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董事長陳蘭皋的父母早年移民日本,他從小在日本長大。他在日時就讀東京帝國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回到故鄉廣東省任教於中山大學。抗戰期間,陳蘭皋曾在兵工廠服務;抗戰勝利後,被派到台灣金屬公司工作,為當時臺電電機主任孫運璿挖角到電力公司任工程師,從此與臺電結下不解之緣。卅七年來,從工程師、副處長、處長……總經理次第擢升,擔任董事長至今已有十七年。
陳蘭皋自律甚嚴,自奉甚儉,雖然位居要津已多年,仍然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他身上穿的衣服,多已購置十多年了,卻能保持如新。辦公室除了桌椅、文具之外,沒有其他擺飾,反映出他愛好簡單、樸實的個性。
他說:「我喜歡過簡單的生活,因為這樣不必花太多心思在繁文縟節或其他形式上,可有更多時間工作、思考和求知。」
因此,陳蘭皋不僅自己從不贊成鋪張、浪費,也很會替公家省錢。出差時總是住便宜旅館,吃簡單的便餐,除非必要,不報交際費用。他有極強烈的責任感,一直保持「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他的秘書張少岩說:「董事長白天的雜務繁多,例如開會、演講、會客、接受採訪、做協調工作……等,使他難以靜心批閱公文。因此他在下班後總是留下繼續辦公,務必把當天的事都處理完畢,才會放心回家。」
陳蘭皋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清晨五點即出門運動,數十年如一日。規律的生活,使陳蘭皋保持健康的身體與充沛的精力,儘管工作繁重,仍能勝任愉快。
他的公餘時間幾乎都用來讀書。他每天看廿餘種書報雜誌,其中以報導或評論外國發電、核能與其他科學方面發展的文章為主。陳蘭皋說:「電力的技術日新月異,如果不隨時吸收新知,就可能跟不上時代潮流。」
他每次讀到電力科技方面的好文章,便會交給相關業務同仁參考。同仁若是認為值得進一步探討,便向顧問公司請教,或建議公司派員出國學習、研究。一位臺電員工說:「臺電業務之所以能不斷進步,電力技術已臻國際水準,和陳董事長不斷汲取新知的帶頭作用,有很密切的關係。」
陳董事長從基層做起,因此他對公司業務有全盤的瞭解,而能對各部門做正確的帶領、督導。他對事要求嚴格,對人則和藹可親,就算屬下犯錯,也從不疾言厲色,只是點出錯處,責成改進。屬下多少受到他這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精神影響,工作都很積極、盡力。
臺電公司為了擴展業務,例如興建核能電廠,需要龐大的資金,但臺電本身的盈餘有限,向國內銀行借的錢亦不敷使用,因此常需向外國銀行貸款。而陳蘭皋是有名的「貸款能手」,經手向外商銀行借的錢已近四十億美元。
美國進出口銀行前任總裁克恩斯,亦稱陳蘭皋是「最會借錢的人」,只要他出面借錢,幾乎沒有不成功的。
陳蘭皋每次出國尋找貸款之前,都要先準備好許多資料,包括:臺電公司業務現況、未來發展計畫、貸款的用途、可能獲致的效益……等,並先詳細瞭解各銀行貸款的辦法,俾能取得最有利的借貸條件。
縱然陳董事長每次出國貸款都是有備而去,但在事成之前仍不敢稍有輕忽。他「討價還價」的工夫也是一流的,為了盡量把貸款利息壓低,還款期限拉長,他經常和外國銀行的高階層主管及律師,一「磨」就是一整天,對貸款條件字斟句酌,細細推敲,對維護公司本身權益殫精竭慮。
話說今日臺電已是「超級大戶」,償債能力很強,信用又好,外國銀行自然樂意提供貸款。但在當年初起步時,臺電本身實力不若今日之強,在眾多尋求貸款的客戶中,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事業單位也做了充足的準備工夫,何以臺電能特別受到青睞?
這或許與陳蘭皋表現出的態度有關。陳蘭皋幾十年來與臺電一起成長,真正熱愛這份事業,也真正體會到這份事業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對臺電的關心、瞭解與信心,為臺電前途奔波、付出的決心與毅力,使人不由得感動與信賴,因此願意提供幫助。
在取得貸款後,陳蘭皋懂得最適當的運用它們,以發展業務、產生績效,使能如期還錢。這樣尋求下一筆貸款時就會容易得多,也就漸漸構成一種「良性循環」。
陳蘭皋有敬業樂群的精神,幾十年來以臺電為家,臺電的工作是他生活的重心,臺電的同仁則好比他的親人,他總是為臺電事、臺電人忙碌不已,卻樂此不疲,似有無限樂趣在其中,他說:「我的生命已與臺電緊密結合,只要能帶動臺電不斷成長,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多盡點心力,工作雖繁忙,也忙得十分充實、滿足……。」

2:工廠需耗用大量電力,圖為紡織工廠以電推動機器生產的情形。

3:農村電氣化後,鄉間常見桿桿相連的電線自田間穿過,輸送給各農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