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珊瑚沒有鑽石的絕代風華,也缺少黃金的富貴氣派,但它光芒內斂、色澤溫潤,上品珊瑚甚至比黃金貴重。
台灣珊瑚在外銷市場上的輝煌成績,曾為台灣贏得「珊瑚王國」的美譽。然而由於國人對珊瑚的瞭解不夠,使得無數珍品流入外國人的珠寶箱中。如今台灣珊瑚因開採過度而出現危機,如何振衰起敝,值得深思。
人類發現珊瑚,當遠溯至一千七百多年前。傳說當時一艘商船在義大利那不勒斯灣一帶觸礁,人船竟安然無恙。水手下海察看,發現船身碰到一棵色彩鮮麗的「石樹」,船底卻絲毫未損。從此它就被視為吉祥之物,代表平安、如意。

2.—5:中國人視珊瑚為吉祥的象徵,珊瑚雕刻也都寓意祥瑞。圖2.是「麒麟獻瑞」。(楊永山)
被視作祥瑞之物
在日本和韓國的傳統習俗中,珊瑚是女兒出嫁時必備的妝禮;阿拉伯人舉行宗教儀式時,必佩戴珊瑚祈神降福;奈及利亞將珊瑚視為財富的象徵,並用來陪葬,陪葬的珊瑚愈多,表示這戶人家愈有錢。
中國古代則將珊瑚列為「七寶」之一,在無量壽經及金剛般若經等佛書上均有記載。它是帝王將相、王公巨室才有資格擁有的寶物,多為南方進獻的貢品。當時人們以為,隨身攜帶珊瑚,可不畏風雪侵襲;放在衣內,可鎮血避災;雕成神像供奉,可以佑子孫、保平安。還有一說,謂珊瑚磨粉可治小兒驚風和流鼻血。

圖3.是「鍾靈毓秀」。(楊永山)
珊瑚樹是動物
珊瑚,常被一般人誤為植物,其實它是一種腔腸動物「花蟲綱」海洋生物(俗稱「水螅」或「花枝蟲」)的集合體。珊瑚蟲個體呈圓筒狀,中央有口,口四周環生觸手,它們攀附在礁岩上,分泌出鈣質,慢慢就形成珊瑚。
珊瑚蟲行無性生殖,不斷繁衍,積壓在內層的珊瑚蟲因無法獲得藻類維生而逐漸死去,變成珊瑚樹的骨架。而活珊瑚蟲仍不停再生在外緣,日積月累,就形成美麗的「珊瑚樹」。

圖4.是「八仙過海。(楊永山)
臺灣珊瑚色、質最佳
珊瑚場主要分佈在北緯20∼40度之間,已開採的海域有義大利、日本八重島、三子島、硫磺島、美國中途島海域及臺灣沿海,而臺灣附近的珊瑚產區有:澎湖、蘇澳、澎佳嶼、蘭嶼、綠島、臺灣淺堆和東沙島西南海域。
義大利是最早發現珊瑚的國家,切磨與加工也有千年歷史,是歐洲最大的珊瑚中心。東方最早加工珊瑚的是日本,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臺灣則於民國十二年首次在基隆、瑞芳海中發現珊瑚,經專家鑑定後證明其色澤、品質均遠勝義、日。之後陸續大力開採,並引進加工技術,使得臺灣在民國六十八年前後成為世界上的「珊瑚王國」,產量佔全世界珊瑚總產量的80%。
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升復興號」珊瑚船在宜蘭龜山島外撈獲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這株「珊瑚王」重70.5公斤,高125公分。據估計,生長在深海的珊瑚,每成長一公斤需時三百年。這樣算來,這株珊瑚齡高至少二萬一千年。
這個世界罕見的珍奇之物,外形完整,顏色鮮麗,而且體型龐大,當年牢牢攀附在礁石上,若非技術高超,實難整棵撈獲。當時競價爭購者蜂湧而至,除了我國業者外,日、義都有商人趕來。最後由海山珊瑚公司以新台幣七百萬元購得,現陳列於公司中,供人觀賞。它是臺灣「珊瑚王國」拓展史上一個榮耀的標誌。

圖5.是「年年有餘」。(楊永山)
體力、耐力兼具,撈捕方能勝任
目前臺灣的珊瑚船以澎湖及南方澳為基地,從事打撈工作者多為附近漁民。他們使用的工具十分特殊,以堅韌的繩索捆綁一塊重約卅公斤的橢圓形石頭,石頭四周以鉛線縛緊撈珊瑚用的尼龍拖網,一次綁四或五面網。捕撈珊瑚採「深鎚網絡法」,船員在探測到適當的水深與水流後,即將石頭拋入水中,直沉海底。接著船隨海潮移動,拖著石頭緩緩前進。大石通過之處,珊瑚被擊中折斷,而後被石上的拖網勾掛纏絡住,大約曳行二小時後就可起網,把珊瑚撈出水面。
有多年撈捕經驗的珊瑚業者陳春成說:「一艘珊瑚船撈獲量的多少,關鍵全在於船長。一個有經驗的船長能從水紋和海面狀況判斷海底有無珊瑚,且能指揮全局,督導船員迅速俐落地打撈,已被擊倒的珊瑚就不致撈不上來。對一個生手而言,撈珊瑚並不須要特別技術,但因常須廿四小時全天作業,休息時間少,所以要有良好的體力和耐力。撈珊瑚視海潮作業,適合在三月至十月之間。由於近海、遠洋船只的大小、船速、載重量、補給量不同,出海時間從一星期到半年不等。」
珊瑚依採撈上岸時的情況可分為活枝、枯枝與死枝三種。

圖1:特產店櫥窗陳列的珊瑚加工品款式繁多,琳琅滿目,常見的有:戒指、手鐲、項鍊和雕刻裝飾品。(楊永山)
加工後價值高
活枝附著在海底岩石上,枝上有珊瑚蟲仍在生長中,被撈上岸後,枝上尚有珊瑚蟲突起,呈桃紅色。由於它未受蛀蝕,顏色鮮麗,故價格最高。枯枝是在海中已枯死的珊瑚,呈白或灰白色,沒有珊瑚蟲,顏色不佳,價錢次之。死枝是在海中已枯死且倒伏的珊瑚,呈灰色或黑色,表面即可見被其他生物蛀蝕的斑點,價錢最低。
珊瑚船回港後,即將珊瑚論斤批售給中盤商,中盤商再把珊瑚分類賣給加工廠,加工後由藝品店出售。珊瑚加工廠多集中在澎湖、蘇澳和台北一帶,極盛時期大大小小有四、五百家之多。
珊瑚到了加工師傅的手中,經過改頭換面,就成為一件件的藝品。
他們先依顏色、枝徑大小和形狀分類。細小枝多搭配玉類,做成花蟲鳥獸,作為屏風的鑲嵌組件;也能切成細小短枝,串成拙樸可愛的珊瑚項鍊。中枝類用途廣泛,質地好的可做素麵戒指、圓珠項鍊和耳環;若有局部蛀蝕、枯朽的,則可依勢雕刻成各種花樣的首飾或小件雕刻擺飾。大枝類較難得,若整株完整無缺而形狀漂亮的,多保留原狀作擺設用,極富天然美;或者也可雕刻成藝術品。大型斷枝則可加工成大圓珠、大戒指,及人像、花鳥等室內裝飾物。

2:小型珊瑚屏「雙龍搶珠」。(楊永山)
雕刻見功夫,腐朽變神奇
決定用途及款式之後,就開始切割。經驗老、眼光好的師傅,切割時最能拿捏得準,絲毫不浪費材料。以製作圓珠項鍊為例,切割以後用機器除去珊瑚的細刺和小枝,磨成渾圓的球狀。再經打亮處理,即浸泡於鹽酸混合液中,將表面粗糙的一層腐蝕掉,算準時間取出,就是一個個光澤明亮的珊瑚圓珠。再以高速鑽床將珊瑚打洞,便能用線串成項鍊。
已有十餘年經驗的雕刻師傅鄭建欽說:「從珊瑚雕刻品最容易判斷師傅手藝工夫的高下。因為品質最好、沒有白點和瑕疵的活枝珊瑚,通常都直接磨成圓珠作戒指;雕刻用的素材,多半是有蛀蝕或壞死部分的枯枝、死枝,但有的枯枝從外表看來完整無缺,內部卻有蛀蝕,我們必須先決定刻什麼,再依內部情況隨機應變,才能去掉壞的、留下好的,刻出所要的形狀。否則一刀錯則全盤皆錯,無法補救。」
一般而言,珊瑚加工學徒熬四、五年才能出師,但技術的高低仍靠天份、經驗及本身的藝術修養,時間的長短並不是評斷手藝優劣的絕對標準。
珊瑚的硬度不高,只有3.5到4度,但緻密度良好,易於加工。以黃、白K金鑲嵌珊瑚製成的首飾十分美觀,有戒指、耳環、項鍊、手鐲、髮簪、袖扣、別針等各種款式,其中以黃K金鑲嵌的戒指最受歡迎。雕刻品多製成八仙、十二生肖、觀音、彌勒佛、美女、花鳥等,莫不栩栩如生、趣味盎然。

3:雕刻用的珊瑚多半有瑕疵,雕刻師傅功夫高,有創意,才能去腐朽成神奇。(楊永山)
種類繁、顏色多,天使膚色是極品
珊瑚的種類豐富繁多,達三百種以上,沉積鈣質愈多,密度愈大,質地愈硬,經濟價值愈高。一般製首飾用的珍貴珊瑚即為硬質珊瑚。珊瑚顏色共有白、粉紅、紅、綠、褐、紫、藍、黑等,其中具經濟效益的只有深紅、桃紅、粉紅和白色四類。深紅珊瑚品質堅硬、組織均勻,採擷困難,因此價錢最昂,每兩最高可達新台幣十二萬元。中國人以深紅象徵吉祥如意,最為喜愛。桃紅色價格次之,粉紅色又次。白色珊瑚因量多質差,價格最廉,一、兩百元即能買到一條白色圓珠項鍊。但粉紅類中號稱「天使膚色」的珊瑚,顏色淡柔瑩潔又極勻稱,可搭配任何色彩的服裝,在自然光線下,色澤高雅迷人,亦屬珊瑚中的極品。「天使膚色」的上品比深紅珊瑚還貴,每兩達新台幣十五至廿萬元,歐美人士最為喜愛。

圖4:「天使膚色」的珊瑚是極品,最受西洋人歡迎。(楊永山)
品評三要件——質、量、色
現在市面上發現有染色珊瑚和假珊瑚。顧客如果發現某些珊瑚成品毫無斑點、瑕疵,但是光澤不夠、色彩凝滯,這就是染色珊瑚,價錢通常都很便宜;至於假珊瑚,多半以塑膠或玻璃製成,不妨拿到燈光下檢視,呈透明狀而有氣泡者即是。
嘉宏公司負責人蔡基能說:「最重要的,是要到有信用的商店去選購。珊瑚的價格以品質和重量衡量,色澤均勻亮麗、體型較大、重量較重的是佳品。除了『天使膚色』外,一般而言,顏色越深價值越高。若是顏色不均勻或紅中摻白的雕花,要注意檢查花朵或夾縫中是否有裂痕。」
因為珊瑚的化學成分大多是碳酸鈣,非常忌汗怕酸,汗水和其他酸性物質很容易使其光澤變得暗淡,所以配戴時,應盡量避免接觸汗水或其他酸性物質。若是室內珊瑚擺飾,最好用玻璃罩遮蓋保護。有污垢時,切忌用肥皂擦拭,應以清水沖洗,再用棉布拭乾。如光澤變暗,可送至店家作打亮處理,即能恢復原有的光亮。

圖5:這種深紅色的珊瑚以金屬鑲製,也十分名貴。(楊永山)
是經濟價值最高的外銷特產
臺灣珊瑚聞名中外,是全台特產中經濟價值最高的外銷品。目前臺灣珊瑚95%外銷,國人自購比率不高。蘇澳珊瑚公司老闆楊必成指出,基本上,國人對珊瑚的認識不夠深,認為珊瑚的價值比不上有保值作用的黃金、鑽石;在感情上,它又不如玉和中國人的淵源深厚,因此它的價值一直未受國人肯定。中國人把珊瑚視作介於手工藝品與珠寶之間,喜歡的人視它為珠寶,不喜歡的人則毫無購買慾。其實,好的珊瑚比黃金、珠寶更名貴。比較起來,日本與歐美人士對它算是情有獨鍾,到台旅遊時常不忘帶串珊瑚項鍊回去。
國內剛採撈珊瑚時,皆以原料外銷到日本,因為當時我國業者對珊瑚的價值認識不夠,而且加工技術也未開展,只好眼睜睜看著日本將珊瑚加工後高價出售,壟斷整個市場。近十年來,我國因大量開採和引進技術,打開了加工品的國際市場。外銷珊瑚以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方式輸出,目前以半成品數量最多。而成品款式則以項鍊、戒指、雕刻品最受歡迎。外銷地區包括英、美、法、義、日、中東、印度等國,其中又以義大利為大宗(因義大利附近珊瑚已打撈殆盡)。民國六十三年起,我國輸往義國的數量激增,五年之間成長一百倍以上。六十八年,臺灣珊瑚加工品佔義大利輸入珊瑚產品總值的97%,是臺灣「珊瑚王國」的巔峰時期。
極盛時期,我國一年的珊瑚交易量在新台幣六億元左右。曾幾何時,一度輝煌的「珊瑚王國」竟逐漸沒落;近三年來,外銷市場銳減,出口較以往減少一半以上,「珊瑚王國」的聲望由盛而衰何以如此迅速,分析起來,不外下列幾個因素:

圖6:中國人偏愛深紅色珊瑚。(楊永山)
盲目濫採,資源枯竭
初期從事捕撈珊瑚的業者少,穫利極大。由於我國海域所產的珊瑚品質好,多深紅色佳品,價格高,因此在短時間內有二百艘漁船改裝從事撈作。而珊瑚成長速度很慢,要經一、廿年才長一寸,經不起這樣一窩風的盲目濫採;幾年後,台、澎附近的珊瑚資源被破壞殆盡,陷入無物可採的窘境。珊瑚船隻好到較遠的海域打撈,又常因侵犯他國海域,遭致該國巡艇的加緊防範與緝捕。
當珊瑚業處於巔峰時,遠洋漁業正值不景氣,許多大型遠洋漁船加入捕撈行列;就在珊瑚數量日減時,這些大型漁船在北太平洋公海附近撈獲許多珊瑚,但多為白色珊瑚,品質欠佳,外銷困難,國內市場又有限,因此造成滯銷,再加上世界性的經濟不景氣,使珊瑚業一落千丈。

圖7.8:新穎的設計、精巧的鑲工,可提高珊瑚加工品的身價。(楊永山)
外商壟斷原料,加工也不夠精細
珊瑚業者又因不願負擔有限的規費和稅金,拒絕加入漁會組織,公開拍賣,而採私下交易,因此價格極易被外商操縱壟斷,造成更大的損失。
加工技術不夠精良也是一個癥結。目前臺灣珊瑚加工業多採學徒制,多數學徒只知跟著老師傅依樣畫葫蘆,進步緩慢,少有新意。因此許多珊瑚進口國家向我國購入大批原料和半成品自行加工;由於加工層次少,我們所獲之利自然較加工完成的成品為低。而原料或半成品經義大利的精緻設計與加工後,卻頓時身價百倍,且當作義國產品運銷世界。義大利為保有市場佔有率,將珊瑚製品提昇至藝術品的高層次,非常注重培養加工人才,設立有珊瑚專門學校,訓練項目包括:選樣、設計、鑲製、審美、展示、銷售等。義大利的積極做法值得我國借鏡。

圖7.8:新穎的設計、精巧的鑲工,可提高珊瑚加工品的身價。(楊永山)
化危機為轉機,就看今朝
我國珊瑚業者目前的處境誠然是險象環生,不過凡事危機出現之時也意味著另一次重生的可能。珊瑚業者若能針對缺失、力圖振作,未嘗不能轉危為興。漁業局曾和業者多次討論溝通,謀求解決之道。業者建議由有關單位出面,與附近海域有珊瑚資源的國家簽約,由我國漁船前往開發,或協助該國開發,所得按協定比率分配,如此可開拓新漁區,增加收穫量。並希望政府能輔導某些「打混仗」的業者轉業,減少非專業性、技術不成熟的漁船加入此業,可減少惡性競爭,也可使經營正常化。
此外,應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設立機構,研究發展珊瑚的養殖,並作資源保育,使有限資源不致因濫採而枯竭。大東山號寶石公司負責人呂明鑑建議:「養殖事業可與學術團體互相配合,整理出一套有系統的報告,內容以研究珊瑚資源的背景為主,包括何地儲存量最豐?如何分辨生長期?如何培育?如何保護資源?……等。有了學術研究的支持,就能作更科學、更完整的開發規畫和經營管理。」
盡速將珊瑚明令列入水產品的管理範疇也是當務之急。宜成立交易市場,建立正確的價值評估體系,公開標售,讓業者平分合理利潤,避免少數人操縱壟斷,使得產銷能夠配合:控制產量、協調售價、統一外銷價格,以減少同業惡性競爭、削價求售的現象。
此外,更要力求提高珊瑚加工的品質和創意,設計與造型講究精緻、新穎,合乎時代潮流,始能在國際市場上與人競爭。
臺灣珊瑚業有技術高、經驗豐的捕撈好手作後盾,如果能進一步加強專業管理和提昇加工品質,當能突破目前的難關,重振「珊瑚王國」的雄風。

圖1:選購珊瑚,要注意顏色、光澤、有無瑕疵。這棵珊瑚樹上掛著的珊瑚首飾都是高級品。(楊永山)

圖2:珊瑚加工廠的作業員挑出形狀、大小相似的珊瑚配成耳環。(楊永山)

圖3:珊瑚是生長於海中的腔腸動物。(楊永山)

圖4:珊瑚是指許多小珊瑚蟲的集合體。(楊永山)

圖5:近年來,台灣附近海面的珊瑚採撈過度,因此撈獲珊瑚的質、量,均大不如前。(楊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