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王四徒
敬啟者:
從任何角度來看,光華都是一本高水準、高格調的雜誌,實應進一步打開海外銷售網,使更多的讀者能認識它。因此本人野人獻曝,提供貴刊幾點建議,希望光華大力拓展海外發行業務,吸收更多的讀者。
(一)在海外辦書展——以香港為例,光華在這裏的知名度還不夠高,讀者若不知道光華,便不會去購閱,更遑論訂閱了。辦書展,是介紹光華給讀者認識的一個好方法。
(二)在海外設立經銷處——各經銷處應在當地吸收讀者,並隨時向總社提供訂戶或有影響力的官、商團體資料,俾有助於向彼等促銷。
(三)增設零售點——在香港的書報攤上,能找到光華的並不多。因此自設零售攤,或找寄售處代銷,應都是可行之途。
(四)加強讀者的追蹤聯絡——最近光華在爭取讀者上已顯見在努力,如Special Offer4=5推廣方案。但要讀者找到四位親友一起訂閱,實並不簡單。何不改成由讀者寄來「可能訂閱者名單」,在獲得這些資料後,貴社即可寄出劃撥單、DM,或一本試閱的光華,相信一定會有成效。
(五)鼓勵訂戶把光華作為禮物——訂戶如有親友新婚、過生日、喬遷或升遷……,都可把光華當做禮物贈送對方;若貴社能在書中附上一張賀卡,上面可書寫送禮者的姓名及賀詞,就更好不過了。
祝光華愈辦愈好,業務蒸蒸日上。
編按:非常感謝您的熱心,對本刊發行業務提出如此具體的建議,茲針對來函所提各點,逐項答覆:
(一)目前本社除光華雜誌外,僅出版「面對當代人物」及「鄉城小調」二種叢書,故尚不適合獨自舉辦書展;但是為了服務讀者,舉凡海內外大型書展,本社均盡可能參加。
以香港地區為例,我們已參加了數次香港中文書展;預定於今年七月廿四日舉辦的第六屆中文書展中,我們除將展示雜誌和叢書外,並將當場提供特價訂閱卡,屆時歡迎港九新界讀者踴躍至現場索取、訂閱。
(二)、(三)本社已將拓展海外銷售業務列入發行工作重點(海外代銷處請見本刊版權頁),香港地區亦已委託吳興記書報社為零售總代理,以期擴大銷售並服務讀者。今後我們當繼續努力,不斷改進。
(四)、(五)本社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分別各推出一次Special Offer 4=5促銷活動後,得到相當熱烈的迴響。自五月份起,並推出「代寄精美禮物卡」及「訂一年期兩份,享受兩年期優待價」等活動,歡迎讀者充分利用。您所提「請讀者提供名單」的建議,本刊亦已列入考慮。
文.臺南市丘應模
編輯先生:
光華的可讀性愈來愈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對書香社會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特此獻上崇高的敬意。
正如編者所說,目前工商社會許多人忙於營生,而無法多讀書報雜誌,常閱每月光華的「文摘」專欄,當可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但我想,編者精力畢竟有限,即使日夜不停,亦無法閱遍所有出版之書報雜誌。因此建議貴刊,可否仿照「讀者文摘」徵求短稿的辦法,徵求讀者提供「文摘」稿件,這樣也許不致有遺珠之憾。
順頌編安
編按:謝謝您的建議,事實上目前已有許多熱心的讀者、甚至作者,寄來種種書刊或文章,合用者,我們會摘選刊出。
文.高雄蔡碧珠
編輯先生:
數年前看過幾次光華後,很久沒再看了。前幾天,朋友送了我二本,光華面目一新,令我大感訝異。
數年前所看到的光華僅有薄薄數十頁,如今不僅書變厚,內容也更加多元化了,而且文字比過去更深入、精緻。尤其難得的是,每篇報導皆有自己的觀點,而不再是資料的堆集與整理!
尤其近二期「文摘」單元中,有關管理的文章,更是十分精采,使我受益良多。現在我成了貴刊的「義務推銷員」,到處推薦朋友閱讀。
希望光華愈來愈好。
文.UNR中國同學會林榮民
敬啟者:
我是內華達州立大學中國同學會會長,非常感謝貴社按月寄贈光華雜誌給本會。
據我所知,除中國同學喜歡閱讀貴刊外,許多美國同學也對它表示莫大的興趣。因此,經向總圖書館接洽並獲同意後,我們決定將貴刊轉寄給總圖書館供其陳列,以便讓更多的同學閱覽。又:該館亦同意爾後會將貴刊按年份裝訂成冊,俾方便保存及查閱。
文.美國飛揚
編輯先生:
有天早上,我在巴士上翻閱今年二月份的光華,頭一篇報導是:「要吃好菜,上那兒去?」生動鮮豔的圖片,加上深入細膩的文字,彷彿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珍饈就在面前,使得我食指大動、鄉愁泛濫,恨不得插翅回國,大快朵頤一番。
鄰座的洋妞亦湊過頭來,邊看邊發出讚嘆聲,原來她也是中國菜的愛好者。我們繼續看完有關「觀光農園」、「臺中市」……的介紹,她皆露出十分嚮往的神情。
下車時,我把光華送給她,並請她有機會前往臺灣觀光。藉著光華,我交了一位新朋友,也做了一次小小的國民外交。
敬祝編安
文.臺北張可淵
編輯先生:
我剛由輔仁大學畢業,正準備就業。
前幾天在同學家看到六月號光華雜誌「編者的話」一欄中「給孫院長的一封公開信」,使我在正式踏入社會前,對未來應有的態度有了新的體認。
文中說到:「健康固然重要,但奉獻的心志與實際的作為更令人欽佩……」又說:「個人的小我,固然不容忽視;但只介意個人形體的存在,對國家整體而言,實並非幸事。盡心盡意地服務、奉獻,往大處說,為社會、為同胞;自小處說,為自己、為親人留下點什麼,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啊!否則只是比人健康、長壽,又有多大意義?……」
事實上,不僅是從事公務工作者,各行各業的人都應有這種體認,國家、社會才能不斷進步發展。
也許這樣的觀念在我們社會中尚未被普遍肯定,但卻已深植我心,我和同學都認為,這番話將成為我們未來工作中最好的指導方針。謹此致謝。
美國吳偉和
敬啟者:
我們一家從國內看光華看到國外,每捧著一本新的光華,就更加感謝您們的辛勤耕耘,讓豐富的內容填滿遊子思鄉的情懷。
謹祝順利成功
文.沙烏地阿拉伯陳進興
編輯先生:
雖說「開卷有益」,但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個人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對如排山倒海而來的書報雜誌,實有必要花一番揀選取捨的工夫。
然而光華的「文摘」為我們解決了這方面的困擾,因為編者已從國內每月出版的書報雜誌中,摘出其中的精華,使我們只須看完文摘,就如遍閱群籍,而獲益良多。
此外,我最喜歡「食譜」單元,因為有中英對照,使我不僅可以經常「露一手」,還可將中國食藝介紹給外國友人,不但增進彼此的情感,也順便做了國民外交。
在此地圖書館雖可借到光華,但我還是訂了一份,因為我覺得它實在是一本值得保存的好書。
敬祝編安
文.嘉義黃申正
編輯先生:
我看貴刊「故宮古物介紹」時,興起一個想法,提供給貴刊做參考。中國有豐富的文化寶藏,除古物外,還有許多古人寫的文章和詩詞,都是極好的文學作品。因此我很希望貴刊做一系列有關中國文學的報導,還可用古畫作插圖,應該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