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考季,剛剛走出國中、高中校門的孩子站在下一階段人生的大門前。吳珈慶封王這一天,正好是今年第二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結束的日子。16歲的年紀,大家還在尋覓人生,然而對於吳珈慶而言,目標一直光耀而明顯。
早早就做了抉擇,他知道想當球王有其代價:減少上網咖、生活儘量規律、唸書時間少因而無法太在意學校成績。對於這些,深知「撞球神童」吳珈慶實力的泰山國中體育組組長劉麗淑也了然於胸,吳珈慶3年的國中生涯中,她不斷替吳珈慶輔導課業,甚而替他擋掉來自這個仍以「讀書第一」的社會的一些若有似無的壓力。
2003年,年僅14歲的吳珈慶初出茅廬,打敗了包括李昆方和楊清順在內的長串國內名將,進入國內職業撞球大賽的前4強,讓他對自己的目標更為堅定。不過,那個時候只有少數的撞球界人士預見他將崛起。
7月這一天,當與他同年紀的孩子端坐在學測考場奮戰的同時,他毅然走向全然不同的戰場,在港都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面對年齡和名氣都比他大上一截的中外名將。
總獎金高達35萬美元的大賽,今年一共吸引了來自43國的128名選手參賽。國內選手以獲得1993、2000年兩屆冠軍、出身高雄的地主選手趙豐邦和楊清順名氣最大;國外選手方面,包括去年冠軍加拿大的帕古拉揚、2003年冠軍德國霍曼、當今世界排名第一的蘇魁、唯一的三屆冠軍美國史翠南、1999年冠軍菲律賓「魔術師」雷耶斯和球王巴斯塔曼蒂,以及2001年冠軍芬蘭伊孟南等人均在角逐之列。
經過4天的廝殺,吳珈慶來到他16歲生日願望──獲得國際賽冠軍的關鍵之戰,對上的是另一位國內選手郭柏成。冠軍賽中,吳珈慶大部分時間都居於領先。不料郭柏成在最後關頭卻美技連連,率先取得聽牌局,似有逆轉之勢。不過隨後吳珈慶沉著應戰,連掃4局,最後以17比16的局數取得勝利,他16歲又5個月的年紀,也讓他成為撞球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20年前,撞球間似乎是「不良少年」聚集場所,喜歡敲一桿的年輕人常與幫派聯想在一起,球間更一度列入「八大特種行業」之一。然而,近10年來撞球英雄的陸續出現,正逐漸改變這種刻板印象。隨著「冷面殺手」趙豐邦和女將陳純甄、柳信美等人的紛紛出頭,頻頻在國際賽事中拿下佳績,既為國爭光也坐擁可觀的獎金。他們出現的背後,其實正是撞球職業化和媒體傳播的大趨勢。英雄、時勢相輔相成,對於愛敲桿的年輕人而言,如今終於大門大開。擺脫學測而在球檯稱王的吳珈慶,從小父母離異,由祖母一手帶大,這個小小年紀就君臨天下,未來稱霸期可能很長的泰山小子,他獲勝後與祖母緊緊相擁的畫面,已寫進今年體壇重要篇章。
在青少年問題特別嚴重的夏天,這個小子眼光炯炯,無論是撞球長久以來的文化烙印,還是隔代教養的問題,都被他擺在一邊。那一刻,他專注只為清檯,他的勝利,撞擊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