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來天,就是總統選舉日了。在五組候選人卯足全力衝刺、大小廣電平面媒體都以高分貝、大篇幅全面報導之下,想要脫離上自選情分析,中到選舉造勢新聞,下至各候選陣營的口水戰,還真是一個幾近不可能的任務。選舉發燒、台灣人高度關心誰是充滿挑戰的新世紀最需要的領航者自然無可厚非,遺憾的是,我們在這場「世紀之爭」中,看到了太多負面的示範,甚至是對人性的傷害——互揭瘡疤、缺乏信任,我們似乎忘了古人所說的「君子之爭,揖讓而升」那樣美好的競爭文化,使得本來都是國家社會中最優秀的人才者在激烈的口水戰中淪為「爛蘋果」,只有非最熱門的候選人還可以保持比較清新自然的形象!我們簡直不敢想像,當總統真被選出時,我們該如何去接受他的領導?固然說民主社會沒有聖君,但這個社會難道不再對理想、美好,有任何期待?
解嚴以來這幾年,或許是對過去言論受限的反彈,或許是因為媒體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言語越辛辣越受矚目,所以從政論到脫口秀,大家都抱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原則,只求自己講得痛快,觀眾聽得過癮,或者是自認追求的是一個公道,卻完全忘了厚道的可貴。而大家競相以各種「麻辣、俏皮」言語指陳公眾人物之際,媒體也分陣營各擁其主,「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久而久之,大家也習以為常,公論的效果卻反而越來越不受重視。往好處想,這是民主化、多元化社會的必然現象,但是不是就是這樣的風氣,一點點帶著我們的社會走向負面的思考,以至於到了今天的大選時刻,我們所看到的也是候選人被「挑」出來的缺點,遭放大與凸顯,我們被暗示、教導的選舉方法是用「減」的,減去「可怕」的、「危險」的、「最爛」的!這真是民主社會的悲劇,一個失去理想的社會,要拿什麼去許諾未來?經營前途?
其實,仔細看,我們哪一個候選人不是菁英,不是台灣這幾十年孕育出的優秀之子?連戰的沉穩大度,在國際媒體前侃侃而談,不輸任何一個西方大國的領袖;宋楚瑜的細心親民、阿扁的精幹與魄力;李敖過人的學識與膽識;許信良的理想與前瞻,他們每個人都有特色,更有對國家社會的強烈使命感,也因著這樣的使命感,讓他們無日無夜的奔走在台灣的城鄉街頭,追求選民的認同,期許台灣的未來四年能超越過去、改革沉痾,在經濟繁榮、政治民主之後,能迎向一個講求「質」的新世紀。我們在此大選前夕,藉著摘取候選人的政見精華以及走訪學者、資深黨政記者及社會賢達對各候選人的特色分析,希望能盡媒體一己棉薄之力,讓選舉回歸選賢與能的本色,提供大眾做出最佳選擇的參考。我們也特別製作了「誰家天下誰家黨?」做選後政局走向的解析,以及「民國史上的總統與憲法」,看中華民國立國以來憲法上總統職權的變更及元首與國會之角力,相信會是口水戰外的紮實訊息與清新思考。畢竟,今天選總統爭的不只是未來四年哪一位當家做主,而是千秋大業,是每四年就要接受一次全民委託照料台灣二千二百五十萬「頭家」的任務,希望大家不要輕看了您這神聖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