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台泥公司及數家大企業卅年,辜振甫始終以「專業經理人」自居。他說他的收入大部分都是「薪資所得」——受雇於企業、擔任專業經理人的薪水收入。
從事的是工商企業,辜振甫卻深具書香氣質,愛好且擅長多種藝文活動。他並深具使命感,熱心參與許多工商團體,致力促進工商業界的進步及團結;此外,他還常以私人身分,與國外工商鉅子及政要接觸、交往,為提昇我國在國際經濟社會的地位,貢獻心力。
.辜振甫
.民國六年一月六日生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國防研究院結業研究員。大韓民國高麗大學榮譽經濟學博士曾任職務:
.亞洲商工總會理事長。
.國際商會副理事長。
.國際勞工會議雇主代表。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中歐貿易促進會理事長。
.東海大學副董事長。
現任職務:
.臺灣水泥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
.福聚公司董事長。
.臺灣士敏工程公司董事長。
.臺灣通運倉儲公司董事長。
.中國合成橡膠公司董事長。
.臺灣全錄公司董事長。
.香港水泥公司副董事長。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工業總會理事長。
.亞洲商工總會名譽理事長。
.遠東貿易服務中心理事長。
.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理事長。
.中韓經濟協進委員會主任委員。
.東亞經濟會議主席。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臺灣經濟研究所創辦人。
.鹿港民俗文物館創辦人。
.亞洲理工大學董事。
.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顧問。
.曾獲中國國民黨主席、大韓民國大統領、日本國天皇、巴拿馬共和國總統、南非共和國總統等頒授勳章,及美國史丹福大學頒贈「世界企業獎」等。
圖1.~3:辜振甫風度翩翩,溫文儒雅,圖為他接受訪問時的神情。(魏嬡)
多才多藝,溫文儒雅
辜振甫是國內有名的企業家,工商界和新聞界常與他接觸的人,都認為他溫文儒雅、風度翩翩,具有十足的書香氣質。他的個性沉穩、內斂,由於所擔任的工作相當多而重要,因此大家對他處理各種繁鉅工作時「舉重若輕」的態度頗為欽佩。無論再大的責任、再艱鉅的任務加在身上,他都是那麼從容、篤定,而且似乎不見他使什麼力,就能處理得很好。
或許是因為他天份高、學養佳、經驗足,處理任何事務都懂得方法——知道從何處著手蒐集資料、向何人請教、從何種角度分析研判、如何做邏輯化的歸納……等,因此他不憂不懼,心境能常保平和。
從事的是工商企業,辜振甫卻有極濃厚的文人與藝術家氣質,並且對許多藝文活動愛好且擅長。對於這一點,他也相當自豪。他中、日、英文均佳,說、讀、寫都沒有問題,因此常率團參加各種國際性的會議。他且能畫畫、作詩、寫小說,年輕時還發表過一篇長篇小說。他極愛好平劇,鬚生唱得很好。各項運動及劍道也很在行。
在工作方面,他對企業管理下了很深的功夫,一直提倡「專業經理人」制度。臺泥公司在他經營下,卅年來,產量增加了十倍,並在海內外建立了許多關係企業,多年來一直名列全國十大企業之一。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整廠輸出」,曾協助泰國、印尼、巴拿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建水泥廠,目前為世界十大水泥輸出公司之一。
他並且深具使命感,常說,在目前這個時代,工商界愈來愈顯得重要,從事工商業者,應具備促進社會發展、甚至領導時代的使命感。但他也有所感嘆:國內許多企業家鎮日忙碌經營的,多半還是為了賺錢,甚少想到社會責任問題。他自己則常作「捨我其誰」的努力,並且因本身條件佳,經常以私人身份,與國外工商鉅子及政要接觸、交往,從事經濟外交,有人稱他是「民間大使」。
圖1.~3:辜振甫風度翩翩,溫文儒雅,圖為他接受訪問時的神情。(魏嬡)
大學時代曾「半工半讀」
辜振甫是彰化縣鹿港人,辜家為當地望族,家境十分富裕。他資質聰穎,讀書也非常專心,對任何事都有一定要弄通的決心,因此學業成績一直很好,總是輕而易舉地考到第一名。
當時他家媮椓u有一位前清秀才及英籍教師,他每天除做好學校的日文功課外,還要背四書五經、練書法、讀英文,也因此扎下了深厚的語文基礎。
他的求學歷程一帆風順,中學畢業後,順利進入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就讀。大二那年,父親過世了,由於他學業成績好,平時也表現得成熟穩重,父親對他的期望很高,家中許多事業的管理重任就落在他肩上。他不得不一邊念書,一邊接掌家業,做了七家公司的董事長。業務範圍包括:農墾、製糖、製材、製茶、運輸、農產品加工等。
對一個年輕的男孩子來說,那麼多事業的經營和管理,想必是相當繁重的負擔,因此當年他那段「半工半讀」的日子,過得很辛苦。辜振甫說:「當時臺灣大學採取英國武教育,上課不點名,但得交論文和通過考試,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和期許都很高,我每天都累得心力交瘁。雖然已經事隔幾十年了,我還常會夢到在考試,而考卷上有好多題目我都不會,急得不知怎麼辦才好,經常就這樣由夢中驚醒,醒來後發現不過是一場夢,還真開心哩!」
圖4:工商協進會舉行第廿七屆會員大會時,蔣總統經國先生當時任行政院長,曾親臨致詞。(魏嬡)
赴日深造,兼修「打工」課程
大學畢業後,應該可以鬆一口氣,專心地當「老闆」了,辜振甫卻在此時辭去所有的董事長職務,把家中產業交給兄弟管理,赴日深造。他說:「我接掌那些事業時,年紀太輕,又沒有經驗,真是糊裡糊塗的。當時學校功課又重,也無暇專心深思經營及改進之道。畢業後,我全力面對工作,才發現自己所學、所能實在不足,因此下決心到日本進修『財政及工商管理』。」
提起這段往事,他又說道:「不論做那一行,沒有真本事是不行的。縱然有人因命定關係而承繼了很大的家業,屬下也因為你是老闆而不得不尊重你,但自己不免會心虛;而一個領導人若得不著同仁真正的信服,是相當痛苦的。更重要的是,事業不可能管理得好,也很難繼續發展。」
在日深造期間,他到一家糖業公司當基層辦事員。以他的家境,實在不必如此辛苦「打工」,但他以為:「沒有在基層待過,再怎麼『將心比心』,也無法瞭解基層人員的甘苦與心態。我既然有心學好工商管理,這自然也是必修的一門課。」
圖1.2:現任美國總統雷根於民國六十七年應辜振甫之邀來華訪問,工商協進會曾為他舉行歡迎會。(魏嬡)
觀念要求進步,走在時代潮流前面
在日本三年的求學及工作經驗,使辜振甫獲益頗多,也對他日後建立自己的事業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他對日本人踏實守分的作風印象深刻,他說:「我有很多同學是富家子弟,但都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未見他們開車上學;其他食、衣方面,也一點不炫耀、招搖。」
此外,「日本人對工作十分認真,員工對公司有一種忠誠的傳統,而公司對員工的待遇、福利也相當照顧,雙方建立一種長久的、相依相屬、共存共榮的關係。而且日本人多半有一種很強烈的『憂患意識』,總是擔心自己不進則退,會被潮流淘汰,因此非常注重研究與發展。」辜振甫對日本企業求新求變的作風曾用心觀察,亦頗有心得,因此,不斷求發展、求進步,成為他經營企業的座右銘。
辜振甫在日本的學業和工作告一段落後回到國內,恰逢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當局為補償地主,將農林、工礦、紙業、水泥四家公營公司轉移民營,以股票折合地價發給地主,以為補償。辜家在中部有大片田地產業,辜振甫率先將田產捐出,換得臺灣水泥公司的股票,並主動勸導鄰里、親友響應政府政策。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對祖先留下來的土地,都有一份深厚的情感,賣田、賣地一般都被認為是「敗家子」的行徑,因此,自己首先響應,並主動呼籲鄰里配合,不能不說是有極識大體的高瞻遠矚之見。辜振甫何以能看得如此遠呢?
他說:「當時我國正要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要發展工商,必須先植根於農業;而農業要有所進境,必須使農民有生產的意願與改良生產的條件。因此,讓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使他們有辛勤耕作的動力,並因此而增加收入,有餘力購買進步的農具、好的種籽、肥料、除草劑等,這樣才能提高作物品質與產量,促進農業發展,增加社會財富,也對工商發展提供助力。而且農民經濟能力加強後,對工業產品的購買力也提高,亦有刺激工業發展的作用。因此,土地改革具有縮小貧富差距、促使工業起飛的功能,是勢之所趨,我們自然應該配合。」
圖1.2:現任美國總統雷根於民國六十七年應辜振甫之邀來華訪問,工商協進會曾為他舉行歡迎會。(魏嬡)
非大老闆,收入皆為「勞務所得」
他因為一向很用心地觀察世事、汲取新知,且經常在腦中思考、分析,因此觀念跟得上時代潮流,甚且還常走在潮流前面。早在民國四十一年間,他應聘為經濟部顧問時,便倡導「企業經營的大型化與大眾化」及「民營企業經營權與管理權分開」等觀念,並以他主持的臺泥企業率先行之,至今仍為大家所肯定與推崇。
掌理臺泥卅年,許多人都以為臺泥是他的家族企業,其實不然,他由協理、總經理,以迄被董事會選為董事長,始終以「專業經理人」自居。他說:「很多人以為我是董事長兼總經理,一定是大富翁,實情並非如此。臺泥現有四萬多個股東,股權極為分散,我的股分也不多。從國稅局的報稅資料,你們可以發現:我的收入絕大部分都是『薪資所得』,也就是受雇於企業、擔任『專業經理人』的薪水收入。我所賺的,可算得上是『辛苦錢』哩。」
「專業經理人就是『專門把企業經營管理好的人』,掌管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工作,向董事會負責。近年來,政府不斷鼓勵中小企業合併經營,讓優良企業股票上市,以集合大眾資本,建立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企業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已有分開的趨勢。專業經理人在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辜振甫說。
圖3:辜振甫在他陽明山別墅的庭園中小憩。(魏嬡)
推廣專業經理人制度,使「富能過三代」
他舉例說明專業經理人的功能及重要性:「一個國家的進步,大體上可分為『開創』和『制度化』兩個時期。開創期需要革命人才,局面大致底定後,就應全盤籌畫、建立制度;在進入制度化以後,則需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共同研判、規畫及治理。企業發展情形亦同,開創時期,創業者需有冒險犯難、克勤克儉的精神;但企業擴張到相當規模後,則需由專門人才(專業經理人)來為之建立制度,奠下『長治久安』的基礎,使它的壽命能超越人事變遷,世代長存。日本的三菱、三井等財閥被盟軍解體後,仍能成長壯大,發展成今天的規模,就是因為他們能重用專業經理人,任他們以專業的知識和技術來管理經營,創業者或其後代都不能干預,一切走上制度化,企業才談得上有長遠的發展。」
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開,客觀來說,對企業前途一定大有助益,但卻與我國傳統父傳子、子傳孫,使家族事業綿延不斷的觀念有所違背。許多事業主都喜歡自己操管理大權,且將此大權傳續子孫,心中因此能得到莫大的滿足。由於觀念不能突破,致使我國政府多年來鼓勵企業合併經營的成效不彰。
辜董事長說:「這種觀念,造成我國『富不過三代』的說法。當年創業維艱的苦況與奮鬥求進的精神,只有創業者自己感受最深,也才最能發揚光大。子孫生下來即有一個安定、富裕的環境,甚難培養其苦幹實幹的精神,因此,偌大家業,往往在第二代、第三代手中漸漸敗落。因此,我們應把眼光放遠一點。當然我不排除企業家第二代接棒的可能性,但如果第二代沒有經理的才能或興趣,讓他把企業搞垮了,豈是子孫之福?不如讓他持有股份,由合適的、能幹的人來管,他每年可以分紅,且愈分愈多,不是更好嗎?」
圖1:辜振甫夫婦和孫子合影。(魏嬡)
建立經理人與投資人間的倫理關係
國內企業界重用專業經理人的情形目前尚未普遍,這一方面是由於國內企業的規模多半不大,且家族色彩濃厚,專業經理人較難發揮所長;另一方面則因國內企業員工對公司泰半未具忠誠奉獻之心,企業所有人擔心「大權旁落」,日後會發生危害企業之事,因此不認為聘用專業經理人是很重要的事。辜振甫認為,專業經理人與企業投資人間,應該有一種「倫理關係」。他應該對企業忠誠,與企業間有休戚與共的認知,竭力貢獻專業知能,這是一種工作的道德。專業經理人更不能利用職務與職位上的便利,做出任何對投資人或企業不利的行為。
投資人把企業交給專業經理人管理,自然希望借重他的力量創造財富,業務鼎盛時,雙方皆大歡喜;但遇上經濟不景氣,或有新對手加入競爭等情況時,股東所能分到的紅利減少,是否會對經理人有所責難?
辜董事長說:「專業經理人的使命,除了為企業興利除弊、賺取利潤外,還有一個更積極的任務,就是使企業有能力創造未來。所以衡量專業經理人的才能與貢獻,不應只看他目前能為企業賺多少錢,而要看他能為企業的持續與發展做些什麼。股東是企業的所有人,自然樂於見到企業有發展、有前途,因此專業經理人如果真能往大處和遠處看,並且把自己的一番苦心經常和股東溝通,磋商、研究執行方式,如此應能得到股東的信任,確信他能為企業開創前途。這樣一時的紅利減少,應不致影響雙方關係。」
圖2:辜振甫伉儷情深。(魏嬡)
建立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開的典範
臺泥公司移轉民營時,資本額為新臺幣二億元,現已增至四十二億元,都是由盈餘再投資。「我們公司管理經營者與股東間的關係良好,股東十分信任我們,也瞭解必須不斷投資,更新設備,企業才會有前途,沒有人急著要分紅。」
前面提過我們中國人傳統上「富不過三代」的說法,除子孫自小養尊處優、難擔大任的情況外,也有的是因為子孫繁衍眾多後,彼此為管理權的爭奪各不相讓,和氣一失,難免衰敗。辜振甫說:「臺泥移轉民營時,發行許多股票,是個典型的大眾公司。卅年來,我一直兢兢業業地經營,希望建立一個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開、而經營成功的實例,並藉此為人們處理財產提供一個新方式,簡單地說,就是置產除了買土地、房屋與黃金外,還可以買證券。」
圖3:辜振甫在陽明山的別墅,房舍建築高雅,庭園廣大,園中綠草如茵,花木扶疏,還有游泳池,都是他自己設計的,他也頗以此自豪。(魏嬡)
喜用常思考、善思考者
辜董事長說:「國人常有一個想法,認為『我出錢,當然應該由我拿主意』。其實,出資者應該想開一點,為什麼不用比自己更高明的人來管理,讓他為你及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呢?」
「用比自己高明的人」,正是辜董事長的用人原則。臺泥進用新人,採公開招考方式,分筆試(其中在校成績佔40%)與口試。通過筆試者,辜董事長都儘可能親自口試。
短短的幾分鐘面談,如何能「慧眼識英雄」、選拔出真正優秀的人才?辜董事長說:「面談時,我觀察應試者的態度是否誠懇,儀表是否端正、莊重,及能否適切表達自己的意念等,而最重要的,則是看他的反應能力。」
「一般說來,通過筆試者的學歷大致都差不多,我希望選拔肯思考、善思考的人。一個有用心思考習慣的人,會不時將各種問題在腦中整理、歸納,他的思想會比較豐富,對問題的反應比較敏銳,說話和行事也就比較有條理且邏輯周延。」辜董事長說明。
新人進公司後,就要設法使之「適才適用」。臺泥公司訂有輪調制度,每人少則二年、多則五年,一定要調動職務。這樣不但可以消除長期做同一項業務的疲憊感,而且可明顯著出每個人能力的高下及專長所在。
臺泥另有一項特別休假制度,工作一年者,每年有七天特別休假;每增加一年年資,休假也增加一天。這個制度除了讓員工每年有段鬆弛身心的時間外,還具有訓練副手及考察工作人員能力、品性的作用。
「特別休假制」具多重功能
辜董事長說:「我們的特別休假制度是強制執行的,具多重功能。舉例來說,經理休假時,由副理代理他的職務,這就是副理實習擔負高一層責任的機會,也培養他接棒的能力;副理休假時,經理則可感覺出他不在時對工作的影響,進而瞭解他平日貢獻的多寡。更重要的是,休假者的職務一定有人代理,若是他平日有帳目不清或任何不軌行為,這會兒就全部暴露出來了。」
無論新人招聘或員工升遷,辜董事長拒絕一切人情請託。他說:「卅年來,我們公司從不講『關係』,所有員工也因而都體會到,能否升遷,全取決於平時的工作表現,沒有別的『門路』可尋。公司絕對堅守原則,員工也就不會鑽營,而將全部心力放在工作上。我們對表現優異的同仁,也一定給予相對、公平的報酬,鼓勵他們更上層樓。」
要使員工覺得賞罰分明、報酬公平,有賴一套合理、客觀、精確的考核制度。
祛除「不利因素」,擴大「有利因素」
臺泥的「標準成本」小組,成立於移轉民營時,首開國內民營企業以科學方法計算成本之風。他們依歷年來的統計,訂出一套平均數值,如計算生產一定品質的單位水泥所需耗費的原料、人工及能源數據,然後與每個月各部門的實際耗費量相較,找出成本偏高或降低的項目,並進一步研判其原因。
例如:這個月某項直接材料費用增加,就要分析所以形成的「不利因素」,加以消除,如是否原料買貴了?還是不需要的東西買多了,增加利息負擔?或是工作人員的疏失,造成浪費?……若成本降低,就找「有利因素」,加以擴大、發揚,或進一步探討,如是否可改採其他原料、效果更佳?……。
這些報表,通常辜董事長要親自審閱,據以指示各部門消除不利因素,擴大有利因素。如果各部門工作有績效,使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提高,增加公司收益,公司便提撥部分新增利潤,做為獎金。
獎金發放有二種方式:普發——按員工薪資比例普遍發放;重點發放——給予績效特佳部門的工作人員。發放獎金,員工不僅實質上有收益,亦代表一種榮譽;大家為了爭取獎金,不但各自在崗位上努力工作,還會互相督促。
由提高工作品質來降低生產成本
這幾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不景氣,建築業受到很嚴重的影響,臺泥公司生產水泥,業務因此沒有前些年興盛;但去年員工的績效獎金、年終獎金,並未因此而減少。「我始終認為,調整待遇或頒發獎金,不是增加公司負擔,而是創造新的衝力。」辜董事長笑著說:「或許因為我是專業管理人,地位較超然,才會有這種想法;家族企業的老闆,公司收入能全部納入私囊,大概就比較捨不得調整員工待遇了。」
辜董事長還認為:「古人說『多難興邦』,工商界也適用。因為不景氣時,企業經營困難,所有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正好加以檢討改進。」他呼籲工商界:提高生產力與技術水準、改善產業結構、採行現代化管理,使企業脫胎換骨,來迎接期待已久的景氣復甦。
臺泥這兩年來積極推行「品管節約運動」,頗具績效,現在已經進入「全面生產維護」階段。辜董事長說:「以前大家都認為,要提高品質,必須購置新穎的機器,採用昂貴的原料,聘用高待遇的工作人員,成本因此一定隨之升高;可是經過更深入的分析及計算,我們發現:提高工作品質與降低生產成本,實為一體的兩面。例加採用高品質的機器設備,並聘用專人,加強維護、修理工作,生產設備故障停工的機率減少,成本就會降低。」
再以臺泥新近裝置的配料製造電腦設備來說,生產作業電腦化後,產品規格穩定,品質提高,銷數自可隨之增加;而且可減少人力支出與生產物料、設備的浪費,生產成本可因此下降。如此一來,企業收益就能增加。這項電腦設備耗資新臺幣五千萬元,去年一年就為公司節省了三千五百萬元。
沒事時忘掉我,有事時一定與你們同在
臺泥還設有「品管會」,不斷研究提高品質、降低成本的方法。加強品管工作的推行,除了「由上至下」的指示外,還有「由下而上」的管道。「各部門工作的性質、問題及改善之道,該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定最清楚,因此我們也請工作人員提供意見。他們的建議,如改善或增購某種設備,或改用某種原料……,若證明有理、可行,我們也發獎金鼓勵。」辜董事長說。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去年「品管會」收到的建議多達數百項,部份已經採行,據統計,共為公司節省了新臺幣一億五千萬元。
辜董事長說:「私人企業必須給員工一些實質的『誘因』,例如頒發獎金及合理的升遷,以刺激大家努力推動企業成長。如此一來,同仁都會自動把工作做好,除非有特殊情況,才需要我來處理。我常告訴公司同仁說,『沒有問題,你們就把我忘掉;有困難時,我一定與你們同在』。」
萬一屬下因大多事務可自行作主而造成錯誤呢?辜董事長說:「我在授權時,自然要先作通盤考慮,務使職務分配與授權範圍能適當。如果仍有任務超出某人的能力範圍,或遭遇無法抗拒的困難,使他在處理上發生失誤,那我只有把責任承擔下來。」
脾氣好,對屬下循循善誘
如果這個員工是因為不用心,犯了不該犯的錯誤,辜董事長也不主張嚴厲叱責,而是很耐心地為他講解疏失何在及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激發其責任感和榮譽心。他往往會說:「是我選擇你來擔任這個職務,所以你做錯了,我也有責在。但是你一定要明白自己也有責任,為什麼對份內工作不用心而有如此疏失呢?你對得起公司、對得起自己嗎?……」
辜董事長在指出屬下錯誤時,語氣堅定嚴肅,但態度總保持溫和,他說:「對屬下要尊重,而且我覺得鼓勵比責罵、懲罰更有效。」
臺泥員工由於能充分受到尊重,且又有機會發揮所長,加上待遇理想、福利制度完善,因此員工流動率極低,很多人都是一考進臺泥,便待到退休。臺泥的號召力亦強,每回招考總有成千上百的人報考,使辜董事長能有較多機會選拔優秀的人才。
員工素質高,且又因充分授權和絕對尊重,使他們都能勇於負責,因此辜董事長雖然一年中常有三分之一時間不在國內,對公司營運卻非常放心,甚至難得打電話或電報回國查問公司的業務情形。他說:「我在國內時,同仁為求慎重,遇有疑義,就會來向我請示;其實,每位工作人員對自身負責的業務應該比我瞭解得多,也一定會比我深入,大家應該有信心自己去分析、判斷;我不在國內,他們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智慧,做得比我在時還要好,所以我常要他們最好忘了我。」
懂得方法,又十分看得開,辜振甫雖然身兼許多要職,平時卻並不顯忙碌、疲累,他還有不少時間花在閱讀、思考,和與人接觸、談論問題上,因此得以不斷吸收新知識與新觀念,貫徹永遠走在潮流前面的自我期許。此外,他還熱心參與工商團體活動,以擔任工商界與政府,及我國與外國工商界間的橋樑自許。
結交益友,也期許自己能成為別人的益友
讀書,並且用心讀、反覆咀嚼思考,辜振甫視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動。他深信開卷有益,因此一直多方涉獵,從報章、雜誌、小說,到外交、經濟專書,都在閱讀範圍之內。他說:「我年輕時很喜歡看文藝小說,現在比較少看了。近年來我最喜歡讀歷史小說與名人傳記。」他以為,在歷史和傳記中,可以汲取前人的經驗,做為借鏡,或習得因應與避免之道。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辜振甫每天都要將當日所獲的知識與心得,在腦中整理歸納,任思想馳騁,自覺樂在其中。他也鼓勵年輕人多思考,他說:「現在年輕人所受的教育都差不多,要想『高人一等』,就只有靠多思考了。」
他還喜歡與朋友談天說地或討論問題。他說:「好的朋友,可以互相幫助——不是指金錢、物質上『有形』的幫助,主要是在思想上的互相啟發、提昇。例如在交談中,彼此作腦力激盪,也作整理、歸納,對雙方都有益處。所以我以為,好的朋友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但如何斷定何者為「好」友呢?辜振甫說:「那就得深談了。有人不坦誠、磊落,有人思想、言語顛三倒四,有人生活、工作無所用心,有人成天只知爭逐名利,自然談不出什麼內容來。但也有人有思想、有見地、有抱負,好好長談一次,自會感覺『有所得』。這種朋友,便是益友。但是說來容易,其實這類朋友並不容易找。而我們亦應深切自省:我們有沒有資格做別人的益友呢?」
愛讀書、愛思考、用心工作之外,辜振甫的興趣廣泛,他自稱「玩」的事都會,如畫畫、寫詩、寫文章、游泳、打球、唱戲,甚至唱西洋歌劇等,都頗有心得。其中,他最喜歡打高爾夫和唱戲。
他的高爾夫打得不錯,他說:「一個球靜靜躺在草地上,雖然不斷練習,仍無法完全控制它的去路。在人生旅程上,接觸的人、事、物都比打球複雜得多,況且有更多瞬息萬變的『變數』,當然就更需要『活到老、學到老』了。」
對社會、國家懷有使命感
辜振甫非常喜愛國劇,除了欣賞外,自己也能唱做。他唱鬚生,年輕時還粉墨登場票過戲,問他近來怎麼不上臺了?他笑著說:「平劇裏的鬚生扮相都是瘦削、清癯的,而我年紀漸漸大了,身體發福,扮相不好看,所以不考慮登臺了。」但他自己在家裏還是常吊嗓子、清唱,請琴師到家裏來為他伴奏,一唱可以唱上兩個鐘頭,頗自得其樂。
他說:「國劇劇情都是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蘊涵著高貴的情操,唱來讓人覺得熱血沸騰。心情好的時候,唱唱戲益發覺得英氣風發;心情不佳時,唱戲也是一種很好的發洩。而國劇的表現方式、所呈現的風貌,又極為含蓄、幽雅,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抽象藝術,懂得看戲的人,因此會一看再看,一聽再聽,總覺回味無窮。」
辜振甫是本省人,怎麼會喜歡平劇、又會唱平劇呢?原來小時候他家裏常請戲班子來家演出,耳濡目染之下,他因此為之著迷。平劇劇情教忠教孝的精神,對辜振甫也有很深的影響,使他對自己一向有很大的期許,對國家、社會也深具使命感。他除了在事業經營上十分用心,對工商界甚至國家的整體事務,也一向出力甚多,而且從不張揚、表功。
工商界應扮演促進社會現代化的先導角色
他認為:「現在是工商社會,工商界應在促進社會現代化過程中,扮演先導的角色。」他自己也極力在扮好這個角色,例如:出賣創辦臺灣經濟研究所,帶動經濟研究風氣;擔任工商協進會理事長迄今廿五年;領導其他工商團體,為促進工商業者的團結進步而努力;協助政府研擬與推動財經政策,也向政府反映工商界意見;聯繫國內外工商業者及團體,促進溝通與友誼;常率團出國參加國際性的工商會議,為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而努力……。
他發起創立亞洲商工總會、中歐貿易策進會、中韓經濟協進委員會、東亞經濟會議,並參與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國際商會、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等國際經濟組織,致力促進國際經濟交流。他並以個人在國際經濟社會的良好關係與聲譽,經常風塵僕僕地奔走各國,從事演講、座談、談判,並與政界及商界要人接觸,進行「經濟外交」。
行事採水鴨哲學,多做少說
但他從不主動提及這些事。例如他與美國總統雷根在雷根擔任加州州長時定交,雙方並曾互相應邀訪問。雷根就任總統時,邀請辜振甫參加就職大典。那回辜振甫自美歸來,新聞界想訪問他,請他談談此行見聞及感想,他予以婉拒。他說:「真正的國民外交,要守住『只做不說』的原則,很多微妙的關係,一說出來就破壞了。」
辜振甫有三女、二子,子女已各自成家立業,他亦已升格做祖父。辜太太嚴倬雲女士是清代翻譯名家嚴復的孫女、作家華嚴的姊姊,兩人結縭卅多年來,一直伉儷情深,家庭生活和樂、幸福。
從小到大,辜振甫的環境均十分優裕,可說沒有遭遇過經濟的壓力,不知他可曾想過,如果有天他不再這麼富有、物質生活不再豐富了,將如何自處呢?他說:「無論處在任何環境,只要懂得安排生活,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能掌握生命的方向,相信物質生活差一點,還是可以過得很好的。而且我還認為,在目前繁榮、公平、開放的社會中,只要肯用心、肯努力,都會有發展的,日子應不致過得太差。」
主持多家企業,擔負重要「經濟外交」事務,還能有餘暇、餘力講究生活情趣,而且總是氣定神閒,……外人看來,總認為辜振甫必定是天份與運氣特佳。辜振甫也不否認自己幸運,他說:「長輩喜歡我、朋友幫助我、公司員工都和我充分合作,我常心懷感激。不過,其實我是很用功的,只是大家不清楚罷了。就像鴨子行在水面,大家只看到它前進,卻不知道他的雙腳在水面下拚命撥動。」
他具有凡事都要探究根由的精神,即使以「四角號碼」查字典,他也要把每角字體的代表號碼都記住;他是本省人,國語卻說得很標準,日文、英文也說得很好;他學唱戲,則要把尖字與團字的區別搞清楚……。他說:「其實研究這些,也不見得有什麼用處,我只是覺得,無論任何事情,既然要做,就要盡量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