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一般人一生長達三、四十年的勞動時間,平均會換七次工作。上班族一直都在工作謀生、轉業和失業的壓力中打轉,只要有人想找工作、換工作,人力資源這行就有前景。而隨著網路科技的興起、進步,也帶動了以往變化不多的人力市場革命。
市場大餅百家分
本著「找工作像查電話號碼一樣方便」的想法,一九九六年成立的104人力銀行,以隨時提供五萬五千個工作機會、累積六萬五千名人才資料庫,位居人力銀行市場第一品牌。副總經理蘇宏文表示,人事廣告市場沒有確切數字,因為以往獨佔分類廣告市場的報紙不會透露實際營收;但根據報紙版位大小、售價試算的結果,可達一百億台幣,保守估計約有三、四十億元,其中網路商機約佔十億元。
仿效日本就業情報誌、去年十月甫創刊的「數位求職」週刊,由聯合報系投資,早已站穩傳統媒體市場的聯合報系近一年前在聯合新聞網下架設了「udnjob」人力網站,如今又投下二億元資本跨足就業情報誌,為什麼他們這麼看好人力資源市場?
有多年報紙發行經驗的副總經理李秉嶧分析,目前的報紙分類廣告遭遇很大瓶頸,從AC Nielsen媒體大調查顯示,為了看分類廣告買報紙的人只佔百分之三。就企業角度來看,一則五公分見方的分類廣告平均要上萬元,「其實滿貴的,」他說,但大部分利潤都被廣告代理商拿走,報社沒有得到多大好處,而且短期內「看不出解套方式」。
「以日本為例,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發行量千萬份,但只有一頁分類廣告,求職、轉職者仰賴的是情報誌,」李秉嶧說,台灣的哈日風盛行,加上書籍銷售通路也在改變,以前買書到書店,但現在便利商店的流通速度早已超越了傳統書店,「大環境改變加上市場成熟,正是切入時機。」
「景氣雖不好,但人力市場往往是逆勢操作,」李秉嶧說,泡沫經濟最嚴重的日本,人力市場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市場第一大公司前年的稅後淨收入高達九千萬美金。也許有人認為網上求職已是趨勢,但李秉嶧認為,一般人「進入障礙還是很大」,要有電腦、要會上網、會搜尋資料,畢竟不如平面媒體方便。
大者恆大
國內兩大平面媒體聯合報和中國時報自兩年前陸續搶進人力市場,早些成立的人力銀行則掀起一陣合併風。年代集團與伯樂網、亞太線上與千里馬;有十多年歷史的「就業情報雜誌社」,前年架起「就業電子報」,不久又合併37 人力銀行,正式更名為「就業情報網」,進行全方位服務。
人力資源市場向「大者恆大」發展,但新手仍然躍躍欲試。
從事外勞仲介的東南亞集團去年獨資成立1111人力銀行,專攻教職、公職、金融、科技、工讀五大求職特區。「人力銀行的趣味性在於,網路還沒有形成既定的遊戲規則,變化大、彈性高,沒有人敢預估市場會變化到什麼程度,」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繆璘說,資深品牌的優勢是已建立使用者習慣,但缺點是資料太多,沒有特色。「後進者要超越,得用不同經營方式,1111人力銀行用的是『鄉村包圍都市』的方式,努力開發中小企業,」她說。
尋找利基市場是新手的共同思考模式。去年十一月,蕃薯藤和昱泉國際公司合資架設了「生涯精靈網」,專攻年薪百萬元以上、高科技業中高階管理人才。業務總監陳麗芳說,生涯精靈網是人力銀行結合精緻的心理諮商服務,人才會先經過專業的心理諮詢顧問篩選,以一對一面談方式測試個性,是否吻合該公司的企業文化,再推薦給客戶。
展望大中華
業界所以看好人力資源市場,其中原因之一也是人力銀行指標——104人力銀行在成立一年半後就已經損益平衡。一九九九年,該公司的營收超過新台幣上億元,去年更達到三億台幣;九六年創站時不到五名員工,四年內員工人數已擴增到一百九十人。
雖因委託企業家數高居市場第一品牌,104 仍不敢掉以輕心。「擁有傳統媒體資源的中時、聯合兩大報永遠都是競爭對手,」蘇宏文說,畢竟104只有網路資源。不過在他看來,「人力萬象網」現在被整合到中時科網旗下的一個點,不是主力;聯合報系以網路和情報誌搶攻市場的策略,也並不新奇。去年明皏禶~轉投資的「酷才網」也同時發行「酷才週報」,但推了三個月,錢就燒完了,「我們也在觀察數位求職週刊用二十元的虧本價可以賣多久?」他說。
「數位求職」卻是信心滿滿,「別人用鋤頭開發市場,我們用的是推土機,」李秉嶧說,他們用三種工具拉大競爭差距。報紙的高傳閱率短期內無法被取代、人力網站進攻科技業、地區性預算不高的公司就可以選擇情報誌。
由經驗法則看來,一般企業到了年底,人事廣告預算大多用完,而上班族常是領完年終獎金再換工作,人力資源市場年底的淡季將在舊曆年後開始攀升。雖然人力資源服務以撮合企業主和求職者為主要目標,但其實已擺脫純粹人力仲介的形象,紛紛增加心理諮商、性向測驗、教育訓練、人力派遣等服務。此外,放眼大中華更是這行的共同遠景。
104早已積極跨出台灣,兩年前就在大陸登記了商標和網址,只不過104改成了115(大陸查號台為115)。「生涯精靈網」業務總監陳麗芳認為,高科技業的人力需求在美國、亞太地區擁有極大的潛在客戶。「台灣若能成為大中華地區人力輸出的重鎮,那麼人力資源服務不但不會受景氣影響,也不會受產業外移影響,」李秉嶧說。
這一波老店合併、新手上路的人力資源服務的競賽中,只希望企業主和求職者都是贏家。
p.107
除了網路公司,雜誌業也想分食人力資源市場大餅。
p.108
先生被裁員,孩子學費沒著落怎麼辦?婦女團體到立法院前抗議,請立委正視失業率上升的問題。政府將編列六百多億元投入公共建設,以提供四萬多個就業機會。(薛繼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