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與巴西親人爭奪九歲男孩吳憶樺的監護權事件,不由得讓人想起二○○○年美國、古巴發生一起搶奪「全世界最著名的小難民」案例。當時美國移民局結合聯邦幹員突襲小男孩伯父住處,持槍阻止親友抵抗,把男孩帶走,交由古巴籍父親帶回。孩子躲在衣櫃裡、幹員揮舞自動步槍奪人的畫面,震撼了全世界。
古巴小男孩和吳憶樺的遭遇,都不特殊,現實世界中有太多遭遇家庭變故的孩子,因為捲入成人世界而被迫選邊站。這兩起事件之所以備受矚目,主要是必須跨國打官司。
吳憶樺的生父吳登樹是一名漂泊四海的船員,他在烏拉圭與巴西籍女子譜出異國戀曲,一九九五年生下吳憶樺。吳登樹除按月支付母子生活費外,只有在船舶停靠烏拉圭時,才能探視母子。其後吳憶樺的母親不幸因病過世,吳憶樺轉交外婆撫養,吳登樹也曾簽字同意由外婆出任監護人。
後來吳登樹覺得吳憶樺沒有受到妥善照顧,在二○○一年三月以探親名義,將吳憶樺帶回台灣,不料幾天後,吳登樹竟因心臟病發作猝然過世。
吳憶樺的叔父吳火眼為完成胞兄讓孩子「認祖歸宗」的遺願,向高雄地方法院聲請選任監護人,吳憶樺在巴西的外婆也委任台灣律師,向高雄法院提起交付子女之訴。台巴之間的跨海官司,經過三年爭訟,於二○○三年十一月三審定讞,判決吳憶樺應交還外婆。
吳憶樺曾寫信給陳水扁總統,請求政府幫忙留下他在台灣繼續生活,包括立法委員林益世及多名地方人物亦出面協調;無奈司法歸司法,當法院做出判決後,吳家縱有不捨,也只能放手。
今年春節過後,就在高雄地院發出最後通牒、吳憶樺就讀的小學也已為他舉辦過歡送會後,吳家親友的態度再度轉變,一度造成巴西駐台代表裴瑞拉前往接人時撲空,最後由法院率同警方強制執行,雙方拉扯抓人,導致吳憶樺受到驚嚇哭喊。所幸後來在親友安撫下,吳憶樺終於在嬸嬸、律師等人的陪同下,搭上飛往巴西的班機。
交付吳憶樺的執行過程中,大批親友、地方人士及媒體記者蜂擁推擠,場面幾乎失控,令人遺憾。兒童福利聯盟研發處處長王美恩亦為文指出,台灣各界對吳憶樺事件的處理,顯然不夠專業,譬如在爭端兩造──巴西外婆及台灣叔叔──間沒有家事法專業人員居中協調,無法理性且有條不紊地討論。
「事實上,爭奪現象的本質有其積極面,就是兩方家人都想對憶樺付出愛,都願意提供照顧,相較於弱勢的孤兒或棄嬰,憶樺是幸運的。但是,憶樺是否能感受到這積極面?」王美恩表示,對吳憶樺在這過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創傷,大人似乎有欠考量。
不少吳憶樺在台親友可能擔心吳憶樺返抵外婆家後,會因語文及生活習慣無法銜接而遭遇挫折。事實上,吳憶樺離開巴西前的幼稚園老師、市議員和人權組織組成的「伊如安(吳憶樺葡文名字)返鄉後援會」,除了已為他準備好念到大學的獎學金外,也將為他進行心理諮商輔導。與吳憶樺巴西親友熟識的台商吳政道樂觀地表示,在各方關心和協助下,吳憶樺返鄉後適應的速度,將會令大家驚訝。
吳憶樺已帶著國人的不捨與祝福離開,但鑑於異國婚姻日趨普遍,東南亞各國籍及中國大陸新娘人數更是快速攀升,未來跨國搶子紛爭若再出現,國人應如何記取此次教訓,儘快建立一套協商與輔導機制,在以孩子利益為最大考量的前提下圓滿處理,將是另一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