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不扣的台灣通
馬徹表示,每派駐到一個國家,第一年總是令人興奮,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例如,辦事處附近有間車行,馬徹經常看到民眾拿著燃燒的紙錢、線香,在車身前後比劃,像是進行什麼神祕的儀式,引起他對台灣民間信仰的好奇。
又或如馬徹觀察,台灣人多數時候都傾向安全行事,不太從事過於冒險的活動,像是很多水域禁止游泳,海水浴場設有安全警示線,想玩水上活動就必須在安全範圍內,或是穿著救生衣,並配有多位救生員,展現出台灣人對於水域總是充滿著敬畏。
但另一方面,台灣人面對火,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像是台灣人喜愛天燈祈福,人們會在紙燈籠上寫下願望,並一起施放點著火的天燈,欣賞天燈帶著願望緩緩升空。又或像是台南的鹽水蜂炮,人們全副武裝地站在四處流竄的蜂炮之中,看得他膽戰心驚卻又嘖嘖稱奇。台灣人怕水不怕火,恐怕是許多台灣人也沒有察覺的民族習性吧!
點進比利時台北辦事處的臉書,總是能看到馬徹馬不停蹄地拜會各地的消息,馬徹如數家珍地說出台灣各城市的特色,例如高雄是座海港城市,港口周邊的文化建設十分成功,令人印象深刻;馬徹已多次造訪充滿歷史縱深的台南,而台南早在1993年就與比利時的魯汶市締結為姊妹市,去(2024)年適逢台南400的慶祝活動,馬徹也陪同魯汶市長黎默德及訪團共襄盛舉,深化兩市的友誼。黎默德在到訪時表示,魯汶市跟台南一樣,皆是兼具傳統與創新的城市,並透過創新讓世界變得好,他期待未來兩市能在生態永續等議題合作,將交流成果嘉惠下一代。
在馬徹心目中,桃園是座擁有美麗名字的城市,境內有環境優美的拉拉山,林相豐富能欣賞神木;桃園國際機場也是國際人士出入境的台灣門戶;近年桃園新興許多藝文場館,如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等,藝文風氣興盛。去年台北國際書展結束後,比利時台北辦事處還將書展裡國家館的書櫃、書籍全數捐贈給桃園市立圖書館,桃園新總圖在同年七月正式啟用比利時專區,展示數百本比利時藏書,舉辦繪本故事講座,企望成為台灣民眾認識比利時的窗口。
一年到頭都有慶祝節日也是令他驚喜的台灣經驗,從農曆新年、端午,到中秋等,他收到來自各方的禮物如粽子、月餅,深深感受台灣友人的溫暖。問起馬徹喜愛的台灣美食,他笑說,自己對於食物的接受度很大,連臭豆腐都敢嘗試,不過不能太臭。而眾多台灣料理中,最令馬徹驚豔的,莫過於蔬食料理了。台灣的蔬菜種類豐富、烹調手法多元,且很容易取得,馬徹認為,這是其他國家少見的特色。台灣的蔬食讓不是素食者的馬徹愛上蔬食,每日一餐蔬食加上騎自行車,竟讓他在半年瘦了20公斤。馬徹覺得自己很幸運,多數人減重都很辛苦,他卻能輕鬆自在地瘦了下來,回頭看著以前的照片,彷彿判若兩人,馬徹打趣地說像是自己的哥哥。這或許是馬徹駐台生涯中,意料之外的另類收穫。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台南市和魯汶市為姊妹市,馬徹(後排左1)陪同魯汶市長黎默德(前排左1)造訪台南,深化兩市情誼。(台南市政府提供)

比利時台北辦事處參加2025台北國際書展,邀請比利時畫家與出版社來台與民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