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久的經濟陰霾氛圍之中,剛剛閉幕的經發會彷彿一道曙光,照亮了近日暗沉沉、灰濛濛的天空。雖然目前僅只是朝野產官學的共識,離落實執行尚有相當距離,但大方向已十分清楚,經濟是全民共同關心的首要大事,經濟也才是兩岸共通的語言。
經發會上,兩岸組更是明星,直可說是動見觀瞻,最後簡單八個字的指標性宣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帶給企業界希望,更給予民眾信心,連國際媒體都大幅報導,認為是扁政府的政治勝利與兩岸關係回春的契機,對世界整體和平也有正面意義。而今,最重要的,除了我們行政、立法部門儘速落實經發會決議,就是對岸的態度了。
北京會用什麼心態與語言來看待、回應台灣的善意與務實政策?不但攸關兩岸未來的發展,更關係兩地人民長久的幸福。
首先,我們來看看今日十目所視、似乎背負了景氣低靡原罪的「戒急用忍」政策,是在什麼情況之下成為大陸投資的守門人?
一九九六年,中華民國舉行總統全民直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所有人民一人一票選出領導人,意義非比尋常,然而兩岸關係卻在此時降到冰點,大陸在選戰前的導彈演習,使得台灣海峽一度緊張萬分,選舉後政治也並未解凍,試問在這種情形下,哪一個國家領導人敢不戒慎恐懼,以國家安全為首要考量?
也就是說,當兩岸以政治為視野時,很難有共同的焦點,自然也不會有所交集。
反過來說,當經濟成為兩岸思維的中心時,那麼在商言商,兩岸各自擁有的資源正好截長補短,互通有無,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正可以規劃最佳的佈局,共創雙贏的未來,相信這才真正符合兩岸人民共同的福祉。
未來的世界,經濟才是實力。我們竭誠期待,經發會的菁英之士突破黨派之私的共識,能為台灣再創新局。但我們還是希望再次提醒,人類經濟發展是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而不是只知創造財富,以致竭澤而漁,吃掉子孫的老本。因而在拚經濟之餘,環境的尊重與保護,永續經營的概念益形重要。事實上,台灣下一波的經濟優勢,不只是高科技,更是台灣的好山好水和人文特質。
近年來,在台灣的許多角落,都有許多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學者、商人、農民、社會工作者、家庭主婦,以九二一重建區為例,我們特別在台灣永難忘懷的受難日前夕,走訪了南投、台中幾處當時的重災區,發現兩年後的今天,雖然許多房舍、工作無法回復原狀,但幾乎每一個災變之處,都展現蓬勃的生機,農人辛勤地製造更多樣的產品,商人創造更多種的行銷管道,家庭主婦組織劇團,讓壓在心底的驚嚇、傷痛、無奈等情緒得到抒發。九二一重建委員會與學者、建築業者共同研發推廣的「自然工法」不但保住了好些山區不再受土石流肆虐,更結合了在地人士「收拾舊山河」,成為生態最佳的守護者。
從補綴大地到遠眺天空,我們特別製作了「穿越星空」封面專輯,讓關心台灣的讀者跳脫每日政治、經濟議題的紛紛擾擾,將眼光望向浩瀚的宇宙,看台灣天文學近年來突破性的發展與成就,在這方面,台灣與國際早已密切合作,寫下不少傲人的紀錄。只是,以無限寬廣的星空為研究對象的天文學者,自然不受人間名利的侷限,因而少見報導。
最令人敬佩的,還是古人的觀察與智慧,在《詩經》、《尚書》那樣久遠的年代,人類老祖宗便已懂得閱讀巨大的天體時鐘,並將天象變化與人間禍福相繫相依,天文曆象是常民皆有的知識,士大夫觀測、紀錄的對象與推算、反省的根據,以及統治者施政的對應甚至預警。數千年的天體記錄,今天依舊蘊含無數寶貴的資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閱讀這一期的光華,遙望總也看不透的亙古長空,您,是否也悟到一點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