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日報論說委員李圭泰,從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七七年,在朝鮮日報發表連載長文「韓國人的意識型態」,由於觀點大膽、剖析銳利,連載時就造成轟動。
一九七七年二月,這些文章結集出書,不到兩個月就售出二萬五千套(上下兩冊),成為當時有數的暢銷書。這本書是韓國人從反省的角度出發,所得到的「自我映象」,雖已是九年前的舊作,對瞭解韓國人的民族性與思想行為,仍深具參考價值。
書中歸納的韓國人特質有:
●自卑感重,喜歡以弱者和被害者自居,以符合自己的生存條件;並且有強烈的崇外觀念。
●序列意識強,重視輩份關係。
●上進心強,積極好勝。
●集團觀念濃厚,但是專用意識亦極強烈,連家中碗筷也詳細區分你我。
●善於隱藏真意,圓滑而模稜兩可。
●家族意識極重,甚至還重於國家,不會為了家族外的社會利益犧牲個人利益。
●好面子,重形式,喜歡送禮物,也貪小便宜。
●個性內向。作者說西方人面對挑戰;而韓國人採「背對主義」,碰到問題的第一個應是躲避。
●公共意識薄弱,韓國的運動多為單人運動,如跆拳、射箭等;根據調查,韓國人捐血比例僅佔百分之○.二三。作者強調,韓國人一人獨處時能幹精明,許多人在一起時卻很無能。
●有勇無謀,缺乏遠見;但作法大膽。喝酒喜歡過量,打仗時前仆後繼卻缺乏謀略。
●個性急躁,易於感動。作者以火災為例,韓國人不等救援設備架好,就迫不及待往下跳。
●吃苦耐勞,喜好儲蓄。
●折衷意識強烈,對善惡區分並不明顯,易受感動而遽下結論;容易隨環境改變自己,見風轉舵,但容納異己的能力也很強。
●有不計較金錢和細節的作風,作者以為此點構成了韓國人在發展事業、經營管理上的無盡潛力。
●善於推卸責任,藉口多,比賽失敗歸咎場地;公司營運差,主管歸咎下屬辦事不力。
●相信命運,以此來做為處理緊張和面對未來的手段。
●重人情勝過義理,強調人際關係,人情味濃厚。
●極端化的意識,常常先入為主,以偏概全。
●缺乏想像力,喜從具體的形象獲致感受,因此推理小說、超現實電影不易被接受。
●謙卑觀念,因為社會重視輩份,只有抑制自己,才能平安生存。
●缺乏自信,崇拜權威,有錢有勢的特殊人物在社會上佔盡優勢,且能被人們寬容接受。
●好奇心強,這種好奇心中含有恐懼的成分,因此形成韓國人吸收新知的動力。

學潮與反對黨的示威活動,引起我國民眾的好奇與關注。(張良綱)

韓國現代公司的大名,國內許多人都耳熟能詳。(張良綱)