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財政部長徐立德的印象是:腦筋好、反應快、口才佳、人際關係好。因為有這樣良好的條件,所以他能自基層次第爬升,以至擔任部長。
由於具有豐富的行政經驗,因此行事為人不比一些破格拔擢之士,他顧慮比較多,言論與作風較趨於保守。初上任時,各方對他的評價不是很高,鋒頭似乎沒有趙部長健。
經過一年來在工作上專注的努力,與有關各界的深入接觸,以及他頗注重溝通,已使大家對他的瞭解增加,博得「穩健、踏實」的好評,工商界對他也愈來愈看好。
趙部長與徐部長二人上任以來,境遇不盡相同,用個過甚其詞的形容:他們的聲譽不論是先「盛」後「衰」,或是先「衰」後「盛」,相信都只是過渡的歷程而已;趙部長與徐部長過人的智慧、豐富的工作經驗、高度的報國熱忱……,都將使他們在我國的財經發展史上,留下值得記述的一頁。故如略去歷程不談,我們深信他們二人的用心與努力,必將締造豐碩的成果。
對加強稽徵著力甚多
去年經濟不景氣,政府歲入短收。徐部長一方面加強稽徵,清除逃漏稅「死角」,以增加國家稅收,也使得租稅負擔更加公平;另一方面,他又配合經濟發展需要,不顧財政上的赤字威脅,給予投資者種種稅捐優惠。此外,他並著手整理財政有關法令,如修改銀行法、檢討綜合所得稅率級距問題等。
據行政院主計處估計,由於不景氣及政府對投資者採取若干租稅減免,七十二年度(七十一年七月一日至七十二年六月卅日)中央政府的歲入短絀將達新台幣五百億元。這樣的財政赤字,對政府施政會有什麼影響?引起大眾普遍的關切。
財政實力雄厚,不受短期赤字影響
徐部長說:「目前政府的收支,經常性的收入仍大於經常性的支出;換言之,支出的短差,在於資本性支出,大致說來,還是一個平衡的預算。而資本性的支出(指公共投資,可促進社會的繁榮發展),如果有長期效益,以後仍會對稅收有利。而且,在全國通力合作下,卅年來,我們的外匯存底已累積約九十億美元,國家財政有很雄厚的實力;短期的財政赤字不會有什麼大影響。」
他又指出:「目前財稅上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稅收減少,而是稅基被侵蝕,租稅負擔不公平。舉例來說,臺北市有十萬家營利事業,而70%的營利所得稅,是由一百多家公司行號付的;其餘九萬千九千家只付了30%,這其中顯然有問題,極應檢討。」
打蒼蠅,也打老虎
因此,徐部長上任後,便積極進行加強稽徵所得稅工作,大力清除逃漏稅的「死角」。但在執行過程中,卻遭到很大的阻力:有人認為,現在經濟不景氣,調查資金來源,會讓大家不敢把錢拿出來投資,使得景氣更加低迷,迫使財政部讓步,而暫時未予執行;另一方面,最近財政部對小店戶加強稽徵,也引起很多反對,還有人批評這是「打蒼蠅,不打老虎」的做法。
徐部長說:「現在臺北市約有四十萬家商店,其中卅幾萬家登記為小店戶,其實小店戶已經不『小』。鬧區的小吃店、冷飲店、布店、服裝店……月入頗豐,不知比薪水階級高多少倍;即使是龍山寺旁的小吃攤,每月淨賺也多在五萬至十萬之間;他們為什麼不該分擔稅負責任?財政部要加強稽的是『所得稅』,必要有『所得』,才須繳『所得稅』。不論大戶、小戶,繳稅以供國家建設,全民共享建設後的福祉,這是義務,也是權利。我們是要使有所得者照章繳稅,並沒有要多收稅。按規定所得多者,多負擔稅賦;所得少者,少負擔稅賦;這是舉世皆然的做法。而且無論蒼蠅、老虎,我們一步步都要打,並無意放縱老虎不繳稅!」
社會亟需「正義之聲」
徐立德部長很感嘆地說:「現在政府施政是興利容易,除弊難。當政府要減稅、放寬融資,對大家有利,於是大家都贊成。而要加強稽徵、清查逃稅者時,規規矩矩繳稅的人認為事不關己,不表示意見,做『沉默的大眾』;既得利益者則大力反對,反對的聲浪因此聽起來特別響。我們是民主國家,政府很尊重民意,但民意當中有不少是似是而非的,實在令人頭疼,政策因此很難推動。」
政府如果不能「除弊」,又那有能力「興利」呢?不能興利,受害的就是民眾全體。「所以,當政府要除弊的時候,守規矩的人請不要認為事不關己,沉默的大眾也請別再保持沉默,要挺身而出,為自己、也為國家的利益表示意見。我盼望『正義之聲』響徹雲霄,使以訛傳訛的言論沉寂下來,這樣大家就能接觸到真理與正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