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溫室效應?
地球表面包裹著一層大氣,可以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使地球不至於太熱,而地球在吸收太陽光熱後,會以長波輻射的方式釋放出能量,此時,這層大氣又阻擋了部分的長波輻射溢散到太空,使地面維持在平均溫度攝氏15度的狀態。
這種作用就像用玻璃或透明塑膠膜包圍植物的溫室,讓內部維持一定的溫度,以提供植物生長有利的條件。
保持地球冷暖適中的大氣就是「溫室氣體」,它的組成包括水氣、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臭氧等。
★溫室效應失控了!
原本,溫室效應是讓地球溫度適中、生機蓬勃的重要功能。但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將深埋地底的CO2不斷釋放出來,而製造水泥、冷煤,砍伐森林、開發溼地,掩埋垃圾等,使各類溫室氣體都日益增加,大氣因此吸收了更多的長波輻射,造成地球近100年氣溫上升的幅度是1000年內最快速的。
在各類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遠大於其他氣體,增溫貢獻比例高達55%,因此成為人類對付的頭號敵人。
★溫室效應的衝擊
一、海平面上升
由於溫度上升使海水遇熱膨脹,南極及格陵蘭冰川溶化,20世紀以來 0.6度的暖化,已經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至少14公分。聯合國估計,未來100年,海平面將上升15到95公分。一旦海平面上升50公分,全球居住在沿海地區的9200萬人將因洪水而無家可歸。
加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冰河也迅速退卻,發源於此的亞洲7大河流──長江、黃河、恆河、湄公河等,都可能造成大規模洪水氾濫,危及內陸平原精華區。
二、旱、澇頻繁
氣候暖化帶來的頻繁暴雨和乾旱,將導致水資源分配不均,搶水戰爭可能提前上演。
三、病媒橫行
天氣愈熱、持續的時間愈長,更適合病媒傳播疾病,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傳染病,甚至可能波及溫帶地區;植物病蟲害則將擾亂農業生態。
四、危害動植物生態
為了因應氣候變化,植物族群必須往較高海拔遷移,速度必須達到每年1.5到5.5公里才行,而許多植物的垂直遷移速度遠遠落後於氣候變化的腳步,結果導致族群數量愈來愈少,甚至絕種;相對的,依賴其生存的動物也要遭殃。這將是人類更無能為力的問題。
★溫室氣體減量的必要
CO2壽命長達50-200年,聯合國估計,1992年時,全球CO2已比工業革命時增加30%,若要在21世紀末將濃度保持在工業革命時的2倍,則全球CO2之排放量需較目前削減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