沒上檜香小徑前,我們坐在橋墩休息。只覺冷冽的空氣,源源不絕地直襲全身,真是舒服。我們說今天一定不洗澡,因為既沒流一滴汗,一洗又會把芬多精沖掉,太可惜了。
登上檜香小徑,整個視野都是綠柔柔的。這裏的猴子特別幸福,到處都是粗粗壯壯的蔓藤,上面還纏繞著流蘇一般的松蘿。有的蔓藤狀似鞦韆,我用手拉拉看,發現它很牢靠,就真的坐上去蕩起來。哇!我覺得我像神仙。
拉拉山現在規劃得很好,過去步道東岔西歧;現在不是主線的小徑,都用樹幹擋起來,以防止遊客迷路。此外,在可歇息之處,還建了簡便的垃圾桶,我們一路行來,到處乾乾淨淨。
在所有巨木中,最大的是十八號,「胸圍」有十八.八公尺。因為太高大了,多年前曾被雷劈斷一枝主幹,林務局趕緊為它裝避雷針,以免歷史重演。
不過,它「只有」一千九百歲,另一棵巨木整整比它早九百年出生。算算,二千八百年,那棵樹竟在周朝就開始生長了!想到此,不禁對它肅然起敬。
看完廿二棵巨木,又回到剛才上檜香小徑的起點。這時肚子早餓了,還好隨身帶了些乾糧,可以暫時止饑。
明天就可以回家了,我們打算在路上買些茶葉。同事說,這裏的茶葉又好、又便宜。你沒能來和我同遊北橫,就讓我們共品茶香吧!
雅玲

往宇內溪畔隨處一坐,就如同置身畫中。(簡永彬)
注意事項:一、遊程:
由大溪經小烏來到拉拉山,全程往返約一百卅公里,最好安排四天三夜或三天兩夜的行程。

龍谷瀑布下,是溪釣的好去處。(簡永彬)
二、交通:
若無自備交通工具(汽車、機車),可以搭乘公路局班車。由桃園到大溪,車班頻繁;由大溪到巴陵,每天有九班汽車往返。第一晚若宿復興,可在桃園車站搭乘開往復興的班車。在台北貴陽街站,每天早上八點,下午二點五十分各有一班車直接到復興。

清晨的巴陵,超凡脫俗。(簡永彬)
三、食宿:
沿線大溪、三民、復興、羅浮、巴陵均有多家飲食店,且價格合理,餐飲不成問題。但小烏來及拉拉山較不方便,宜自備些乾糧、零食。
住宿方面,復興鄉有救國團山莊,農會及合作社也備有供遊客投宿的房間。下巴陵有救國團山莊,及私人興建的旅社;上巴陵亦有多處私人經營的山莊。除非假日,一般不需特別訂房。

巴陵山地小朋友的臉蛋紅又圓,就像他們父母種出來的水蜜桃。(簡永彬)
四、入山證:
小烏來目前仍屬山地管制區,沒有甲種入山證不得進入。上巴陵及拉拉山巨木區為山地管制遊覽區,須辦乙種入山證。
甲種入山證,應事先列造參加活動者的名冊(四份),上填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籍貫、職業、地址等項目,連同機關團體發具之公文,及身分證、印章,到台灣省警務處或各縣市警察局申辦。若出發前來不及,也可於大溪分局補辦。但假日不受理。乙種入山證只需帶身分證到遊覽區當地派出所即可馬上申辦。

走在這樣的小徑,確能感受森林浴的「洗滌」效果。(簡永彬)
五、建議攜帶:
戲水短褲一條、野生植物指南一本、夏天亦可準備一件薄的長袖上衣。此外,請準備乾糧、「維他命M」(Money),及一顆快樂的心。

北橫西段風景線圖〔圖表〕。

這是什麼?到拉拉山站在第十八號巨木下往上看,就是這般。(簡永彬)

拉拉山是自然生態保護區,活樹不能砍,他們鋸的是枯木。(簡永彬)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鄭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