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辦公室自動化,是否就是電腦化?其定義為何?電腦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它到底應發揮那些功能?未來的辦公室會是什麼樣子?本文為您試做說明。
許多科幻小說家為我們描繪過一個充滿螢幕與按鈕的神奇世界——只要按一個鈕,就可使想見者的影像出現在螢幕上,聲音也傳了出來,雙方透過螢幕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也可將辦公室的公文調出來,顯示在螢光幕上,進行研究批閱;想去圖書館借書,可在螢幕上把圖書目錄調出來看一遍,看看這個圖書館中究竟有那些書?想借的那幾本有沒有被借出?……那時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大小事情。
現代資訊科技正一步步使這個夢想成真。在美國,擁有電腦的電話用戶,已能透過電話線及電信單位的交換機,互相傳遞貯存在電腦中的資料
紛紛趕搭「自動化」列車
明年元月起,我國電信局也將開始提供這項名為「接撥式數據通信」的服務。原本各自獨立實施自動化的辦公室,此後便能彼此交換電腦中的資訊,使辦公室自動化的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
許多公私機關正積極趕搭這班自動化列車,以提高工作效率,並為藉電腦與外界溝通作準備。許多平常生活所接觸的事物及處理方式,也因此有了改變。
以到銀行提款為例,只要將磁卡插入自動取鈔機,打上自己的密碼及欲提金額,鈔票便會自動由取鈔口送出;電腦同時改了存款記錄,不必像以前一樣——櫃臺小姐從一大疊登記卡中,找出領款人這張,寫上提款記錄,用手或點鈔機點清領取的數額,最後還要將卡片歸檔。
再以醫療實施自動化為例,醫院的工作效率也顯著提高。患者一看完病,藥方及帳單就由電腦傳送到領藥處及櫃臺,馬上可以取藥、付款。
更方便的是,醫院還開辦電話預約掛號。過去常有人預約後沒來就診,不但徒勞護士將病歷取出、收回,還佔了名額,使真正要求醫的人掛不到號。因此醫院為免困擾,多不接受電話預約。採用電腦後,每位患者的資料都輸入電腦,有無「爽約」,記得一清二楚,有二次不良記錄者,電腦自動不接受預約,不必再擔心有人掛號後不到。
這些都是辦公室自動化的成果。辦公室自動化的定義是什麼?發展過程如何?究竟能為我們做多少事?
生產自動化可節省人力、提高產量、減少誤差
自動化科技的產生,與其他科技一樣,都是以人類不斷追求更佳生活的意願為動力。
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動腦、動手以改善生活。原始時期,人們利用石頭、木材、動物的骸骨等材料,製造工具使用。一代代傳下來,工具的種類與用途愈來愈多,人們的工作也愈來愈省力。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時,人們發明瞭機器,此後只要操作機器,讓機器代人工作,不僅節省人力、提高產量,產品規格也易控制。
後來,人類更進一步想以機器控制機器,使工作更省力,誤差更少。自一九五○年代第一代電腦出現後,這個夢想就逐漸實現。工廠所需人工日益減少,甚至有所謂的「無人工廠」。這種利用電子、機械等科技,以提高生產效率的做法,稱為「生產自動化」。
與「生產自動化」相對的,是「辦公室自動化」。由於各種機器、設備的使用,使「藍領階級」的生產力提高,相較之下,「白領階級」生產力的提高難望其項背。因此約在七、八年前,開始有人提出「辦公室自動化」的口號,倡導比照工廠做法,利用現代科技提高辦公室的工作效率。如今推動「辦公室自動化」已成為一股世界性的風潮。
辦公室自動化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力
但「辦公室自動化」不可能像「生產自動化」一樣,達到無人操作的地步。
日本推行辦公室自動化的先驅——石原善太郎曾指出:「工廠是把原料輸入,製成產品輸出,以物開始、以物結束,且產品規格一致,可全由機器代勞。辦公室的主要工作是處理資料,在製造、記錄、計算或分類等過程中,都需要『判斷』,而且少有兩件事是完全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有『人』介入其中。自動化設備只能做為一種輔助工具。」
哈佛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洪良浩,說明辦公室利用各種工具處理資料的演進過程:
資料運算方面:筆算→算盤→電子計算機→資料處理機。
資料產生方面:手寫→打字機→電動打字機→文字處理機。
資料複製方面:用手多抄幾份→利用復寫紙→影印機→印表機。
資料保存方面:保留原始文件→利用微縮影機製成微縮影片,或存在電腦磁碟中。
資料傳遞方面:以人送達→電報、電話→傳真機→電腦通信網路。
電腦並非辦公室自動化的唯一工具
資料處理機、文字處理機,都屬於廣義的電腦,印表機與磁碟機為電腦的周邊設備,電腦網路則是電腦間的溝通管道。因此電腦已成為辦公室自動化的利器。
但洪良浩強調,電腦並不是辦公室自動化的唯一工具。如果某個機構只是想貯存資料,那麼買個微縮影機即可;若只是要複製資料,備置一臺影印機也就夠了,不一定要耗費鉅資購置電腦。
電腦更重要的功能是「整合」各種設備。王安公司總裁約翰.康寧漢曾說:「過去辦公室的工作,是由一些個別的工作所組成:如用電話聯繫、用打字機打文件、用影印機影印、用計算機算得數據,是由四個機器分別處理的。這種情形已因電腦的出現而打破,除各種設備都能藉電腦網路相連、彼此可交換資訊外,性能佳的電腦,已能集數據資料處理、文字處理等功能於一身,而且處理得比其他個別機器要好。」
電腦為辦公室自動化發揮多種功能
按發展先後,以下進一步介紹電腦在辦公室自動化過程中所能發揮的功能:
資料處理:電腦的前身就是計算機,它的第一個功能,是處理數據。除有快速、正確的計算能力外,只要將程式設計好,當某項目的數字有變動時,其他相關項目也能作連鎖式的自動改變。
舉個簡單的例子:成本是各種原材料和薪資金額的總和,當某項原材料價格或薪資數額改變,只要將此資料輸入,電腦就會自動調整成本數額。
文字處理:處理文字資料,具編輯功能。例如將一段文字輸入後,又要在其中加幾個字或幾句話,只要按「插字」功能鍵,將字加在欲加之處後,下面的文字會自動順延。
又如以電腦打信,許多公務信件的內容完全一樣,只是收信人的稱謂及所屬單位不同,電腦能將這些部分視需要改掉,然後透過印表機印出來,每封信都像專為一人打的一樣。此外,又如改變文章上每行的字數,或由橫排改為直排等,都只要向電腦下達指示,就會自動完成。
影像處理:許多統計數字,也許讓人看了不易抓到重點,難以瞭解各數字間的關係,若以圖表表示,就容易瞭解得多。具影像處理能力的電腦,只要將各有關數字輸入,並指示電腦以何種圖表處理,電腦就會依命令製成。
再以成本為各種原材料及薪資總和的例子來說,只要將各項目金額輸入,令其以圓形圖表示,電腦就會按各項金額所佔比例,繪出圓形統計圖。
影像處理功能還可用來進行「電腦輔助設計」,如設計汽車時,將各種需求變數輸入,電腦就會把各種數據整合,畫出符合這些條件的設計圖。
音訊處理:不必通過按鍵指示電腦,讓電腦直接聽懂口語命令。這項科技現仍在發展中。最新的電腦已能接受語音指揮,但只會聽標準的語言,帶有腔調的還聽不懂。
通訊網路:將電腦科技與通信科技結合,使人類走向資訊社會——每個家庭、機關、企業都有電腦,並彼此連線,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通訊網。
因此未來的辦公室將打破把資料記錄於紙上的傳統方式,全部輸入電腦,直接處理、通信,每個人桌上只要有一個電腦終端機,不再有文件,成為「無紙辦公室」。
資訊社會指日可期
目前各廠牌的電腦都能與自家產品連線;不同廠牌的電腦,需透過「介面」連接(有如適用220V電源的錄音機,要插在110V插座時,需透過一個變電器),目前技術上已勉強能辦到,但成本太高,且有時在資料傳送上會出錯,有待進一步研究改進。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這些問題都能克服,資訊社會指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