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化的牽引碰撞
2017年張堅豪獲選ACC亞洲文化協會獎助,在紐約駐村半年,和韓國、泰國、柬埔寨舞者,共同創作發表「Boundary」。「一直以來,我的目光都專注在歐美,但是駐村後發現,原來東南亞也是那麼有深度。」一種未竟的探索,促使張堅豪進一步向東南亞邁進。2018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灣、泰國當代與傳統探究」海外藝遊專案,得以一圓心願。藉由和泰國女舞者Kornkarn Rungsawan合作,完成雙人舞。
「我第一次參與泰國舞團每天例行的基礎訓練時,真的被震撼到。」紮實的訓練,將傳統與當代結合。在那種看似違背常理的扭轉和延伸中,了解到原來肢體還有很多可以開發的空間。「我在Kornkarn身上看到東方的特質。」這個熟悉的影子,讓張堅豪更深層地檢視舞蹈的內涵,思考如何運用身體做為媒介,在傳統和當代的碰撞間,取得平衡。
藝遊的一個半月期間,張堅豪把舞蹈、走動、靜止、對話,藉由影像紀錄,體現生活中的慣性和重複,找到雙人舞的主題「日常」。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和對肢體與傳統的解釋不同,在東方與西方的對比中,深層體悟舞蹈的本質,是在演繹生命的淬鍊。透過理解和空靈的想像,用肢體傳遞重量、速度、溫度的同時,尋找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換位思考的智慧
曾經多次共同在海外演出的四兄弟,雖然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共同愛上舞蹈,但是卻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認知。老三張堅貴擔任舞團團長、老二張堅志是藝術總監、大哥張堅豪與小弟張鶴千為駐團藝術家,四個人在舞團中各司其職,相互尊重。「我們都有其他的工作在進行。」或是教職,或是編舞,或是表演。除了團練,四兄弟每天都各自奔波忙碌。
經歷海外藝遊的洗禮,體悟回歸本質是最質樸的原點。之前的舞碼是敘述兄弟成長的幼年和青少年時期,撼動人心的演出,引發觀眾的共鳴,這次兄弟四人再次描繪成年後的相處模式。「我們想要表達手足間競合的矛盾。」回歸到排練半年多,精雕細琢的舞碼中,時而躑躅獨行,時而列隊前進;相互擁抱,彼此撲打,每個人的角色不停地轉換,學習調整自我,配合對方。「我們都是舞者,在職場上是無情的競爭對手,但是在血緣上,又是無法切割的親密手足。」藉由舞蹈,體現換位思考的智慧,內斂和外放不停地交替。
舞台就像一個遊戲場,在音樂的牽引下,流暢俐落的靈巧翻滾,即興而優美,張力十足。除了舞蹈之外,「長弓」也多次與戲劇、馬戲以及新媒體跨領域合作演出。在藝遊中打開視野的張堅豪不斷地提醒自己,藉由舞蹈,檢視生活上的體驗和挫敗,沉醉於透過練習的總和,重新回到自己和創作本身。「這是媽媽給我們的終身禮物。」珍惜母親的栽培,珍惜手足之情,「長弓」就是家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