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華人的世紀,中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竄起,華人移民則因為中國長年所經歷的苦難而遍佈全球。對年輕、富裕的新世代華人而言,大概很難想像,不過是一個半世紀以前,古老的大清帝國腐敗不堪,民不聊生,內陸百姓在天災人禍中成千上萬地死亡,沿海居民則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一線生機,他們背起了簡單的行囊,帶著全家甚至全村全族的殷殷期盼,奔向土地豐饒的南洋、需要苦力修築鐵路的北美、滿溢黃金夢的澳洲新金山,而他們強烈的鄉愁、血液裡濃冽的文化基因,就化為一個個當地的寺廟、公堂,承載著龍的傳人對祖先故土的思念,也實地上發揮了團結的力量,對抗艱苦的大環境。
今天雖然多數華人遺跡已渺不可尋,還算幸運的是,在許多移民的新鄉,仍有一些華人文化的象徵,不但未隨歲月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歷久彌新,至今香火不斷,甚至成為當地的名勝活古蹟。這在華人眾多的東南亞或許不稀奇,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以白澳政策立國並曾大力排華的澳洲,也有幾間關帝廟、義興堂存留,並在近年受到當地政府大力保護,值得探訪。
隨著澳大利亞淘金熱傳及中國之後,一八五○年,廣東沿海新寧(今臺山縣)等邑貧苦農民、漁民和失業流民們,為了尋找活路、改善家計,紛紛飄洋過海來到澳大利亞東南海岸的阿得雷德、洛比、班迪戈、巴拉瑞特、阿拉雷特和昆士蘭州的山區,圓其淘金致富之夢。
華工們憑藉勤勞的雙手,終於生存下來,但是「白澳至上」政策甚囂塵上,華人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華工們覺醒了,他們決心成立各邑社會團體,仿傚祖國祕密會社「洪門」,組織成立「致公堂」等。往後隨著華人數量的增加,這種社團逐漸形成上集下衍的群體,因而盛極一時。可惜由於種種原因,現在能做為旅遊景點的已是鳳毛麟角了。
南墨爾本「義興會」
位於南墨爾本的「義興會」(現為四邑會館),建於清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重建、清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年)又加擴建。一九八一年,澳洲中央聯邦政府捐款兩萬澳元、維多利亞省政府出資一萬、華人名裔李寶麟也捐資一萬,中國洪門民治黨奉贈七千、中國國民黨墨爾本總支部捐獻四千七百元,其他社團和澳洲朋友亦捐出不等的款項。義興會(亦是致公堂支脈)經此整修後門面一新,如今建築宏偉寬敞、裝飾金碧輝煌。堂內中軸為關帝神龕,空中高懸長明燈、龕前是祭案,上有燭台、花瓶、香爐、籤筒、筊杯等供祭醴之用。堂右有青龍偃月刀、左有八仙幡、羅傘和「肅靜」、「迴避」及「協天宮」木牌。
細細看去,堂內滿掛廣東新寧、香山、開平、新會四邑各會館及宗族團體贈送的金匾和楹聯近七十餘塊(幅),主要內容是崇拜忠義化身的關帝之恩德,如寧邑陳維宗等開邑李明康等獻:「神武廣應靈默佑乘舟來異國,精忠宏赫濯顯指獲寶返宗邦」,典型地反應了早期淘金華工盼望功成歸里的心態。「擎天柱石」、「澤被中外」、「忠義昭垂」、「一片丹心」、「澤及海隅」等廟中滿懸的金匾也都可看出「身在異邦心屬漢」的僑民心聲。
最值得一看的,是關帝廟中堂右側有一宴殿,內中擺滿了亡靈牌位,約有八千餘塊,這是當年華人採金工、華商們辛苦一生後為自己預定的天堂寶地,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海外華人牌位遺跡。
堂內左右有三大廳,由於它的宏偉寬敞,一九○○年當地華人領袖曾在此款待來訪的維新運動領袖梁啟超。一九三四年在此歡宴過抗日將領蔡廷鍇將軍,他在此發表抗日救國演說,大大激發了澳洲華人的救國熱情,捐了不少款項。
班迪戈「致公堂」
離墨爾本一百二十公里外的當年淘金城班迪戈,至今還有一座仍用原名的「致公堂」舊址。它建於一八六○年(清咸豐十年),是當年八個致公堂中唯一的倖存者,這是一座由華人自行設計興建的粵式廟宇,外牆塗暗紅色、屋脊用空雕遊龍磚砌成,最早由來自新寧的採金工雷姓大戶建造,四十八年後、即清宣統元年(一九○八年),再由當地僑領、清光緒年間探花雷理卿捐資重修,雷理卿同時向清廷進貢,因此末代皇帝溥儀下旨給「賞戴花翎」的殊榮,這塊紅底金字御匾至今仍高掛於堂內。
「致公堂」共三開間,中為大門,兩側懸楹聯:「興來豪傑大振良圖,義炳乾坤宏開景象」,按此聯採用「鳳冠」手法,將「義興」二字分別嵌於左右聯之首。左右門為「先民祠」,大門前有一對雕工雋美的石麒麟,門前廣場有一荷花池,池中的白蓮象徵著先民義士們的心靈與情操。
大門內中部為帷繡關帝神龕,前有供案,上列供果,案前繫紅地金線二龍戲珠雙鳳朝陽、博古紋樣的緙絲桌圍和繡有「秉正除奸」四字掛幡等,這是「洪門」中人的遺物。堂的右室供奉「本埠歷代華裔各姓先靈之位」的神主牌位,堂前有對聯:「秋霜春露懷先澤,霞%雲蒸啟後人」,表達了華人對祖先的感念和代代傳承的心願。左室為華人後裔捐獻的遺物陳列室,內有清代無領無袖和金線緙絲罩衫、單色長袍、繡雙喜字背心、藍花折疊裙等都是精美的粵式及蘇式刺繡工藝佳品;此外還展出了先澤們用過的清代瓷壺、竹製茶杯和煤油燈及斗笠等,都是百齡之物了。這座「致公堂」現由維多利亞省國際信託公司經管,是當地著名古蹟。
雪梨關帝廟
雪梨是澳大利亞最大最繁華的都市,不過華人的會館和祭祀廟宇則遠比墨爾本與淘金有關的大小城市為晚,但是歸四邑同鄉會經管的「關帝廟」,卻是全澳洲最大的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雪梨城西三公里之吉列(GLEBE)地區。何時興建已失考,惟從廟門楹聯上刻有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八年)的字樣,推測至少也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關帝廟面積廣闊、背山面水,環境優美,廟園有正殿及左右兩偏殿,正殿奉祀關聖帝及觀世音菩薩,正門有對聯:「精忠昭日月,義氣貫乾坤」;左殿恭奉財帛星(俗稱財神爺),春秋二祭內懸發財燈和平安燈,右殿恭奉祖先神位,只需定期繳費,無論是否四邑兒女均可將現故親人供奉其中,內掛全日長明燈,表達晝夜的孺慕之情。
此外,亞歷山大區還有一座屬於廣東高要縣與高明縣同鄉會的「洪聖宮」,建成於一九一○年(清宣統二年),保存極為良好。一九九八年該宮被新南威爾士省文物管理處列入受保護名單,顯示了華人古建築在澳大利亞文物保護網中的地位。
巴拉瑞特小關帝廟
在離墨爾本以西一百一十公里處便是澳洲歷史上著名的又一淘金古鎮──巴拉瑞特,在這淘金鎮的金礦區內有一個「中國淘金村」,它是當年華工勞動生活的大本營。不過百年滄桑,現在的中國村今非昔比,它是根據原始狀態恢復並加想像構成的,主體是佔地僅八平方米的華工所住人字形帆布帳篷,還有小雜貨鋪、草藥店、代筆處。村內山埠高處至今還保留了一座華工自己建造的小型「關帝廟」,風采依舊,懸有一幅十足反映華工心情的絕妙對聯:「金山疊疊財源丕振共沐神恩,銀海茫茫水陸平安同沾帝德」。關帝廟附近還有一座英國傳教士所建立的小基督教堂,當然這對恪守祖訓家規的早期淘金華工來說,上帝可能很難敵得過關帝魅力。
「中國村」和關帝廟現在由一位澳洲人為首、僅有少數華人參與的「歷史公園協會」在經管著。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協會經過多方努力,將原來陳列於廟內的鎮山之寶、華工們用血汗澆鑄成的鎏金麒麟徵集回來,麒麟現藏於巴拉瑞特市黃金博物館內,供人欣賞懷思。
公所堂廟的功能與貢獻
中國人抵澳洲後,一則為了自身生存空間擴大的需要,二則為了有效地抵制「白澳至上」政策的衝擊,逐步組成了「中華公所」、「四邑同鄉會」等社團,在社團籌組之下,「致公堂」、「義興會」、「關帝廟」等相繼問世,它們肩負起歷史和現代的使命。
雪梨致公總堂儲盟長說得好,他說:「致公堂屬中國的幫會洪門,其歷史可上溯至一四○多年之前,創始者是『反清復明』的義士,以『匡扶正義』為宗旨,所以迅速成為最大的秘密幫會;今日致公堂已由秘密幫會演變成為一個互助互惠、服務社會的公開團體」。這樣的性質就決定了不僅是墨爾本、雪梨等,也包括南澳省阿得雷德市、西澳省柏斯市、昆士蘭省凱恩斯等埠、北領地達爾文和塔斯馬尼亞島霍巴特市;甚至與美國舊金山、英國倫敦華埠、加拿大溫哥華、紐西蘭奧克蘭、日本東京唐人街以及東南亞諸邦的中華公所(會)、各邑同鄉會所屬致公堂、關帝廟及「中國城」「唐人街」內的小型華人廟宇宗祠的活動方式及貢獻成果咸相一致,但每個地方也有各自的特色。
就澳洲而言,中華會所每逢關帝、觀音、孔子、五祖等神誕都會在此祭拜,如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五日是關帝廟誕辰百週年,雪梨一連三天舉辦傳統廟會,中國大陸駐雪梨總領事館副領事盧海田、曾任雪梨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秘書的陳樹強等皆曾前來祝賀,聯繫僑民感情。
堂、廟是華人祈禱幸福平安的場所,在現代社會又具有俱樂部的功能。每年春秋各祀一次,人潮湧動,香火繚繞,一片歡騰!平時則為鄉親聚會、聯絡、互助、排難解紛之處。難得的是,在澳洲,中華公所帶領華人融入主流社會,不僅是中國春節,即便是西方的聖誕節、復活節均在此堂、廟集會,中西合一,舞龍戲獅,十分有趣。華人盡情投入西方節慶,也使當地政府大為感動;班迪戈還保存了兩張獎狀可為明證:一張是班迪戈政府頒給一九一九年因組織華友投入聖誕節有功的中華公所;一張是一九二七年表彰公所組織舞龍等文藝表演以慶祝復活節的獎狀。這也可以看出,早年以衣錦榮歸為志業的華人,在將近一世紀後已逐漸認同新鄉,成為半個澳洲人了。
但是華人的特色也並沒有失去,今天廟堂、公所舉辦活動時,有的在門前廣場開設百貨攤位,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顧客,有的則在內部享用供應的齋菜午膳。許多從上午便開始安排了豐富的民俗表演節目,有粵曲演唱、太極舞劍、扇舞、口技、民族舞蹈、國樂演奏和小魔術等,華洋同慶,熱鬧非常。
清明、盂蘭祭祖則是屬於華人的重要活動,當天雪梨四邑同鄉會,派專車把鄉人送到六福古墳場舉行祭祖儀式,並免費供應食品。墨爾本的中國洪門民治黨與中華公所、致公堂合作,組織五邑鄉民分赴關帝廟敬聖祭祖,再赴班迪戈、巴拉瑞特、阿拉拉特等古墳場祭祖。雖然許多前來祭拜的人,早已是當年淘金工的第三、第四至第五代華裔,有的只具有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甚至十六分之一的中國血統,有些甚至不識漢文不諳華語,但他們以中國人後裔為榮,仍是堂、廟、公所的常客。除了不時捐款,還慨然將自己祖先的傳家之寶獻給致公堂和澳華歷史博物館、金龍博物館、移民博物館保存並展覽,讓中國豐富的常民文化,隨著華人移民的腳蹤,踏遍地球村。
p.127
相較於墨爾本等淘金城,澳洲第一大城雪梨的華人廟宇與會館建成時間比較晚,但四邑同鄉會經管的「關帝廟」卻是全澳最大的關帝廟。
p.128
從英國畫家筆下的「華人遊街圖」可看出,儘管離開故土,每逢神明誕辰,華人仍然傾其所有,浩浩蕩蕩展開遊行、慶祝。
p.128
十九世紀中葉,廣東沿海華人紛紛飄洋前往澳大利亞淘金,一八七三年的墨爾本唐人街上,華人魚販與顧客都還留著清朝的辮子。
p.129
華人為圓淘金夢以改善家鄉生活來到澳洲,但淘金生活的艱困與離鄉背井的寂寞,卻非今天的華人移民所能想像,圖為中國淘金工在工地的臨時之家。
p.130
班迪戈的「致公堂」建於一八六○年,是華人自行設計興建的粵式廟宇,圖為致公堂內的祭祖神龕。
p.130
在南墨爾本的「義興會」裡,有八千塊華人採金者的牌位,此地是亞洲最大的海外華人牌位遺跡。
p.130
不論中國春節,或是西方的聖誕節、復活節,中華公所不分彼此舉辦各種慶祝活動,試圖融合中西文化,將華人帶進主流社會。
p.131
班迪戈「致公堂」內陳列的清代龍袍與官夫人便服,顯示早期移民澳洲的華人中也不乏後來發跡者。捐資重修致公堂的雷理卿就是其一,還曾報請朝廷獲頒「賞戴花翎」。
p.131
華人後裔除了不時捐款,也將自己祖先的遺物送給致公堂、澳華歷史博物館等地收藏,讓更多新一代華人也能緬懷祖先由離鄉背井到立足生根澳洲的辛苦歷程。
p.131
淘金古鎮巴拉瑞特至今還保留有「中國淘金村」,當年華人使用的碗盤杯蓋仍保存完好。
p.132
每年春、秋祭祀,澳洲華人廟宇仍然人潮湧動,香火繚繞,雪梨關帝廟更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拜拜。
從英國畫家筆下的「華人遊街圖」可看出,儘管離開故土,每逢神明誕辰,華人仍然傾其所有,浩浩盪盪展開遊行、慶祝。(郭存孝)
十九世紀中葉,廣東沿海華人紛紛飄洋前往澳大利亞淘金,一八七三年的墨爾本唐人街上,華人魚販與顧客都還留著清朝的辮子。(郭存孝)
華人為圓淘金夢以改善家鄉生活來到澳洲,但淘金生活的艱困與離鄉背井的寂寞,卻非今天的華人移民所能想像,圖為中國淘金工在工地的臨時之家。(郭存孝)
班迪戈的「致公堂」建於一八六○年,是華人自行設計興建的粵式廟宇,圖為致公堂內的祭祖神龕。(郭存孝)
在南墨爾本的「義興會」裡,有八千塊華人採金者的牌位,此地是亞洲最大的海外華人牌位遺跡。(郭存孝)
不論中國春節,或是西方的聖誕節、復活節,中華公所不分彼此舉辦各種慶祝活動,試圖融合中西文化,將華人帶進主流社會。(郭存孝)
班迪戈「致公堂」內陳列的清代龍袍與官夫人便服,顯示早期移民澳洲的華人中也不乏後來發跡者。捐資重修致公堂的雷理卿就是其一,還曾報請朝廷獲頒「賞戴花翎」。(郭存孝)
華人後裔除了不時捐款,也將自己祖先的遺物送給致公堂、澳華歷史博物館等地收藏,讓更多新一代華人也能緬懷祖先由離鄉背井到立足生根澳洲的辛苦歷程。(郭存孝)
淘金古鎮巴拉瑞特至今還保留有「中國淘金村」,當年華人使用的碗盤杯蓋仍保存完好。(郭存孝)
每年春、秋祭祀,澳洲華人廟宇仍然人潮湧動,香火繚繞,雪梨關帝廟更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拜拜。(郭存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