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交關
這棟兩層樓的木屋如今已成為博物館,陳列早期在美國的華人資料,及當年華人在此所用之物。通往二樓的階梯已因年久而斷裂,旁有「危險」的警告標誌;走道兩邊的房間都有編號,雖然屋外陽光燦爛,看到房門上的鐵窗仍不免令人感到一絲寒意。
這原來是座監獄。舊金山灣區的天使島就和紐約附近的艾麗絲島一樣,是早期移民入境前拘留、體檢及接受審問的地方。但並不是所有移民都要先到這裡,而是少數特定對象,中國人就是其中之一。
而十九世紀中葉,加州需要工人,中國又在清末的戰亂和貧困中,透過美國掮客,大批華工到了加州,所以當年羈留天使島木屋的幾乎全是華人。
據舊金山研究中心(San Francisco StudyCenter)出版的資料指出,木屋隨時擠了四、五百人;據統計,共計有十七萬五千名華人在這裡待過,大多數是年輕的男性。
華工在橫渡太平洋到達舊金山時,立刻被轉送到這華人稱為「埃崙」(Island)的地方。命運在審問後決定——入境美國或遣返中國。
但審問沒有一定時間,可能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拖上一、二年。對前途的不安、對家鄉的思念,及失去自由的痛苦,一些識字能文的華人,就在牆上題詩,留下他們的心情。
後來木屋幾度油漆,用鉛筆、墨水筆寫的詩都已湮滅,只有用毛筆寫、又刻上去的痕跡猶在。還好在一九三一和一九三二年兩位拘留在此的人,分別記錄了一些壁上詩,所以目前舊金山研究中心出版的「埃崙詩集」裡,共收錄了一百卅五首。

這就是當年華人的拘禁房,現已改為博物館。(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