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自民國六十五年開始承做第一批整廠輸出,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年了。
在這十年裡,整廠輸出「號稱」外銷成長率最高的項目,然而總金額仍很低。在各界還理不出一個比較好的方向時,以造紙起家的永豐餘公司,卻迭創佳績。他們的經驗,或許能提供業者一個借鏡,同時也為有心走向國際化的公司,找到一條出路。
下面這篇採訪,就是永豐餘公司總經理何壽川的經驗談。
問:永豐餘是一個造紙的生產事業,整廠輸出卻做得相當成功,這種能力是怎麼來的?
答:只要能為自己建整廠,自然有能力做整廠輸出,不過這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廿年前,我們的機器都由國外進口,這面臨到兩個問題:
第一,造紙是資本密集的工業,硬體方面的投資動輒上億。如果機器從國外買,在成本的立足點就輸給別人了,怎麼和外國在市場上競爭呢?
其次,在操作中我們常有許多改善的工作要做,譬如要把速度增加、品質改進,這些事沒有人能幫忙。所以我們工務部必須自己發展設計和製造的能力。現在,我們不但在設廠的硬體成本上,比國際價格低了一倍,也具備了整廠輸出的能力。
問:永豐餘對泰國暹邏水泥集團(Siam Cement Group)的整廠輸出,是一個業界相當推崇的例子。當初是在什麼情況下和他們合作的?進行過程如何?
答:暹邏水泥集團是泰國最大的企業集團,四、五年前買下一家紙廠,在做漿時發生了問題,日本顧問公司也沒有辦法解決,就透過盤谷銀行,希望我們去看一下。
盤谷銀行和我們有多年生意往來了,衝著他們是朋友介紹來的,中國人嘛,就以朋友的立場給他們提一些基本的實務要領,結果他們真的改善了,也來永豐餘參觀過,對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不久,他們想做白紙。暹邏水泥集團的執行副總問我能不能合作。我告訴他,我們的外匯管制比較嚴(編按:當時我國尚未鼓勵對外投資),要合作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做整廠輸出。
為了這個案子,暹邏水泥集團的決策階層到世界各國考察過,瞭解中性紙無論在印刷性、加料方面都有許多優點,是未來紙業的主流,而全世界有這套完善技術的工廠沒有幾家,永豐餘正是其中之一,就正式來文,要我們報價。
他們肯定永豐餘是家尖端的造紙公司後,對我們的好處就很多啦!你要跟我談,就不能只談硬體,軟體也要談。過去業者做整廠輸出,常常在稱斤論兩的賣機器,現在開始重視軟體,我們整廠輸出才有了生命,也有了價值。
問:對不起,打斷一下。您認為軟體比硬體重要嗎?
答:整廠輸出的精神,我認為它是在軟體,而不是硬體。這道理很簡單,同樣一套機器設備,交給兩組不同的人去做,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你看他們會不會有一樣的產量、品質或成本?軟體不一樣、投入不一樣,這些「人的工作」就使結果不一樣。所以硬體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台塑就證明瞭這一點。他們以美國的機器,中國的人和管理,使成本很快下降。台泥的士敏工程公司也做得很好,但他們觀念上還是強調設備,這是不對的。他們應該說:我台泥生產的成本為什麼比別人低?品質比別人好?這才是整廠輸出的意義。
因為我們和暹邏水泥集團知道彼此的好處,合作起來很愉快。經過一個多月的市場調查,確定可行性之後,再根據市場狀況做工程設計,三個月就把計畫書結案了。
合約上,我們說好十三個月交廠,還保證成本、保證品質。設備造好了以後,我們只派了廿幾個人分批去安裝、試車,安排他們一百多人次來永豐餘接受訓練,結果不到一年就Turn key了。
泰國投審會也認為這是尖端技術,給新工廠進口免稅、五年免稅的優待。
問:要遙控國外建廠的確不容易,你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計畫的工作很重要。我們從採購、發包,全部用大電腦做系統化的設計。這些過程我們以前自己擴廠時都做過,只是拿出來在國外重演一遍,所以感覺上很平常,沒有特別的負擔。不過因為這是做給別人工作,不像在國內,要什麼支援比較沒有彈性,計畫就要做得更仔細才行。
有了這次經驗,我們內部作業也建立了一個更嚴格的標準。現在自己建廠,說那一天開車,就是那一天;成品、成本都能達到設計的目標。這點改變,對我們也是很重要的。
問:在這個合作案裡,你們投資的條件、方式以及整廠輸出的利潤可不可以透露?
答:很抱歉,利潤不方便講;投資的部分,我們佔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問:是拿整廠設備和軟體相抵的嗎?
答:不是這樣,他們是拿錢來買整廠,我們也拿錢去投資,這樣做生意會比較單純一點。
問:那麼你們得標的價錢是多少?
答:第一個工程七百多萬美金,第二個工程是一千兩百萬美金,將來做到漿廠,更要數千萬美金。
所以我說為什麼要做可行性研究。如果認真調查後,發現這真是一個很好的案子,請問你為什麼不可以投資?像在泰國、印尼,市場比國內大,一個好的案子整廠出去,就像孩子一樣快速成長,進入壯年期,我們看了實在很開心。而且他會和母公司保持很好的關係,以後擴建的工作,都會回來找你。
問:如果研究出來的結果是不可行呢?
答:我們做整廠輸出的原則是,一定要保證那家公司會賺錢,若是不賺錢,事後別人只會認為那是你的設計不好,連自己的招牌都砸了。
所以如果接了一個壞案子,即使對方給很高的價錢,但是只有一次生意,試問這算是好生意嗎?
今天我們拒絕的案子,等它條件變化,變成可行的時候,一定會給我們優先的機會。要做到好的案子,才有源源不斷的生意,不要一開始做得天大地大,以後就沒有了。我想這個觀念在整廠輸出是非常重要的。
問:據我所知,機械廠、生產事業、工程公司,甚至貿易商都可以做整廠輸出。您認為由生產事業來做,有什麼特別的優點?
答:我認為這不是優劣的問題,而是市場需求不同,可以由不同的單位來做。
像永豐餘是生產事業,本身也使用設備,賣整廠的時候,會從使用者的觀點來考慮這件事情。從市場研究、設計、生產,到保證品質,提供融資,甚至在「開車」後,我們還要看財務報表、成品,如果有什麼偏差,可以很快糾正。
但市場上不一定都需要像這樣子的東西啊!有些人只是需要買設備,那麼機械廠就可以啦。
問:您前面說到,做整廠輸出對你們公司本身的作業也有很大的改進。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刺激和影響呢?
答:那要數國際化了。在接受不同的文化以後,我們內部的文化、工作方法、思想方式,都有了變化。現在有很多同仁很認真地在學語文,能講一流的英語、泰語、印尼話,他們相信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到國外去,心理已經開始準備。
出去的人,我不必規範他們的行為。他們出國處理整廠輸出時,知道過去大家的辛苦有了成果,讓我們站在別人面前,很驕傲地肯定中國人的智慧和能力,這種感觸在國外特別深刻。
中國人的驕傲,就是要在國外做給人家看。台塑在美國做成功後,人家知道台灣是有資格走國際化的。台塑之後,希望更多人追隨,我們現在也正在努力。
問:台灣整廠輸出雖然已做了十年,但許多方面還在起步的階段,你們在做的時候,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
答:要講困難,真是天天面臨,但是不管怎樣也要一個一個解決。因為我們許多案子都是第一個,大家沒做過,常常要一條一條討論、研究。
有些地方是很不合理的,像融資,應該是買方借錢,銀行應該去調查買方的信用,我們是賣方,怎麼會是由我們來借錢呢?但為了做生意,也沒辦法。大體上,他們是很願意配合的,因為也實在太繁瑣了。我們是創先例的,比較累,不過有做就有了範本,將來我們打算開設訓練中心,幫想做的人開課,因為實務細的程度,不是講原則就能清楚的。
問:以台灣的整體條件做整廠輸出,您認為前途如何?
答:這很可行,很多產業都適合做。因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大部分都很注重怎麼下降設備成本,來和別人競爭。廠商如果想國際化,整廠輸出就可以打先鋒。
可行性認真做,真是好案子,就投資。對推動整廠也好,對公司在海外的發展也好,都很有利。而且一個案子打響了,當地報紙都會大篇幅報導,效果不只是商業的層次,應該要大力推動。
不過這也是快不了的,一定要累積工務的經驗,整合整個公司的資源。像我們是以外幣交易,公司要有懂外匯的人;每一樣文件都要法律化,也要有法務部門。必須具備這些完整的功能才能做,要不然會很辛苦。
所以,有心要做整廠的人,必須把過去的資源好好整理。台灣有經驗的公司愈來愈多了,只要每個行業有一兩家做這個工作的話,整廠輸出就會有不小的成就。

做整廠輸出,必須先整合整個公司的資源。(張良綱)

即使朝國際化進軍,永豐餘總經理何壽川仍維持「踏穩再走」的一貫作風。(張良綱)

由於不做不好的案子,永豐餘整廠輸出的歷史,和其紙品一樣受人稱道。(張良綱)

拿鐵剪剪開紙漿包,就開始造紙了。(張良綱)

這是永豐餘的紙業研究中心。(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