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丈夫鄭南榕自焚,葉菊蘭不會走上政治路。
自民國七十八年出馬競選立委,十多年來葉菊蘭的問政態度就是「為台灣土地做事」。她說,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她覺得民進黨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但陳水扁總統和唐飛院長一再邀請她「同為台灣民主寫歷史」,這樣的使命感打動她,才答應出任交通部長。
葉菊蘭外柔內剛,她的自信和執著可以從她的愛情故事獲得印證。十八歲考上大學後她認識同校哲學系的鄭南榕,身為家中長女,卻不顧父親反對,執意和鄭南榕結婚。
大學畢業後她曾短暫回鄉教書,但為了和鄭南榕在一起,又北上工作。
以後進入廣告公司,由廣告業務助理晉升為台灣廣告界少數職位最高的女主管,她的幹練與才華,早就為同業所稱許。
不是悲情問政
從職場女強人到專業立委,她的轉變也看在同仁眼中。
在民進黨婦女部支持拍攝的台灣女性參政歷史的紀錄片《回首來時路》中,已逝的婦女部主任彭婉如曾提及,葉菊蘭雖然是得丈夫餘蔭而走上政治,但她後來的表現打破了傳統黨外女性的參政經驗,一改鮮明的受難者家屬形象,展現了女性政治人物的主體性。彭婉如在影片中說:「第一任當立委時,她很像替代者,所以每次有一些質詢、發言,都說是鄭南榕夢中托給她的,但是第二、第三任之後,她個人的主體性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有力,變成婦女團體和民法親屬編的護衛者,得到婦女團體很大的肯定。」
在陽明山新首長聯誼會上,葉菊蘭接受短暫訪談時強調,「當初出來競選,就不是家庭主婦代夫出征的角色,我在我的領域本來就是位叱吒風雲的女主管,雖然因為先生犧牲而走上政治,也是因為認同先夫的理念才願意出來。當時我的訴求是打一場母親的聖戰,我的主體性一直存在。」
十多年問政,葉菊蘭為民間婦女團體奔走的努力,確實值得記上一筆。民法親屬編修正案是件大工程,所涉條文之多,問題之龐雜超乎想像。靠著婦女團體長期推動,加上葉菊蘭和新黨立委謝啟大兩人挺身而出,在立法院帶動風潮,並且頻頻說服行政院,才讓民法親屬編終於在民國八十五年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部分條文修正案,使得台灣婦女的婚前財產和子女監護權獲得伸張,踏出法律上男女平權的一大步。
尊重專業
有媒體分析,葉菊蘭是位嫉惡如仇、做事嚴謹、操守良好的政治人物,在民進黨內有「國母」封號,輩分極高,加上在總統大選期間,客家籍的她大力為陳水扁鞏固客家票源,都是她出線擔任交通部長的重要原因。
不過,媒體也指出,葉菊蘭過去和交通部幾乎沒有淵源,要熟悉龐雜專業的交通業務,需要相當時間。針對這個問題,葉菊蘭表示,「交通部總括就是對『人』的服務,基本上是一個超級服務業,從人的觀點出發是我設定的第一要務。」她也強調,過去舊政府的包袱太多,有私人利益、政黨考量,可能很多狀況都讓交通部同仁深感專業無法發揮,「如何將以前糾結不清的利益中止,讓專業回歸專業、政治回歸政治,是大家對新政府最大的期待,也是新內閣要面對的最大課題,而現在正是掃除舊包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