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藝術史補一塊拼圖
「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讓這些物件(門神彩繪)有一天能堂堂正正在美術館裡展出。」蔡舜任說。
回國後的蔡舜任,初次接觸傳統門神的修復,在他細細抹除被香燻黑的表層後,才看見大師的筆觸靈活,氣韻生動。但如此精彩的藝術表現,長久被忽視,藝術價值被輕估,這一切只因為長期被認定只是「廟裡的東西」。
長久以來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不足,台灣藝術史尚在重建討論的當口,藝術的認定掌控於學院專家之手,但缺乏理論支持,宮廟裡面誰是真正的藝術家,尚莫衷一是。
但是,「我用修復『藝術品』的方式修復它,或許可以成為一個證實其為藝術品的論點。」蔡舜任說。
把文物的價值留給時間去證明,修復師能做的是在時間的手中搶救每一件岌岌可危的文物,回復其原初的樣貌。蔡舜任跟TSJ團隊在業主的支持下,要為下個20年把文物留下來,讓下一個世代欣賞到大師級作品,認識台灣特有的宮廟藝術,而非等到文物已殘缺佚失了,徒留遺憾。
「我希望有一天台灣的孩子能自信的說出誰是心中最喜歡的台灣藝術家。」蔡舜任說出他的心願。這個在歐洲幾乎每個人都能給出答案的提問,在台灣卻因為藝術教育相對薄弱,而難有答案。
2018年,蔡舜任接受台北艋舺龍山寺委託修復三川殿的門神彩繪。艋舺龍山寺去年剛得到文化部「遲來的肯定」,晉升為國定古蹟,是訪台外國旅客必遊的景點。
三川殿的門神彩繪出自大師陳壽彝之手,繪於1966年,算一算,6位門神已守護佛寺接近一甲子的時光了。但受濕氣、西曬、香火的影響,損壞程度不一。
在這台北發跡之地,人來人往匯集之所,只見TSJ團隊駐守在修復中心,靜靜地、低著頭、彎著腰,在燈光下,專注手上的工作,跟時間對話。
時間成就文物的經典,他們則用青春換取文物的壽命,一場無止盡與時間的拔河,他們是回溯時光的修復師。

他們用青春換取文物的壽命,與時間無止盡的拔河,他們是回溯時光的修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