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校共構,活化閒置空間
春日一早,南台灣陽光普照,街上車水馬龍,人群趕著上班打卡;在大東藝術圖書館還沒開門前,許多社區民眾就已經在門口等著。
其中,一位蘇老先生,不論颳風下雨,甚至颱風天,幾乎全年無休,天天一早帶著筆電來館,一面看書,一面工作。2013年大東藝術圖書館週年慶時舉辦攝影比賽,這位蘇老先生理所當然成為眾多參賽鏡頭下的最佳男主角。
除了老人家,這裡也充滿親子共讀的溫馨畫面,因為大東是全國首座「藝術圖書館」,書籍活潑瑰麗,特別吸引人親近。單單藝術類圖書,就細分為文化藝術、音樂、建築、雕塑、繪畫、書法、攝影、工藝(金石)、舞蹈、戲劇、電影、動漫等12項,琳瑯滿目。尤其是斥資超過一億元所典藏的國際經典藝術圖書、期刊,以及歌劇、音樂劇、舞臺劇等影音資料,最受好評。
而最讓親子讀者流連忘返的,則是兒童書區的獨特空間和立體書。這裡被設計成「黑盒子劇場」,以舞蹈肢體伸展的意象;架上的中西文繪本和藝術教育書籍數量近4萬冊,則居全高雄之冠,很多高價立體書都是國外手工製作的原文本,單價最高可達數萬元。
「立體書」泛指書頁中加入可動機關,或透過書頁開闔展開立體紙藝的書籍。從八百多年前流傳至今,最早的閱讀對象是以成人為主,常見於學術領域的運算工具和專業技術解說,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才拓展至兒童市場,並逐漸成為立體書出版主流。
1932年,美國紐約藍絲帶出版社為迪士尼的卡通主角製作一系列立體繪本,發行《傑克與巨人》、《傑克與魔豆》、《小紅帽》及《睡美人》等童話繪本,首創了「pop-up」這個今日世界通用的立體書專有名詞。
在大東藝術圖書館中,原文的《美女與野獸》、《伊索寓言》、《愛麗絲夢遊仙境》、《彼得兔的故事》等大眾所熟悉的故事,是最熱門借閱的立體書。
住在附近的林奶奶常帶著小孫子來,她說,孩子喜歡看立體繪本,雖然不懂英文,但她看圖說故事,也讓小孫子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