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中國餐館
旅帛台商朱慧君曾在帛琉創下兩個第一:開設第一家中國餐館與第一家台灣旅行社。旅居該地十幾年,兩個兒子也相繼前往協助開拓事業,並與在當地工作的菲律賓女孩結婚,插枝繁衍,一片欣欣向榮,若加上旅行社所聘僱、住在一起的台灣年輕導遊、菲籍保母,一家十幾口人好不熱鬧,成為目前家族成員最多的台商。
十幾年前原本在台北開設傳播公司的朱慧君,是在一次偶然的機緣與「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到帛琉拜訪,深深地愛上這個國度,而決定遠赴該地投資。
「沒有別的原因,就只因為這裡的風光太美麗,彷彿桃花源再現,」她說,當時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可以獨立生活,她便毅然決然地與先生兩人一同遠赴帛琉。
朱慧君並非帛琉台商的第一人,但在她之前卻也很少,幾乎掐指可數,且多是來來去去的貿易商人。由於當時帛琉的台灣人不多,她首度創業的中國餐館還一度為了配合當地人與日本遊客,而在口味上做一些調整。
一道魚美金十五元,一盤麻婆豆腐六元,這家「海馬餐廳」是十幾年前帛琉最好的一家,甚至國宴都在這裡舉行。
然而餐廳的材料幾乎都得靠進口,在帛琉經營餐館並非想像中的容易,成本也不低,加上當地勞力缺乏,連大廚都是她所聘僱的菲勞,煎、煮、炒、炸,從頭訓練起。
「聯合國」家庭
帛琉獨立之後,台灣旅行社開闢帛琉旅遊線,朱慧君順勢成立第一家台灣旅行社,將兩個兒子從台灣找來,一起開發專為台灣旅客設計的旅遊行程,引進浮潛設備。
朱慧君的兒子劉漢良回憶,九七年台灣旅客的高峰期,他與弟弟幾乎天天都在帶團,從早到晚,接機、準備浮潛用具、BBQ材料,忙得沒時間休息,而當地的台灣旅行社也增加到三家。
劉漢良到帛琉超過八年了,因為台灣人不多,更別提年輕女孩,加上當地居民與外商來往多不親密,他、弟弟,及另一位導遊交往的都是在當地韓國餐館工作的菲律賓女孩。
「九三、九四、九五年三年接連結婚,」他笑著說,他的妻子與弟媳原先是同事,現在當妯娌,小孩是雙語教育,鄰居又多是帛琉人,就像是「聯合國」。
台灣的帛琉線觀光市場漸趨萎縮之後,繼父改往中國大陸,旅行社由弟弟經營,劉漢良則經營起泰式按摩院,除了有自己的按摩院之外,國民黨中華開發信託投資公司所投資的「帛琉大飯店」內的按摩部門也由他負責。
海豚阿威
與朱慧君全家人投入家族事業異曲同工的,是「海豚阿威水上活動中心」總經理石濱芳與太太兩人胼手胝足一起開創事業。
原任職於國安局的石濱芳在九六年才「進駐」帛琉,與其他開設餐館、旅行社的人不同,他將事業鎖定在尚未有人經營的水上遊樂中心。
他首先在海灣租一塊地,再引進拖曳傘、香蕉船、海底漫步、水上摩托車等設備,其中最特別的是目前只有帛琉、關島、塞班、泰國、巴里島有的「海底漫步」。這種日本發明的特殊頭罩讓人無須受水肺潛水訓練,便可沉到三至五公尺深的海底欣賞魚群、珊瑚礁,與二次大戰日本戰機殘骸,所以雖然嘗試一次就要八十美元,卻也生意興隆。
石濱芳表示,「海豚阿威」的總資本額為兩千多萬台幣,但由於僅此一家,獲利率不錯。
「不是賣瓜的說瓜甜,帛琉是個十分好玩的地方,」他說,但這裡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小孩的教育。
帛琉現在最高的學府只到兩年制的學院,小學與中學是美制教學,小孩到美國升學沒有問題,但石濱芳還是認為此處的教學水平可能不夠,所以他的大兒子在關島唸高中,女兒則留在台灣讀小學。
「來學個一兩年的英文還可以,但如果要有比較好的競爭力,還是在台灣或關島等地方受教育較適合,」他說。
當作是自己的家
打頭陣的台商多以餐館、零售、旅行社為主,但因帛琉「外人投資法」規定,外國人投資當地的金額以五十萬美元為下限,且批發零售、陸上運輸、觀光導遊等行業都需保留給帛琉人,所以目前台商進軍這些領域多是「借牌營業」的性質──以當地人為人頭成立公司,再以借據的方式保障權利,然而這也易起紛爭。兩國政府未建交之前,台商多自力救濟,彼此照應,但他鄉異地,法令、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丟盔棄甲」黯然離去的也大有人在,「台商的心得是,以經營資產額低的行業為主,即使『被坑』,也不會損失太多,」朱慧君說。
以前的人披荊斬棘,但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成長,國人到帛琉觀光者日眾,現在該地台商所經營的觀光業,一片欣欣向榮,許多大型投資陸續進駐,連「第一商業銀行」都到該地設立分行,「團結力量大,而且兩國都已經建交了,日後將更有保障,」擔任「帛琉中華聯誼會」會長的石濱芳如此期待。
但在經濟合作的同時,台商所應致力的可能應該是回饋當地社會,與帛琉人建立和諧的關係。
多年來,台商以經營觀光事業、餐館、零售店為主,工作內容所聘僱員工多為台灣人或泰籍、菲籍外勞,平常在工作上和當地人接觸不多,反而一些少數行業與帛琉本地人產生積極互動,像戴榮輝所經營的漁業公司PMIC有百分之十的員工為帛琉人,他們當地人地頭熟,所以多為公司保全人員。
「公司員工多,且多是單身外籍勞工,平時就在一起打球,」他說,漁業公司的排球隊與籃球隊常常參與帛琉的運動比賽,已經連續兩年拿冠軍了。
戴榮輝也表示,雖然帛琉並無所謂的移民規定,在此的台商不是拿工作證,就是以外國投資者的身分居留,還談不上真正的移民,但會來這個地方的,多是嚮往它原始、自然的環境,「做一件事情必須先喜歡它,把帛琉當作是自己的家,這個國家也才會把你當作自己人。」
p.37
朱慧君(左)已遷居帛琉十幾年,從開設餐廳起家,到成立旅行社、泰式按摩院,一家人共同奮鬥,事業有成。圖右為大兒子劉漢良。
p.38
石濱芳眼光獨具,他所開設的「海豚阿威水上活動中心」為帛琉獨家水上遊樂場,生意興隆。
p.39
戴榮輝所經營漁業公司的籃球隊積極與帛琉當地社會互動,還多次參與帛琉國家運動會,獲獎連連。

石濱芳眼光獨具,他所開設的「海豚阿威水上活動中心」為帛琉獨家水上遊樂場,生意興隆。

戴榮輝所經營漁業公司的籃球隊積極與帛琉當地社會互動,還多次參與帛琉國家運動會,獲獎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