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4)月26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進行8天7夜的和平之旅,除了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外,並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打破六十多年來國共內戰的仇恨糾葛,會後雙方以「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主軸,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新聞公報。
緊接著5月5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接踵訪問大陸。親民黨雖在國內政治版圖上屈居弱勢,但因年初宋楚瑜曾與陳水扁總統會談並發表「十點共識」,因此外界將宋楚瑜訪中視為陳總統與中國建立關係的投石問路之行而賦予許多聯想。
連宋兩位主席行程類似,都以回鄉祭祖來表達個人飲水思源及心懷民族感情之意,並赴南京拜謁中山陵,一方面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0週年,一方面也將中華民國存在的意義予以凸顯。宋楚瑜更在行程中多次強調中華民國,企圖迫使中共正視兩岸分立分治的現實。然而一句「親民黨反對台獨,從來不認為台獨是台灣的選項」,卻令一向強調「台灣的命運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的民進黨強烈不滿,原本對連宋大陸行抱持正面肯定態度的陳總統,也因此背負極大的黨內壓力。
5月12日,宋楚瑜和胡錦濤會談後發表新聞公報,除了再次重申儘速恢復兩岸和談的期盼外,更以新名詞「兩岸一中」來陳述兩岸政治現況。由於「兩岸一中」似乎介於「一中各表」與「兩個中國」之間,到底如何界定,各方看法不一,對於宋楚瑜此行隱約觸及的「(台灣)不獨、(大陸)不武」兩岸關係底線,也猶待各方形成共識。
對於連宋行,陳總統在5月10日接受德國第一大報「南德日報」專訪時指出,連宋雖然搶得赴大陸的「頭香」,但再怎麼說,在野政黨不具公權力,也不可能代表政府,因此真正的主角、真正下棋的人,還是兩岸的領導人與政府。陳總統也表明,如果有那麼一天,兩岸可以展開政府與政府間的對話談判,他和胡錦濤當然是有可能見面的。
連宋大陸行一路風光,然而國內民眾似乎選擇漠然以對。5月14日舉行的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因民眾對修憲議題不易瞭解而選情冷清,加上投票當天風雨交加,投票率僅有二成三,創下台灣選舉史上的最低紀錄,但泛藍不僅沒有挾大陸行的餘溫贏得選舉,反倒僅以46%的總得票率落居少數,近期內即將展開的修憲工程也因此又將有一番拉鋸。
國代選舉中,親民黨受創尤重,得票率僅有6.11%,排在台灣團結聯盟之後,落居第四大黨;而親民黨立委對宋楚瑜與陳水扁總統「綠橘合作」的路線質疑不斷,甚至引發李慶華、邱毅等重量級立委退黨潮,親民黨已面臨重大危機。
在此同時,5月16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中共在完全沒有知會台灣的情況下,對外宣稱已與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簽署將協助台灣加入WHO的備忘錄,但前提還是要承認一中,並在北京政府的管控下進行活動,此一說法當然為台灣代表峻拒。此舉也表示中國所謂「一中各表」、「兩岸一中」,或「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等示意尊重兩岸平等的承諾,仍是空話一句,缺乏落實的誠意。
連宋大陸行已落幕,很遺憾的,雖然大陸方面企圖釋出協助台灣農產品登陸、開放大陸旅客來台等善意,但對兩岸未來的實質和平談判,似乎一時間還看不出其具體進展。但萬事起頭難,跨出第一步後,未來台灣內部如何凝聚共識、兩岸又如何在平等及和平共榮的基礎上開拓新路,仍有待更多的理性討論與創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