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夜越美麗「頂笨仔有3種星星──飛鼠亮晶晶的眼睛掛在樹上是『樹上的星星』;在沒有光害、空氣清淨的山上,仰望繁星點點,那是『天上的星星』;還有『地上的星星』,是滿山遍谷的螢火蟲。」劉家榮解釋,頂笨仔的螢火蟲可說是飛鼠外的一絕,除了春天遍佈草叢的「黑翅螢」,夏天有棲息麻竹上、像聖誕樹點燈的「大端黑螢」,冬天還有電力十足的「山窗螢」登場,每次發光長達十幾秒,絕對顛覆許多人對螢火蟲「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印象。夏夜,當早班的螢火蟲打烊,竹林中還可以觀賞到罕見的螢光菇。
繽紛多樣的星光秀,近兩年在專業團隊輔導下,讓一直嘗試農村轉型的頂笨仔脫離奮起湖附庸地位,走出自己的特色;居民在體驗到生態保育可以成為一種「產業」後,也恪守生態旅遊規範,比如不再過度干擾松鼠、實行遊客總量管制等。
訪松鼠、觀星星之外,這個海拔1,000公尺的小山村,還有一股充塞於街頭厝邊的農村風情,十分迷人。
二百多年前移墾到頂笨仔的漢人移民,胼手胝足地在水源不足的山區堆砌石頭梯田、開鑿水圳種植水稻。起屋種地、生養兒女之餘,也大片種植竹林,民國30~40年代曾興起造紙和竹筍加工產業,以桂竹為材料製成粗紙,由人工挑往山下販賣,收入可觀。
後來村民轉種檳榔、茶葉等經濟作物營生,如今這些產業雖已走入歷史,村民仍保留當年石輪、五孔仔、紙寮等造紙器物和設施,供子孫憶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