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像力拉胚
生完老大坐月子的那一個月,鍾細霞每天都在腦海裡演練怎麼拉胚,「我用想像力去練習怎麼把胚拉起來,真的沒騙你!」,40天月子做完後,鍾細霞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拉胚,成功做出第一個擂缽。
靠著想像「學會」拉胚後,鍾細霞覺得公公年事已高,做大甕實在很辛苦,就主動搶著做大甕,小型的陶器才讓公公來做。日復一日,鍾細霞每天到工廠拉胚、擠胚,渾身上下都是泥巴。
媳婦在一旁幫忙,一開始謝發章還覺得沒什麼,沒有想到這二媳婦越做越多,甕越做越大,直到有一天客戶跟謝發章說:「哎唷!你媳婦會做會拉了欸!」謝發章這才發現自己有了傳人。
謝家的陶工廠,見證著苗栗陶業的興衰。「我國小的時候,這裡是台灣最大的陶業區,比鶯歌還大。」苗栗擁有豐沛的黏土與天然氣,造就了苗栗陶業的盛況,全盛時期光是公館的製陶工廠就有三到四百家。鍾細霞的公公謝發章擅長做大甕,以前工廠的窯都還沒有打開,客人就已經把產品搶訂一空。
鍾細霞嫁到謝家時,苗栗的陶業早已不敵時代洪流,工廠收到剩下五、六家。陶業沒落後,陶工廠望穿秋水,等客人上門,謝發章拿手的大甕製造技術,費時又費力,連兒子也不想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