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影星轉為電影製片的徐楓最近遭喪夫之痛,引起影迷高度的關注。這首「舞衣」是一九七四年徐楓赴港與何莉莉、井莉合演由楚原導演的文藝片《舞衣》的主題曲,崔苔菁、甄妮都曾灌過唱片,原唱人是香港歌手葉麗儀。徐楓能在電影界嶄露頭角,繼而大放光芒,導演胡金銓功不可沒。
每個男人都有一雙會看女人的眼睛,胡金銓的那雙眼睛比一般男人更厲害,只要他發掘出來的女明星,都有獨特的風格。《大醉俠》裡的鄭佩佩、《龍門客棧》裡的上官靈鳳、《俠女》裡的徐楓,都是被胡金銓那雙眼睛發掘而捧紅的。她們三個在銀幕上都是以武功高強的女俠而出名,三人給觀眾的印象卻迥然不同。
鄭佩佩的身材修長,卻有一張娃娃臉,她給人的印象是聰明、俏皮、可愛又帶點稚氣的女俠。上官靈鳳的體格較壯,一雙大眼睛瞪起來有一股陽剛之氣,她一出場就讓人覺得她是一個雄糾糾、氣昂昂的女中丈夫,即使是男人也甘拜下風。徐楓和她們兩人完全不同,她在銀幕上從不多話,也沒有笑容,她的眼睛乍看似溫柔,再看卻冷艷,即使身穿勁裝,手執鋼刀,仍覺得她是一個弱女子,但一開打起來,卻又兇又狠。武俠片的女子多半給人男性化的感覺,徐楓卻是少數不減女性靈秀之氣的女俠。
徐楓的身世坎坷,她常說自己是「台灣的阿信」。徐楓的身分證上從小就註明是「養女」,父親在她五、六歲就過世了,母親改嫁後她隨繼父姓徐。在當「拖油瓶」的日子裡,徐楓嚐盡仰人鼻息、看人臉色的辛酸;八歲就要負責提水掃地拖地,上桌吃飯夾菜時,也要先看繼父的臉色,免得吃到額外的「排頭」。同母異父的三個弟妹相繼出世後,她的日子更不好過,除了要照顧弟妹,十二歲她就學會炒菜燒飯,照顧家人的伙食。
十五歲初職剛畢業,徐楓就急著找工作,一口氣報考了電子工廠女工及聯邦電影公司,幸虧聯邦的通知比電子工廠早來了幾天,否則台灣電影界就不會有個演員及製片家叫徐楓了。
徐楓和聯邦一口氣簽下六年的合約,每個月薪水僅八百元,父親極力反對,認為時間太長,薪水又少。但是徐楓堅決要簽,理由是:她長得不漂亮,身材也不好,人又木訥,在學校是個不出色的學生,胡導演在三千多人中選中她,她有什麼理由不簽?
聯邦的第一部戲是《龍門客棧》,徐楓雖然參加,但是戲份不多。第二年,胡導演開拍《俠女》,徐楓擔任女主角。這部戲從一九六七年底開鏡到一九七二年,整整五年才完成,徐楓從十七歲演到二十二歲。上集拍完後,胡導演又帶了原班人馬到香港去拍下集。下集在香港拍攝時,上集在台北上演了,起初票房還很好,之後觀眾明顯下降,主要是影片沒先說明還有下集,看過的觀眾都認為這是一部有頭無尾的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卻把徐楓捧紅了,她成了一線明星。
《俠女》五年拍攝過程,徐楓有太多的回憶,印象最深的是她和田鵬的一場對打戲。胡導演要徐楓把田鵬的帽子打掉,田鵬則把徐楓的兩個髮髻削掉,然後彼此交叉而過。導演要求他們打得逼真,沒想到田鵬一刀下來砍到徐楓的額頭,只見血肉翻出,連骨頭都看見了,送到醫院縫了六針,住了十一天才痊癒。幸虧當天是拍遠鏡頭,用的是外面包錫紙的木頭刀,如果是拍近鏡頭,一定要用真刀,那一刀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拍戲吃足了苦頭,徐楓還是幸運的,胡金銓的作品不多,總共導了十一部戲,徐楓就參與了六部,而且角色吃重。除了上述的兩部,還有《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山中傳奇》、《空山靈雨》,都被影評人列為胡導演的經典作品。
一九七六年,徐楓以屠忠訓導演的《刺客》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四年後,再以陳耀圻導演的《源》二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一九七五年,徐楓在拍《八百壯士》時,母親罹患絕症,生命垂危,本來徐楓在片中的戲不易發揮,但是,那一場她在租界跟前方火網中的丈夫通電話的戲,徐楓歇斯底里地拍桌子、嘶喊、悲哀而絕望,可說淋漓盡致動人心魄。徐楓把悲哀無助的思母情懷,移情於戲中。
一九八○年,徐楓在演完《源》後,覓得如意郎君,隨即退出影壇。由於不能忘情於電影,四年後她重現江湖,不是復出演戲,而是在先生湯君年的支持下,成立湯臣公司拍片,當了製片人。在她製作的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等人主演的《霸王別姬》,此片摘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奠定了徐楓在國際影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