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開平中學近年以「開放」聞名,平日完全不管學生的頭髮,要燙、要染,悉聽尊便,因而在校園中可以見識到各式各樣的流行髮式,令人嘆為觀止。不過,做為素負盛名的餐飲學校,學生一旦到了實習餐廳實習,就必須恢復餐飲學校學生的「原型」,一副「準廚師」模樣。
開平中學校長夏惠汶認為,生命有很多種不同型態,有人重視外表,有人則無所謂,「不能『強姦』任何人對外表的態度,必須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
基於以上的種種考量,開平中學的校規只有簡單的三條:一,不能侵犯別人的身體;二,不能吸毒、販毒;三,不能侵犯別人的隱私、財物。
以上開平學生口中的「三大天條」,是絕對不能觸犯的。此外基於學生未來生涯的考量,學校還有兩條規定:一,不能無故曠課,二,不能抽煙。值得一提的是,開平規定學生不能抽煙的理由不是一般學校的健康考量,而是訴諸學生未來前途。夏惠汶校長指出,餐飲科學生將來要擔任廚師,抽煙會傷害味蕾,影響未來生涯。
而無論是天條或規範,校長夏惠汶強調,所有校規都是可以討論、修正的。然而,由於開平校規太過簡單、自由,有時也會被外界甚至學生家長批評為「過度放任」。
對於外界因「不瞭解」而產生的誤解,校長夏惠汶「概括承受」。他指出,為了讓學生在學校中可以還原成自己,他甘願背負十字架,接受外人的指責。他認為,學校不是放任孩子,而是「關照他、卻不干預他」,「這比『管』孩子還累上五倍,」夏惠汶說,因為這樣的理念,開平所需的師資是一般學校的兩倍。
到開平後,孩子變「壞」了嗎?夏惠汶解釋,孩子初到一個放鬆的環境,有如脫韁野馬,甚至有些無法無天,頂嘴、染頭髮......,「這是一個必經的『翻轉』過程,大人們且稍安勿躁、耐心等待,在愛心陪伴與關注下,孩子會慢慢地改變。」
不能否認,自主需要學習;成長,也必然要經過「翻轉」。從學生身上,校長夏惠汶很明顯地看到轉變的過程:高一的學生,剛進來時乖乖的,隨後因為「自由」是過去沒有的經驗,因此他們開始做一些國中時代嚴格禁止的行為,例如燙髮、染髮,不斷地測試自由的界線。高二,在玩過幾次之後,孩子會開始慢慢往回走,由於不用把能量放在與學校及老師的對抗上,學生開始進入未來生涯的想像。基於對老師的信任,這個時候的學生已經可以「溝通」、「談話」了。高三,孩子完全變了樣──長大了。
「翻轉的過程原本就是危險的,」夏惠汶表示,給予愛心和陪伴,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都可以安然的蛻變。
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都必須經歷一番磨難、掙扎,孩子的成長、蛻變亦然。

治大國如烹小鮮,餐飲科的學生,要在活潑中展現他們的創意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