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新人類」進入「老廟埕」,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變化呢?
去年年底,宜蘭縣五結鄉二結村「鎮安廟」的重建動土大典暨三位「王公」的千秋華誕慶祝廟會,在地方上風風光光地熱鬧了三天。由於在重建與廟會策畫的過程中集合了宜蘭地方文化精英的新觀念,因此備受媒體矚目,並譽為「台灣廟埕文化的新契機」。但在私底下,卻傳出文化人與地方信徒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去年底過了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王公生,宜蘭又開始陰雨連綿了;三天廟會的洶湧人潮已杳無影跡,剩下慶祝動土大典的旗幡牌樓紀念著日前的熱鬧,王公廟前廣場又恢復了平日的閒適。
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臨時搭成的鐵皮棚裡下棋、閒談、或發呆,間或有人提起兩年多來紛紛擾擾的建廟爭議好不容易底定,突然有人對著雨濛濛、空蕩蕩的廟埕開口:「花那麼多錢辦熱鬧,現在什麼都沒了,這樣縝頂靋?」
二結王公誕辰廟會活動一向是宜蘭的盛事,古早之前一句流傳的俚諺:「不驚過年,就驚王公生」最能形容過去大拜拜時全村辦桌較勁的排場。
二結鎮安廟,在地俗稱「王公廟」,是兩百年前開發宜蘭斬荊劈棘之際,先民廖地從老家福建彰浦迎奉來的,素以替地方百姓治病(特別是精神病)及捉妖鎮邪的靈驗聞名,是宜蘭的角頭大廟之一。過去每逢農曆十一月十五王公生,二結地區就是家家戶戶流水席,戲台連班,別個莊頭的鄉親也都走路跋涉來湊熱鬧。宜蘭縣長游錫堃及多位地方聞人,小時候也是廟會中鑽動的人頭之一。「阮這裡許多人都是王公救的」,八十五歲的李阿如豎起大拇指讚歎王公靈感。
王公廟如今的面貌是從草創時期的茅屋迭經翻修而成的,但每逢王公生,各爐下團體、分靈寺廟均率信眾轎輦歸來祝壽,人潮越聚越多,房舍已不敷使用,於是在兩年前有人提議擴建新廟。
老一輩的視此為人生大事,由於為王公做事,可以累積自己功德以求來世福報。於是,重建委員會裡的老輩仕紳興沖沖地組成考察團,到全省及大陸祖廟考察,最後選定了台南白河鎮大山宮的形制。
但年輕的廟管委會主委簡進輝卻有另一層想法。
七十八年底,簡進輝以卅七歲出任五結鄉代會主席的背景,被推為王公廟主委。他和德高望重的老輩們一樣,抱著從小對王公的敬仰來「為神工作」,而不一樣的則是他有年輕人的理想:「我們應該抱著百年大計的責任感來為廟做事。」
他想將廟務與現代化社會結合,在他結識了義大利留學歸國的宜蘭籍雕塑家林正仁,並進而熟識一群近年來致力於重建地方文化的工作者之後,他發現文化人的「鄉土夢」與他革新廟務的理想正好契合,於是大刀闊斧地延請這些從未參與過廟事的「新人類」,在傳統人士議論紛紛中,他們從扭轉老一輩的改建案開始,迅速改變了王公廟日益老化因循的生態。
而日前這場被某些地方人士認為「花大錢誰不會」的廟會活動,正是他們的創舉。
「我們要呈現傳統原味」,簡進輝謙遜的語氣中不掩意氣風發。為了摒除被電子琴花車、商業西樂隊攻佔而日益庸俗化的現象,重現純樸的信仰風貌,簡進輝放棄傳統由廟管委會一手包的辦事方式,而延請了縣立文化中心主任林德福及民俗學者林茂賢協助籌辦活動,從策畫到呈現僅僅二十多天。再加上推動建廟的靈魂人物──雕塑家林正仁對廟體景觀的整體設計,及宜蘭農專美術教師林福春策畫王公廟文物展,經由這一群受過學院教育洗禮的文化人的主導,將這場廟會炒得媒體熱滾滾,連帶發動了二結居民信徒的參與力,儼然一齣「廟會嘉年華」。
在縣長游錫堃主持的動土大典上,小學生吟唱地方文人主筆的禮讚詩,並有蘭陽戲劇團、國樂團贊助演出;薪傳獎得主林贊成並主持「跳鍾馗」,讓平時很少參加藝文活動的居民看到近年地方蓬勃發展的文化成果。
在這些文化人的刻意經營,及以簡進輝為首的廟方「嚴格品管」下,這回廟會像煞了觀光民俗活動,讓很多外地人及遊方在外的宜蘭子弟紛紛前來一睹究竟。
「以前廟的活動都是一些沒讀冊的人在舞(搞),這次都是一些博士碩士」,老人們指指廟辦公室,「舞得不同款。」
老人們所謂的「不同款」,包括理念、出發點、活動風貌、美學眼光、以及說不上來的種種變貌。而這種「不同款」的感覺,從兩年前林正仁得知廟要重建,抱著「建一座如歐洲教堂般歷久不衰的現代台灣廟宇」的夢想來到王公廟,並引進規劃冬山河的日本設計公司「象集團」與簡進輝結識後,新觀念與舊想法就不斷在廟埕上交鋒。
兩年前,在地方老輩仕紳全心傾注於大山宮的造型建材之際,林正仁同時引介了象集團擔任建築設計,但卻引起地方「將出現一座日本神社」的恐慌,舊派的反對聲浪不絕。於是象集團提出改建圖:一座以宜蘭人的原鄉彰洲傳統建築「圓樓」為基型的廟體。廟是社區的「中心場」,涵蓋了活動中心、托兒所、衛生室、長壽俱樂部、河濱公園……等公共設施;構想中並有進一步的「造街活動」,即是鼓勵民眾參與身家環境的創造與經營。
乍看之下這種設計似乎超越了廟原來的「信仰」格局,但「廟在傳統社會,本來就是鄰里的活動中心」,簡進輝大力支持這項構想。
於是,林正仁聯合了新派的地方人士及縣政府行政單位,給予廟宇徵圖評審「必須為子孫負責」的壓力,而游錫堃縣長也到廟裡來,一句「希望王公廟未來能成為宜蘭縣的文化財」,更堅定了簡進輝的決心。
最後,在無法說服老仕紳的情形下,簡進輝發動信徒與村民大會,將象集團與大山宮兩張設計圖並陳付諸表決,在這場林正仁稱之為「傳統與現代大對決」的投票中,「現代」以壓倒性多數大勝「傳統」,止息了紛爭,但卻在地方新舊兩派間留下裂痕。
從建廟之議底定之後到奠基大典的風光落幕,這些新人類活躍在廟埕上掌控全局,最後連八十多歲的老先生都可侃侃而談:「我們這回起廟和辦廟會都是以『文化』為體。」傳統老廟人的腦筋彷彿一下子「急轉彎」,全和「新時代、新作法」站在一條線上。
但在這升平表象之下,只有身處其事的人能領略其中折衝的滋味。
為宜蘭新興蓬勃的文化生機召喚、而辭掉台北報社工作定居宜蘭,在這次廟會中扮演行政要角的李靜惠就曾耳聞地方上對他們的一些評語:「他們是來蓋廟、辦活動的,而不是來信阮王公的。」對某些傳統保守的信徒而言,這些「心態不明」的文化人動機十分可疑。於是發生過這樣的插曲:在廟方向信眾募款時,有老人在一旁鬧場:「不要捐錢給他們!」
而過去很多信眾們喜歡雇請歌舞秀助陣,這次被婉拒,也曾引起抗議:「我們要以我們的方式來表達對王公的尊敬,為什麼不可以?」這時作為橋樑角色的簡進輝往往必須四處解釋、安撫。
文化人關心的是將民間文化取其傳統精粹加以保存,而信徒則在意主神信仰是否能彰顯,由於關注點不同,稍拿捏不當便易產生落差。
<王公廟手記>的製作又是一例,文化中心剛接手時便興致勃勃地本著「提升廟宇文化,降低迷信色彩」的熱情,企圖避免原來鎮安廟簡介中對王公聖靈的過度著墨,像以「鳳陽婆之子害人不成,反而自焚身亡」、「妖精破壤蔗田」為題的神蹟故事儘量淡化。但這個編輯方針卻招來「地方信仰被壓抑」的疑慮,反對聲音不絕。經過幾次溝通後,仍將主要部分回歸王公聖蹟與廟務介紹,關於文化與建廟造街的部分則退居「附錄」,主客歸位。
也有人批評林正仁設計的彩旗上的王公像「四不像」,諸如此類的插曲,不勝枚舉。
策畫整體活動的蘭陽戲劇團執行長、留法的民族學博士林茂賢承認,信徒重視的是信仰的儀式,而文化人重視的是藝文活動、觀念能否藉由廟會的管道推動。「站在文化工作者的立場,我們關心的不是王公信仰,而是宜蘭的文化活動能否落實基層」,他說。
林正仁則指出,信徒們信仰王公,而他則信仰藝術,雖然信仰的內涵不同,但同樣都是行為的原動力,兩者的關係不應是矛盾,而是互補有無。以建廟為例,是由「信仰」發心,但文化人可以將理想附加進去,例如舊廟原為噶瑪蘭第二代雕刻建造匠師們的精心之作,為保存這份技藝古蹟,於是特聘「薪傳獎」得主陳合元匠師負責拆遷工程,並另闢「史蹟文物館」珍藏。至於新廟部分,林正仁主張摒棄只有五十年壽命的水泥材,而改用可耐久流傳的花崗石;廟的裝飾與雕刻,林正仁則認為不應再刻「三國演義」、「封神榜」之類不相干的題材,而應以主神事蹟為主,完成一座兼具信仰文化與藝術美學的廟堂。
林茂賢也指出,地方信仰絕對必須予以尊重,而不只是文化人士一頭熱。因此,儘管他個人根本不主張提倡過火(由於易生意外),但在尊重地方信仰的前提下,他配合宣傳在報端執筆解釋過火,並在現場向數千遊客解說其中意義。「我們可以將信仰提升為民俗觀光的意義,使其與現代結合。」
「從不斷與信徒居民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並學到如何不以『知識分子』的主觀出發,而去了解、尊重草根的聲音」,李靜惠對於整個過程有深刻反省。
事實上,信徒也知道這些人根本不信王公,但「來幫我們辦好廟事也不錯」,廟裡的主事簡火爐說。
然而信徒們的心態是矛盾的,對這些學有專精的文化人,他們一方面信賴,一方面又質疑。因此常發生的現象是,當事情進行順利時,信徒們總認為那是「王公靈感」,而當事情受挫時,則會怪罪這些人「不懂事」。但大體說來,文化人對地方尊重,信徒對文化人禮遇,因而成功造就了建廟與文化廟會的總體漂亮成績。
但是還有後續的故事。在絢爛的社會掌聲之後,王公廟最近不太平靜,因為承包廟會各項工程的廠商紛紛登門收費來了。
攝影費十六萬,廣告費、感謝狀和彩旗共一百多萬,再加上精美的文宣手冊印刷費以及種種曾讓王公廟風華萬千的設施費用,管委會總幹事李裕亮直叫受不了,一律施以「殺」字訣,甚至情商廠商「捐助王公廟」。廠商哇哇大叫,只好向當初與他們接洽的文化中心反應,但文化中心不是出錢單位,因此也「莫法度」。
過去廟裡的活動都是信徒捐獻,主事者往往也是功德主,而這回的主事者卻不是信徒,而是事事講求「完美」的藝文人士。當初雙方合作均以「求好」為前提,沒有估計預算,於是藝文人士在力求完美的理念下,花費成本自然節節上升,廟方並沒有警覺,因此造成事後請款的紛爭。
請款事件目前尚在協調中,但經過兩年來的溝通接觸,林正仁對信徒的心理已漸漸能掌握。
對於未來建新廟的募款方式,他想出一個點子:以敦煌石窟內每尊佛像旁都有捐助起造的供養人像為例,未來王公廟裡若也規劃一處浮雕現代的供養人像,「可以隨著耐久性的廟建材流芳百世,不怕募不到款」,事實上,這個風聲一傳出,地方上已有很多人躍躍欲試。
經過了這次王公廟的經驗,文化中心越辦越過癮,已打算接下宜蘭玉尊宮的五十週年慶活動,而林正仁的建廟遠景才剛起步;未來這群文化人要如何藉由廟埕的舞台圓夢,而老廟埕又如何善用他們的專才重振繁華,是王公廟激情沈澱之後,留給雙方的省思。
〔圖片說明〕
P.34
透過驚險刺激的過火儀式,多少凝聚了二結人對廟事的參與力。(胡珍妮攝)
P.35
經由雕塑家林正仁的設計,這回王公廟會的景觀繽紛、色彩活潑,營造出觀光節慶的氣氛。(魏宏晉攝)
P.36
將藝文活動藉由廟會管道推展,是近年來許多文化工作者的理想。圖為王公廟會上,小學生吟唱禮讚詩。(魏宏晉攝)
P.37
王公廟在全省有七十九家分靈寺廟,不算大廟,此為壯二鎮安廟。
P.38
王公在地方上保安佑民,該廟長年來就是地方百姓醫療、仲裁、指點迷津、社交集會的生活中心。(魏宏晉攝)
P.38
王公廟的「平安符」一律用黑狗血印製,據說驅煞特靈,地方上老老少少人手一帖。
P.39
王公看病問診,是由轎腳扛輦轎,在鋪滿木屑的神案上畫符,負責翻譯神諭的「桌頭」於一旁解讀。
P.40
由於地方上人口外流,王公廟埕的活動人口日漸老成、凋零,風光已不如往昔。
P.41
懷抱「鄉土夢」、希望建立當代廟宇建築典範與新廟埕文化的人們,可能藉由王公廟圓夢嗎?(魏宏晉攝)

將藝文活動藉由廟會管道推展,是近年來許多文化工作者的理想。圖為王公廟會上,小學生吟唱禮讚詩。(魏宏晉攝)(魏宏晉攝)

王公廟在全省有七十九家分靈寺廟,不算大廟,此為壯二鎮安廟。

王公在地方上保安佑民,該廟長年來就是地方百姓醫療、仲裁、指點迷津、社交集會的生活中心。(魏宏晉攝)(魏宏晉攝)

王公廟的「平安符」一律用黑狗血印製,據說驅煞特靈,地方上老老少少人手一帖。(張良綱)

王公看病問診,是由轎腳扛輦轎,在鋪滿木屑的神案上畫符,負責翻譯神諭的「桌頭」於一旁解讀。

由於地方上人口外流,王公廟埕的活動人口日漸老成、凋零,風光已不如往昔。(張良綱)

懷抱「鄉土夢」、希望建立當代廟宇建築典範與新廟埕文化的人們,可能藉由王公廟圓夢嗎?(魏宏晉攝)(魏宏晉攝)

(左)落日餘暉下的恆春城,只剩歷史遠去的寂寥。(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