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國華府高資敏
編輯先生:
幾年來默默閱讀光華,我想現在已有資格以「資深讀者」的身份說幾句話了。
每次看完光華,自然很欣賞其中精緻的編排及生動的內容,除此之外,做為一個海外知識份子,我總能體會到,光華的同仁——由發行人、編輯到各部工作人員一定都懷著「光我中華」的夢,且全心全力在實現這個「夢」,因而光華才能逐期進步,達到如今的水準。毋庸置疑,這本雜誌足與任何一本世界水準的雜誌媲美,而毫不遜色。海外華人在閱讀貴刊之餘,必會以我國精緻的傳統文化為榮。
光華的理想與目標是崇高的,而邁向理想的步伐是踏實的。貴刊元月號有一篇文章:「肯定自我,放眼天下」,個人以為,此文內容應也是光華創始以來心路歷程的寫照。這是一篇擲地有聲的好文章,很值得大家細心閱讀。此文標示的主題是「人生有夢,築夢踏實」——個人要有夢想,團體要有夢想,國家更要有夢想。有夢想,我們才會看到遠處的光芒;藉著光芒的指引,以堅實的腳步邁進,則夢想必能成真!每個中國人都該各自有夢,然而我們也必須有同一個大我之夢——「光我中華」的夢!昨夜聆聽美國總統雷根的國情咨文,他提及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須要調和,但他沒有解答如何去調和,「築夢踏實」應是最好的答案。
期望光華精益求精,更上高峰,好讓「光華」的光照亮海內外每個中國人的心!最後,藉此機會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光華雜誌同仁,致崇高的敬意! 祝
編安
文.美國張一匡
敬啟者:
本人是貴刊的長期讀者,貴刊的卓越水準是海外華僑一致公認的,唯希望貴刊能贈閱美國各大、中學院校及新聞團體,以增加美國人民、團體對中華民國的瞭解和支持。自然若能同樣贈閱其他國家的公共團體,就更是我們所樂見的。這對貴社必定構成一筆不小的開銷,但對促進外國對我們的瞭解與支持,也必定會有深遠的助益。
本人因此特別訂閱二份光華,分贈友人。我希望藉著貴刊有效力、有條理的報導,將自由中國富足、民主的現況介紹給我的外國朋友。 敬祝貴刊
更成功、更發達!
文.美國平璉
編輯先生:
我們因學長的贈予而得以閱讀到光華,深幸能認得這樣一本文筆流暢、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的好雜誌。
閱讀貴刊不但使我們本身受益,更幫助我們很具體地將本國的風俗文化介紹給外國友人。譬如有一次美國朋友來我家吃水餃,我告訴他中國水餃的形狀是用來象徵元寶的,他不能瞭解,我就找出貴刊去年十月號「中國人與黃金」報導中的金元寶照片給他看,他立刻就有概念了。
我在電視機上擺設了一隻裝飾蛋,蛋殼上繪有平劇臉譜(是我照著貴刊的圖片描繪的),外國友人看了總是十分好奇,頻頻發問。於是我拿出那本介紹平劇臉譜的光華給他們看,他們也就了然於胸了。
由以上二事可以證明,貴刊直接及間接的影響力有多大;而貴刊能在人少事繁的情形下,辦出這麼高水準的刊物,著實令人敬佩。特寫信來表示我們的感謝與鼓勵,並祝福你們更進步,更興旺!
文.美國王周
編輯先生:
感謝貴刊編得這麼精美,這麼好,使我體會到只要國內做得好,我們在海外就能抬得起頭。大陸來的同胞,都感到很驚訝,何以臺灣這麼小,卻能令中共坐立不安?貴刊的報導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貴刊的內容便是最有力的說明。 敬祝
編安
文.模里希斯約翰
敬啟者:
我是一位從中國大陸逃到模里希斯的難胞,現正在此地一家最大的旅館當侍應生,也是貴刊的忠實讀者。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讀到光華,從此深愛不移。我很喜歡看有關臺灣現況的報導,也喜歡看介紹中國固有文化方面的文章。我很羨慕自由中國臺灣的富庶繁榮,但從未到過臺灣,而光華正可幫助我瞭解當地的情形。
我真沒想到,由大陸來的旅客看到光華時,竟然都喜歡得不得了。那些旅客看完後,甚至不肯還我了。來往旅客中,也有一些是船員,他們來到本地後多半會住進我這家旅館,他們告訴我,由於船上生活單調,因此都喜歡看光華。
你們一定想不到在這樣偏遠的地方有這麼多人愛讀光華、談光華,真是讚佩你們的工作成績。祝
編安
文.美國艾利亞大夫
編輯先生:
我是自由中國的老友,早年是飛虎航空隊的隊員,現在是個醫師,也是光華的長期讀者。幾年前,我曾拜訪貴國,我要向臺灣所有不斷求進的友人深深致敬。
當我閱畢光華後,我總將它放在醫院的候診室中,讓候診病人隨意翻閱。你們一定想像不到,這兒的人對光華是多麼感興趣;不僅中國病人,就是那些非中國籍的朋友及病人,也對這本可愛的雜誌非常喜歡。
儘管這只是件小事,但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告訴你們,因為我也認為這是一本非常棒的雜誌。祝
進步!
文.美國林維新
編輯先生:
本人出國已一年半,這段時間內每月必讀光華,貴刊深入的報導與美麗的圖片,總能帶給我們許多精神上的補給與調劑,深感受惠良多,實難以三言兩語表達深摯的謝意。
本人就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和教授中,大部份來自自由中國臺灣,少數來自中國大陸,如再加上從香港、東南亞或其他地區來的華人學生,估計約有三百餘人。此外,印度、伊朗籍的學生也不少。在這所國際色彩濃厚的學校裡,總圖書館期刊室的書刊水準良莠不齊,連歪曲事實的中共刊物也陳列在內,唯獨缺少像光華這樣雙語文對照、平實介紹復興基地各方面現況的刊物,實令人覺得可惜又不平。
頃閱貴刊,得知貴社歡迎讀者提供海外圖書館名單,因此冒昧來函,盼請貴社能按期寄贈光華給本校總館,俾讓校內中、外人士能有機會與光華接觸,以加深大家對自由中國現況與成就的瞭解,並和大陸的情形做一番比較,俾能產生正確的認識與判斷。先謝謝你們的幫忙。敬祝
編安
編按:請不必可惜與不平,各位讀者多多提供資料,光華就得以不斷擴大發行網,貴校圖書館及其他各地圖書館就都得見光華,廣為傳播來自自由中國屬真、屬善、屬美的訊息。
文.美國楊昭
編輯先生:
外子在中學畢業離開寧波後,即到香港商船當遠洋船員,其間在自由中國臺灣只度過四天假,因此他對臺灣的認識含糊不清。民國六十八年他開始看光華,起初,他只是當一本普通雜誌隨意翻翻,後來逐漸能體會出這份刊物與眾不同之處,於是開始細讀、深思,對臺灣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他常說,從貴刊的內容中,他體會出兩位蔣總統的苦心和貢獻,將面積不大的臺灣經略得富庶繁榮,卓負國際聲望。在此我要向光華雜誌表示誠摯的謝意。
元月號光華刊登了一篇介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文章,由於我是師大家政系的學生,看完全文後,發現該報導對母校家政系竟隻字未提,因此不免感到失望。師大家政系是全國首創、歷史悠久且辦學嚴謹、師資整齊的學系,在國內家政教育上有其不容忽視的意義及貢獻,不知為何不見介紹? 敬祝
撰安
編按:首先要向您致歉,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在處理大專題時,實無力做到鉅細靡遺,只有做一番篩選工夫,刊出最重要和最具特色者,而把某些材料略去。當然,這種所謂「去蕪存菁」的工作,我們並沒有把握做到絕對公平、客觀,因此通常會請受訪者發表意見,以為取決的參考;但任何事都有見仁見智之說,實難以做到盡如人意。您的來信給我們很大的警惕,今後在處理類似刪、留問題時,我們會更審慎、更用心、更客觀,務期不致滄海遺珠。謝謝您的來信。
文.菲律賓卡厚義
編輯先生:
我們學校成立至今已有七年,但非常缺乏能提供知識的閱讀資料及書籍。由於學生每年不斷增加,問題也愈形嚴重。
不久前,我曾去拜訪一位在附近學校任教的中國籍教員,我在他那兒看到了光華,翻開之下,我以為這本書不僅對學生有益,對老師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一本知識性刊物,可以提供豐富的思想與教材。
人人皆知,教育可以促進世界的和平與進步,可是沒有適合的知識來源,就沒有辦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要代表學校請求貴刊寄書給我們的圖書館。祝
進步
編按:已列入贈閱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